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提升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方法】 介绍《煤炭科学技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途径与实践,《煤炭科学技术》从提供情报资料、发布科技信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直接或间接参与科学研究、开展论文写作指导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工作。【结果】 科技期刊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了解读者、作者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期刊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对扩大期刊专家队伍、提升期刊质量、培养编辑人才大有裨益。【结论】 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活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期刊直接或间接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既可发挥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功能,也有助于提高期刊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发挥地方省市在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作用,优化区域办刊环境,加快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整体进度。【方法】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调研等方法,揭示当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在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当前各省市自治区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存在较大差异,地方省市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方面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整体偏弱,需要加大推进力度。【结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应强化协同,加大投入,结合地方科技特色和优势,在引导科技期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和作用,为全方位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办刊能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对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与作用、中外文期刊论文的认知维度和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以澄清当前学界、业界相关认识误区。【结果】中外文科技期刊和中外文期刊论文侧重于不同的范畴和维度,不能只从单一的维度进行简单比较与评价。【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内科学研究,服务科技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和作用,为全方位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办刊能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对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与作用、中外文期刊论文的认知维度和中外文科技期刊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以澄清当前学界、业界相关认识误区。【结果】中外文科技期刊和中外文期刊论文侧重于不同的范畴和维度,不能只从单一的维度进行简单比较与评价。【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内科学研究,服务科技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办刊过程中不同责任主体应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掘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作用,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剖析科技期刊不同责任主体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结果】 不同责任主体承担科技期刊发展不同层面的具体任务和职责。【结论】 科技期刊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专家学者以及学术共同体等应充分发挥不同层面的作用,形成办刊合力,共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科研全流程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框架,为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促使科技期刊更好地发挥融入科研、嵌入科研、服务科研的学术交流作用。【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将科研全流程划分为科研准备期、科研成果发表过程和科研成果发表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模式进行调研和总结分析。【结果】科研准备期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模式可归纳为高级知识检索服务、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科研辅助)等;科研成果发表过程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模式可归纳为论文投稿支持、新型出版服务和科研数据服务等;科研成果发表后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模式可归纳为论文推送服务、网络传播服务、学术交流社区服务和科研成果评价服务等。【结论】所构建的框架结合科研各流程需求,系统总结科技期刊在不同阶段所提供的数字学术服务。各阶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调研结果表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引领着各个阶段服务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的整体水平较低,无论是提供科技期刊论文集成服务的数据库商、拥有多种科技期刊的期刊集群平台,还是单刊出版平台,在开展并提供数字学术服务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顶级科技期刊封面的中国元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将中国元素与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结合,促进中国元素有机融入封面设计,为科技美与艺术美结合提供策略。【方法】 从中国水墨元素、文明元素、科技元素等方面,对封面图片进行研究。【结果】 提出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对我国的启示,指出我国封面设计需要提高“Cover Story”的应用率,以及提升中国元素的审美性。【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需借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的经验,选取包含中国元素的封面图片,有效传播中国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产业发展角度来审视和解决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内容分析等明晰中国科技期刊全产业链的内涵与构成,以此为基础从资本、组织、技术等方面阐述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中国科技期刊全产业链的构成覆盖科技期刊内容的供应、编辑、出版、传播和应用,出版产业在组织、资本、技术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结论】科技期刊全产业链不仅突破将期刊产业链局限于编辑、出版环节的桎梏,还从市场客观需求的角度来架构和调用一切要素以更好地发挥产业链的功能作用。以此高度来审视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薄弱环节,需加强科技期刊政策供给与创新、激活和优化链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建构基于全过程的技术链。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探讨中国科技论文本土发表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支持作用,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提升服务本土能力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从历史视角出发,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论文本土发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唯SCI论历史演化及其危害,分析中国科技界积极发表SCI论文、转向本土发表2种不同的历史语境,探讨论文本土发表的必要性。运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整理、分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唯SCI论兴起前后发表论文情况差异的实例,探讨高校科技期刊服务本土的方式。【结果】科技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足量科技论文本土发表,知识产权、问题框架在我,则是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强调发表SCI论文和本土发表论文是中国科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策略。SCI论文至上的潮流影响着《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造成本校科技论文流失等问题。【结论】通过本土发表实现的科技论文权益本土化,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环节。中国科技期刊亟需树立自信,提升服务本土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传承和创新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全面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的背景下,探索科技期刊提升学术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提升卓越期刊的学术服务能力,使其为科技创新及学术交流提供多元化的支撑。【方法】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为例,采用方法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提升学术服务能力的方法进行深入挖掘并积极开展实践。【结果】根据不同的期刊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实施新举措,使得期刊学术服务的深度及广度不断延伸,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论】培养卓越的学术服务能力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建设的重要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期刊学术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所提出的方法及办刊实践可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对于期刊的引用和管理的影响及这种互动与科学传播体系的关系。【方法】 以实证手段分析中国媒体报道科技论文与科技论文引用率的相关性,并从科学传播体制层面探讨媒体与期刊的互动。【结果】 中国媒体报道与期刊论文的更高影响力具有相关性,但我国科技期刊在系统性利用科学传播资源方面尚显不足。【结论】要从中国科学传播系统出发,充分考虑科技期刊、科研工作者和科学新闻的不同需求及论文的新闻发布对各方的不同影响,制定基于论文成果的开放科学传播平台与战略。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注重科技伦理评估的做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促进科技期刊的正确导向,提升科技期刊对科技伦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普通科技期刊进行科技伦理评估的力度。【方法】 阐述了科技期刊重视科技伦理评估的道德意义,提出了科技伦理评估的具体做法。【结果】 发现通过消除伪科技伦理谣言、关注国际科技伦理的热点、刊发前瞻性科技伦理专业论文、结合新闻热点约稿、解疑释惑等方法是科技期刊实现科技论文评估的具体途径。