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地区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地区;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了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空间依赖性,应采用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2)农业技术创新和财政支农正向作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其中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整体效应较小;(3)控制变量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等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同;(4)分区域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和农业技术创新对优化发展区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效应最大,适度发展区次之,保护发展区更多依赖于化肥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力度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5-2006年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322、0.271、0.323.因此,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经济塌陷且财政支农弱化的中部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边际视角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与门限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支农对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并探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改革路径.研究表明,财政支农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基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财政资金并不能持续提高农业技术进步,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从禀赋差异来看,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产出在地区间存在饱和效应;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进行农业纵向开发有利于推迟U型拐点的到来.因此,财政支农推动农业现代化需要多元吸收社会资本,注重地区投资布局,深入农业开发程度与优化自身管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四个方面来考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14个农业大省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混合OLS、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以及差分GMM等估计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分别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农民增收效应显著。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最大,然后是工资性收入;财政支农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显著为正;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但却不利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据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重点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财政支农和农村人力资本等影响因素,多管齐下保障农民增收,共同破解农民增收缓慢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四川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科技发展较快,融资需求呈增长趋势,区域金融对四川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依然存在金融支持不足,投入结构有待调整;市场融资不活跃,供需关系失衡;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针对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探析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发展模式,即:“政策投入引导+金融机构联盟”多元化主体投入模式;“政府+担保+保险+政策+金融机构”全方位风险保障模式;“金融工具+服务+平台+多重融资”一体化灵活资本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宋佳楠  金晓斌  周寅康 《资源科学》2010,32(6):1161-1168
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处理多层结构数据时,采用“集中”或“分解”两种方式将问题进行简化,结果是忽略了个体效应或组织效应。针对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处理多层数据的这种局限,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不同行政层次耕地利用集约度对粮食生产力的贡献度以及资金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12个盟市和81个旗县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求算盟市层次与旗县层次的集约度,构建四个多层线性模型得到粮食单产差异的解释方差比例。结果显示,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的,旗县耕地利用集约度可以解释各旗县粮食单产差异的52.35%,盟市的集约度影响旗县集约度对粮食单产回归截距的36.06%,财政支农资金影响截距的12.77%。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力的差异大部分归因于各旗县的集约利用程度不同,而各盟市的“背景效应”同样不能忽略,特别是资金投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士元 《科研管理》2009,30(6):16-24
摘要:本文利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国外技术外溢等变量来衡量技术进步,然后对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并建立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四个变量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且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效率构成了单向因果关系,因此增加科技投入、促进FDI吸收和利用,对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研究认为:提高种植业的机械作业水平、农业劳均产值、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以及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单纯地增加农机总动力、农民家庭收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尽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转型向质量提升转变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府R&D投入、环境规制与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规制、政府R&D投入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度量二者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对研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使用超对数SFA模型,测算出30个省级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再采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环境规制和政府R&D投入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对二者最优强度区间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环境规制和政府R&D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且二者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门槛性。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门槛值0.617时,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0.798;当政府R&D投入强度高于门槛值0.109时,影响系数为0.194,政府R&D投入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持续增强。只有当环境规制和政府R&D投入处于合理区间时,环境规制政策才能引致政府R&D投入,具有“激励效应”,进而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行为,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本文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农业创新驱动过程模型,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采用熵权TOPSIS法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广西2010~2016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增速大幅放缓;投入能力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但此模式不可持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专利申请授权数与人均教育投资支出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水平较低,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郑威  陆远权 《科研管理》2022,43(3):9-16
   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财政科技政策则是实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中国行业层面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科技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提升,但是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财政科技政策对科技研发效率的提升作用强于经济转化效率,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升科技研发效率来实现;在财政科技政策的不同门槛值区间,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规律;不同类型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未来兼顾行业协调性并基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两阶段差异,精准发挥财政科技政策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助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对于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中间投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对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影响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中间投入的现状,并证明了其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将其引入C-D函数,论证了1985-2008年中间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并根据其增长速度得出农业中间投入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要素的结论。本文认为,在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及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固定资产投资较慢的背景下,继续提高农村中间投入的比重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构建甘肃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计量模型,研究甘肃省农业投入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和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度最高,其次为技术投入,农村劳动力过剩成为制约甘肃省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使用2003-2009年间全国10个省区835个样本农户跟踪调研数据,考察农业技术效率以及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平均技术效率仅为0.70,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各省区农业技术效率差别显著,辽宁最高(0.86),而甘肃最低(0.59);整体上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户自有资金对我国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农业信贷资金和农村集体资金对我国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是从各省区来看,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