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职业院校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都需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是提升育人效果的必由之路,可有效的整合思政资源。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完善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开展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技能培养等方式来推进"课程思政",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程程 《科技风》2013,(6):209-210
高校共青团工作要突出的一个根本性目标是育人。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途径和必须手段,高校共青团应提升学生素质和培养品德道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团员的礼仪教育,这既是高校育人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共青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有重合的内容也有互补的方面,目前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通过劳动教育深化职业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可以融合,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是相互融合且相互促进的,而且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推动高校职业素养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帅 《科技通报》2020,36(8):120-123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家推行有关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具体举措,对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教师的职业素养面临着全面提质的严峻挑战。本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在"文化梯度育人"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育人意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职业学校历来把学生个人素质、道德素养与学习成绩视为同等重要的内容,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体系和计划。为了避免高校教育工作者做表面工作、未将对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行的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旨在培养品行品德高尚、具有良好修养素养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落实于当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规划、有效率地进行通识课程的教育。本文就高职通识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性作用的实践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袁鑫 《科教文汇》2020,(11):25-26
实践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发挥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聚焦主责主业的重要部分,在实践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共青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共青团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实践主体的爱国主义素养提升、发挥实践载体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创新实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教育内涵提升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是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从高校"三创"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学生主体、课程与师资梯队建设、育人环境塑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探索新工科教育与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能够对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以及我国产业提升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和共青团工作,现阶段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对象多为95后、00后,该群体多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基于对赣南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平台"青春赣师"的长期调研实践,构建了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政工作STORY体系,以形成系统化的新媒体运营模式,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网络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5)
"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途径。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为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问题,从"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实现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衔接与贯通,可为其他专业进行"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和综合品质。但目前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发展误区和问题。本文以情境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高校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通过给学生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在与预设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提炼出职业核心素养的一般方法,并对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也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三观",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也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三观",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作为出发点,论述了发挥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应该注重的教育艺术、管理艺术和服务艺术.  相似文献   

14.
李文辉 《科教文汇》2007,(2X):15-16
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作为出发点,论述了发挥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应该注重的教育艺术、管理艺术和服务艺术。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转型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势必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高校共青团不仅处于全团基础性、战略性和源头性的地位,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育人子系统之一,应该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应用型转型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重新梳理地方本科院校共青团的职能定位,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王梓先 《科教文汇》2014,(4):188-189
学生干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臂膀和依靠力量,是高校党团组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对象。本文以学生干部为本,以学生干部需要为基点,以内容型激励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需要理论为指导,思考研究如何激励学生干部,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共青团育人工作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梓先 《科教文汇》2014,(12):188-189
学生干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臂膀和依靠力量,是高校党团组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对象。本文以学生干部为本,以学生干部需要为基点,以内容型激励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需要理论为指导,思考研究如何激励学生干部,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共青团育人工作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源头培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学生在锤炼技能的同时,将职业技能素质的道德观深植于心。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的灵魂,作为其首要的职业道德育人目标。要求在职业院校教育内涵的发展上,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与实质。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升职业道德之素养。引导学生端正职业态度和提升专业技能,使之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乌日汗  白杰 《科教文汇》2014,(16):195-195,2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团干部。[1]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推动共青团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共青团团结、教育、动员和带领高校青年的骨干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共青团干部要适应新形势,具备新能力。本文提出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之后重点阐述高校共青团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团干部。[1]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推动共青团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共青团团结、教育、动员和带领高校青年的骨干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共青团干部要适应新形势,具备新能力。本文提出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之后重点阐述高校共青团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