【结果】 科技期刊论文的科技伦理评估还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监督体系,提高作者和编辑的科技伦理学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科学出版物的语义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语义数据,分析这些语义数据的特征可以为语义出版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收集目前常用的典型科学出版物语义数据,多角度分析这些数据集的类型、组成要素、生成流程及其支持的应用系统功能,总结这些语义数据在开发、开放、发布中的共性。【结果】 目前主流的科学出版物语义数据集具有相似的数据开发与组织流程,偏向于自然科学领域,具有不同的组织粒度及应用特点。【结论】 科学出版物语义数据的生产与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数据的规范使用、数据本身的质量以及基于这些数据的服务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The economic health of nations and regions is increasingly coming to rest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s such, enormous social resources are directed to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hose who will fire the 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compare recent investment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s by two giants of nationally-supported research endeavors: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find that France is more invested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ining, but that both nations invest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 French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support the individual graduate student directly through a national grant, whil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US tend to rely indirectly on federal support through research grants to other researchers. We then use duration models on individual data to predict entry into a permanent academic position within three years of completing a Ph.D. We do not find that industrial support of graduate training has any effect on later success in obtaining a position. There is, however, evidence of different academic labor markets operating in each country. In France, entry into a position has not depended on period factors, while in the US more recent cohorts have been more successful in obtaining permanent employment. Furthermore, postdoctoral positions in France delay or deter academic careers, but have no impact on entry in the US: this suggest that two different modes of scientif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perate in France and in the USA. In the USA, Ph.D.s are seen a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early mobility does not affect entry into permanent academic careers. In France, few incentives are given to encourage mobility, which merely deters the access to permanent jobs. Finally, we found that graduates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advantaged in obtaining permanent academic employment, suggesting that academic stratification occurs very early in the training path in each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现行的主要是以影响因子为核心的情报学期刊评估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方法】引入评估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现行以影响因子为主要指标的评估方法在理论和实施目标上的问题。【结果】采用影响因子为核心的评估方式并不能说明其评价的科学性。【结论】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应吸收评估学的理论,建立起综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human capital” (S&T human capital)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sum of researchers’ professional network ties and their technical skills and resources [Int. J. Technol. Manage. 22 (7-8) (2001) 636]. Our study focuses on one particular means by which scientists acquire and deploy S&T human capit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e examine data from 451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t academic research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ief focus is on scientists’ collaboration choices and strategies. Since w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S&T human capital, 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strategies that involve mentor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junior faculty and to collaborating with women. We also examine collaboration “cosmopolitanism,” the extent to which scientists collaborate with those around them (one’s research group, one’s university) as opposed to those more distant in geography or institutional setting (other universities, researchers in industry, researchers in other nation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ose who pursue a “mentor” collaboration strategy are likely to be tenured; to collaborate with women; and to have a favorable view about industry and research o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Regarding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ollaborators, those who have larger grants have more collaborators. With respect to the percentage of female collaborators, we found, not surprisingly, that female scientists have a somewhat higher percentage (36%) of female collaborators, than males have (24%).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however, according to rank, with non-tenure track females having 84% of their collaborations with females. Regarding collaboration cosmopolitanism, we find that most researchers are not particularly cosmopolitan in their selection of collaborators—they tend to work with the people in their own work group. More cosmopolitan collaborators tend have large grants. A major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there is great variance in the extent to which collaborations seem to enhance or generate S&T human capital. Not all collaborations are equal with respect to their “public goods”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技术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模式对现代科学建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应对方式。【方法】 根据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分析开放获取期刊出现后的代表性事件及其后续的影响。【结果】 开放获取期刊代表了数字技术与知识共享理念的结合,对现代科学建制产生深刻影响。开放获取期刊不但把新的角色引入科学建制,带来科学建制中行动者的重新定位和分工,而且使传统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和质量控制机制受到冲击和挑战。【结论】 科技期刊开放获取运动要在继承科学知识公有性的理念之余,维护同行评议机制,保障科技期刊对科学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护理学报》审稿人科研能力现状,探讨提升其科研能力的策略,以提高护理学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质量。【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网络发放方式对《护理学报》审稿人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学报》审稿人科研能力总分为(95.36±17.39)分,得分指标为79.47%,处于高水平组。科研能力量表6个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论文写作能力、问题发现能力、科研实践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和资料处理能力。【结论】 护理学科技期刊审稿人科研能力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论文写作能力和问题发现能力较强,科研设计能力和资料处理能力相对较差。需采取策略提升其科研能力水平,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以提升其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允 《大众科技》2014,(7):223-225
通过国内关于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和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成果的分析,对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涉及的几个知识产权问题,如: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归属、发表状况、数字化和网络传播及整库的知识产权等研究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