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借助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高被引合作论文进行研究,包括合作论文总量,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占比、产出国家、研究机构、载文期刊、资助基金和研究方向等,以了解中国与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进展状况和优势学科。研究发现:中国科技合作论文的总量、总被引频次、H指数和高被引论文数量显著正相关,论文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均衡性,中国更偏好与地理位置较近、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沿线国家合作;高被引论文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总体趋势,并且近2年的高被引论文同时也是热点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于化学、物理、工程、医学等中国的优势学科且多分布在SCI的top期刊上,中国科学院是高产机构,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科技合作发展对策,以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合著论文的产出、增加科技合作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农业科学类研究热点,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科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借助中国科学文献计量指标数据库(CSCD-ESI)的统计基线指标,以2007-2017年105种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的2520篇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发表年份、被引频次、作者来源地区、机构、学科、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2008、2010年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较高;北京市、江苏省、陕西省及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是高被引论文产出的主力军;科技部其他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基金是高被引论文的主要基金来源;《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3刊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占总量的42.14%;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农业工程、园艺、林业方面的高被引论文最多,合计占比达71.75%;在17篇被引频次100次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中,有8篇综述性论文,占47.06%;说明我国农业科学类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地区机构分布和学科分布均较为集中,小部分优质期刊是高被引论文的主要载体,编辑应加强对相关作者群体、学科内容的关注,加强组稿、约稿和优质稿源的拓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方位地揭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发展态势,本文参考ESI提供的农业科学领域期刊和农业学科高被引文献的百分位数阈值,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6,658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学领域合作发表的论文作为数据基础,使用一系列科学计量方法及可视化分析方法,从宏观(国家)、中观(科研机构)以及微观(合作研究内容)三个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在合作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合作机构来看,属于中国的科研机构在合作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从合作研究内容来看,不同类型的合作机构,其研究内容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越来越频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梳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论文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论文和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论文的数量、研究领域等方面差异很大。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合作论文的数量、研究方向、被引频次差异也较大。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鼓励三国和多国科技合作,并且要关注不同国家的特色学科。  相似文献   

5.
借助WOS数据库和Google Scholar梳理低碳经济主题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及研究方向、机构、作者、基金、国家、期刊等情况,分析高被引文献。研究发现,1990年以后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与普莱斯曲线吻合,美国、中国、英国占主导地位。高被引论文中,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中国以后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多人、多机构、多领域的国际合作,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金论文是科学基金资助下基础研究创新知识产出的主要载体,其中,高被引论文构成基金资助的一类代表性成果。本文使用2009—2013年收录的SCI论文为基础数据,以论文数占总数2%以上的重点国家/地区和论文数量前十的主要学科作为分析对象,对五年间16个国家/地区相应10个学科的高被引基金论文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比较讨论基金资助现实系统中的学科差异与学科结构,结果发现:各个国家/地区的高被引论文科学基金资助率在不同学科中存在结构差异;中国与美国同属全面覆盖型资助结构。基于数据结果,本文给出了均衡式资助结构、优秀成果后资助与滚动式人才资助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APEC各成员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发表的基金论文的基本概况和合作现状,对加深APEC各成员科学现状的认识,促进APEC科技创新合作进程、提升科技服务的水平和绩效,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从基金论文数量、年代分布、篇均基金数、被引频次和基金资助机构5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各成员基金资助科学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工具,绘制了APEC成员基金论文合作网络及特点。结果显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基金资助对高水平科学论文的产出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尤为显著;基金资助对科学论文的平均影响力不明显,但对高被引文献的产出影响显著;资助高水平科学论文最多的资助机构均出自各成员科学技术界国家级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APEC各成员之间科技合作密切,其中美国和中国合作最多。  相似文献   

8.
苏林伟  乔利利 《现代情报》2019,39(4):143-152
[目的/意义]探索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方法/过程]以2008-2018年ESI中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为基础研究数据,以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样本国家/地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技文献产出、产出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我国进入ESI学科所属高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情况及影响力特征。[结果/结论]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产出影响不同;国际合作强度与成果产出影响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合作对我国大部分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却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从ESI高被引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学科分布、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2017年发展ESI高被引科研论文的产出与影响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水平研究上学科间差异明显,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产出逐年增加但研究实力以及影响力较不均衡,基本实现了广泛而密切的国际合作,但重点实验室间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计量学、因子地图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高被引科学家论文合作关系进行研究,探寻高被引科学家科研合作规律,研究发现化学领域科学家论文核心作者网络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团体。高被引科学家参与的机构、国家间科学论文合作逐年增加,尤其是国家合作已成为现今科学论文合作的主流趋势。科学家论文学科合作网络以生物化学与材料学为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合作网络也随之变化。具体体现在原有学科的分化、新兴学科的崛起、学科交叉的增加以及其他领域学科的介入,这些规律将为我国化学科技战略管理决策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中德农业科技合作模式和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识别出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困境,也揭示出一带一路大战略形势下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论文从合作机制和研究内容视角建议应创新合作机制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提升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健全中德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合作参与欧洲展望2020计划,积极融入企业资本,最大化合作效益;深化合作内容,建立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破题机制。同时,为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得到战略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水平。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出发,梳理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重点从金融体系、FDI和OFDI三方面研究其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之后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进行综述,从投融资合作、金融服务合作、信用合作、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视角,探讨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提出了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网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欣 《科研管理》2019,40(7):22-32
本研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PCT专利合作申请信息构建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可视图、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和网络中心性指标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各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节点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均呈现网络规模较大、网络密度低、平均距离短的特征,网络中核心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大节点及高频合作国家对有所区别,网络分属不同类型,网络中核心国家的分布与排序亦有所不同。上述研究结果对沿线各国制定适合的科技合作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跨国科技合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砖合作承前启后,开启了第二个“金色十年”。过去,金砖国家在经济、能源、人文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未来,在科技创新浪潮的驱使下,科学技术合作必将成为金砖合作的新亮点。以代表技术的专利申请和代表科学的科技论文发表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基于WOS数据库,检索下载了近十年内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论文,对其合作特征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已完成了双边向多边合作的转变;各国就各自关切的重大议题进行了广泛合作;科研合作影响力不断提升,且科研相对影响力与反应社会关切问题息息相关;这些热点问题由各国一流大学和顶级研究机构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在整个合作网络中各国不受自我为中心的节点影响。文章最后从金砖国家合作优势、平衡合作、机制建设和一带一路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我国2011—2017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分析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短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长期来看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边际动态影响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控制行业因素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后,结论保持不变。最后,论文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将东道国和企业因素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东道国风险容忍度,伊斯兰宗教文化更加偏好金融风险规避,其风险容忍度较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产生显著差异;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风险容忍度,更有利于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如何以经济合作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农业空间格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双边贸易情况和主要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战略,包括:实施"土地进口"战略;以海外"高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桥头堡,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等。最后提出了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建设示范、保障性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突破性、全局性重大战略和国际倡议,其包括65个国家,44亿人口,具有范围广、周期长、领域宽、时空域等特点。文章立足于分析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优势和能力,在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区域和全球挑战背景下,研究空间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设想,以为"一带一路"提供空间数据、环境信息与决策支持,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合作,以"数字丝路"服务"一带一路"世纪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ESI数据库的材料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收录的近11年来有关材料学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研究,得出材料学领域高生产力和高被引的国家、机构、期刊以及作者的分布,并对材料学领域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进行期刊和作者的分析;最后对高被引作者进行共被引分析,并提供了近11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和作者的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