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从隐性知识主体、组织、隐性知识受体三者在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各因素对企业知识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少杰  宿慧爽  李京文 《情报科学》2007,25(4):490-493,631
本文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隐性知识的流动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理清了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路径,从而为促进我国内外资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流动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内涵;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相互之间、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和障碍因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较详细地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关键资源,而知识的运用必须依赖于沟通.本文研究了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沟通转化问题,探讨了影响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模型.研究认为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动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即高位势隐性知识主体传播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低位势隐性知识主体学习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组织员工之间隐性知识沟通的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蕴涵着大量隐性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隐性知识日益成为企业战略性资源的今天.企业技术转移活动的绩效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企业隐性知识有效转化的程度.由于隐性知识本身的默会性、依赖性、动态性和价值难以评估性等特殊性质,加之双方企业客观背景及主观认知能力和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差异,使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受到了一定制约.文章考察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分布情况及特性,分析并探讨了企业技术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有效转化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问题,力求实现隐性知识在企业技术转移中最大化共享.  相似文献   

6.
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情报杂志》2006,25(2):49-51
在阐述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一公司的具体实例,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解释结构模型,重点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及结果分析,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企业科技创新与隐性知识共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志国  崔健 《现代情报》2005,25(11):178-179,182
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企业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企业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  相似文献   

8.
支持企业隐性知识交流与转化的IT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茂星  刘红丽 《现代情报》2006,26(11):187-190
本文介绍了隐性知识的内涵及其交流与转化的概念,通过对IT在隐性知识交流与转化中的作用分析,构建了一个支持企业隐性知识交流和转化的IT系统框架,并对该系统框架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其隐性知识库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技术转移能够迅速提升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但在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具有粘滞性,是难以转化的.以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探讨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从技术原体、技术受体、关系因素和转移行为四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知识咨询系统的构建与咨询专家选择流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角度,阐述了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分析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途径是构建企业内部知识交流系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知识交流系统的基本架构,分析了知识咨询系统的结构,提出知识专家地图的概念并构建了知识专家地图的三维结构图,对知识专家优化选择的流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一直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重点研究且难以突破的问题,本文从本体论(Ontology)出发,分析了本体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默会知识转化与共享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心理契约和粘滞知识的有关理论,基于心理契约和默会知识的粘滞性对默会知识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默会知识的特征,提出对默会知识转化与共享管理对策,并依据默会知识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管理.  相似文献   

13.
师徒模式下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松  杜荣  焦函 《预测》2006,25(5):35-39
针对师徒模式下隐性知识的共享,本文从能力因素、经济因素、情感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提出了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给出了消除和解决这些障碍的优化方案,并提出了研究现状及后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显性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采集的部分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样本为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及它们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之间显著相关,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制度结构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着间接影响,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而实现;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隐性知识显性化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纲  汤尚 《情报科学》2012,(8):1129-1133
医院隐性知识是医院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加强医院隐性知识管理对医院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规避以往从行为学角度对医院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些障碍,侧重于加强医院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有针对性地提出组建医学专家虚拟团队会诊和构建案例库两种方式,以期为医院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中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江 《科研管理》2003,24(3):63-67,108
隐含经验类知识被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文从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内涵入手,将其划分为个人技巧、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及组织惯例等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开发利用隐含经验类知识的4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19.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态扩展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涛  曾金平 《科学学研究》2005,23(4):536-539
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隐性知识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理论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研究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驻点,建立了隐性知识流的动态扩展模型,分析了企业业务流程之间隐性知识流转移,提出了基于隐性知识流共享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