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探索出了新媒体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模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影响,也包括一些错误引导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方向,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做出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生已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然后从国家、大学生个人、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5,(23)
随着近几年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现代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主要从网络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角度出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程秀仙 《知识窗》2023,(3):114-116
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还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原因,阐述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优势,并探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的广泛运用,新媒体对于大学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都产生了影响,然而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9)
随着世界进入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受到广大大学生的青睐,高校校园文化新媒体做为最重要传播载体,已经完全融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学习生活和高校宣传的舆论工作,对高校大学生的全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新媒体对高校德育工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正面引导,抵制负面消息,创建优良校园环境,全方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21)
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媒介被各个领域广为使用。新媒体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同样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智能手机媒体的出现在高校以及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智能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新媒体教学将是未来教学创新的趋势,而智能手机媒体教学则是在新媒体教学上的又一创新举措。一直以来新兴事物的兴起都是机遇、挑战、风险并存的,本文主要分析智能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给当代大学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正确有效的利用新媒体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之下,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进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形成极大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基本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高校顺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趋势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杨娉编著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详析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与效率,为实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当下"宅一族"中的主要成员,大学生"宅"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新媒体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以及当下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走出"宅"门的策略,希望能帮助高校"宅男宅女"早日走出"宅"门。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以其新颖性、便捷性、快速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慢慢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将新媒体平台物尽其用。本文从对新媒体的多方位剖析、高校应如何正确看待新媒体以及怎样善用新媒体等方面阐述了新媒体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旨在为如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作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开展新媒体阅读推广活动。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陆续开展相关阅读推广活动,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了探究,分析其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阶段不但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意识、养成良好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教育者为促进国家社会进一步发展培养优质现代人才的重要时期.规则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必要基础教育内容,对推动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具备重要影响与作用.所以,高校应注重规则教育具体实践与发展.对此,笔者将结合乔晶编著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分析推动大学生规则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并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探究益于高校优化大学生规则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具有便捷性、实时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在大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怎样通过新媒体实施思政教育成为目前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联系相关资料与实际,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21)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新媒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策略。致力于通过规范的创业指导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从整体上强化新媒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上提升高校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信息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起来,高校共青团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格局下,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新媒体技术,努力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广大青年的努力奋斗。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个青年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所以高校共青团应该利用新媒体来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高综合素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关于就业方面的信息,让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信息平台得到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信息等等。本文主要对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诸多新媒体,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实现有机融合成为当前网络发展的新趋势.这种多元媒体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进一步融合,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信息资源结构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发生了改变.这具体表现在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道德滑坡和政治信仰的缺失,这无疑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元媒体的深度融合具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路径的优势,这无疑为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抓住媒体融合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教学实践,以构建新时期礼会多元发展背景下的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在校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科技发展推动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这一新技术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探究了新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革新,分析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形式逐渐增多,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形式为主,得到了高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然而,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用户参与过程中自主性强,在丰富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带来严峻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成为当前各高校普遍关注的话题,为此本文针对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的道德教学问题,积极探讨有效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吕军威  王娜 《知识窗》2023,(4):90-92
理想信念能为大学生人生发展指明方向,所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应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优势与价值,做到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与时俱进。基于此,文章论述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探索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