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与社会发展是个全球性难题。世界上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多半分布在这一区域。水分不足是制约这一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之伴随产生的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土壤肥力衰退等问题,使这一区域农业依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2.
注重生态建设 理智开发西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人口密度较低,东部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意义重大。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据,理智的解决西部开发中生态建设的一系列问题。1.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本评价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植被稀少、森林草原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北…  相似文献   

3.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的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一体,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咸海生态危机引发水体大幅缩减,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土地盐渍化、沙化、盐尘等已成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中亚遇到的重大环境问题。文章在梳理咸海生态危机引发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近30年来咸海地区沙化和盐渍化土地发展的趋势,探讨了阿姆河流域-咸海地区植被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空间分异性,提出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沙化和盐渍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思路和防控对策。助力解决咸海生态危机及荒漠化问题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焦点之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践行生态文明全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大渤海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形势,引起土地质量下降的因素及其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渤海区约30×104km2范围内,土地质量下降主要与土地盐渍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土地盐渍化与海侵密切相关以及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有关。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叠加引"土地质量、土壤盐渍化、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11,33(11):2041-2046
在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条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加速了荒漠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得非常严重。自1976年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放牧为圈养,增加灌溉、化肥等农业投入等,抑制了荒漠化,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恢复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半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在人口超过农业所能够支撑的能力时,必须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谋生,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可能实现生态退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伊金霍洛旗正是因为由煤炭开采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行生态退耕,才得以恢复与重建稳定的可以抵御荒漠化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土地承载更多人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保证该区以林草覆盖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防止荒漠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地区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性中 《资源科学》2000,22(5):63-68
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势和纬度最高的区域,土地资源以山地高原为主;陡坡地多、平地少;高寒层土地多,低热层土地少;垂直分异明显,水平分异突出;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近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陡坡垦殖和轮歇种植日趋严重,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使人口-土地-环境矛盾日趋突出,导致贫困人口较多,部分人口失去生存条件。本区面临生物资源保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从人口-土地-环境互养共生角度出发,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因地制宜,调整用地结构;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土地开发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集约经营和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开荒节流,实行土地整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土地的管理和监督;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土地需求。  相似文献   

7.
西藏水土流失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难度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影响着土地的水热分析状况,形成了区内水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各种土壤侵蚀,形成交错关存,呈现水土流失复杂多样的特点,西藏水土流失面临103.4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的84.19%,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西藏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正日趋严重,对社会经济已构成直接重大和潜在威胁,因此,重视水土保持即是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1概述 内蒙古中部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在气候、构造运动、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特定自然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共同作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使生态变化的平衡向不良方向发展,造成地表呈现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范围分布广、发展程度高且危害严重。虽然近年来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也有了一定进展,但都仅限于局部治理,总体来看我国荒漠化的发展速度仍在扩展,并有进一步严重的趋势,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以防为主,以治理保开发,再以开发来促进治理,将防、治、用有机合理的结合,是我国目前根治荒漠化,保障荒漠化地区的人口、环境与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土地面积唯一仍在增长的地区,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受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条件影响,土壤盐渍化严重,开发利用程度低,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恰逢国家实施蓝黄两大战略,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国家层面上的全面开发,土地资源凸显战略意义,本文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土地整改科学经验,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开发基本思路及整改方案,为合理、科学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形成千沟万壑,减少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土地产出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对淤地坝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宏  孙保平 《资源科学》1999,21(5):71-75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镏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予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神经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自治区的西部地区,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多风,年平均降水量低,水资源严重紧缺,而且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退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因此,应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合理调配、管理、保护水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伊犁地区农林牧业平衡发展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业  张伟  王秀红  张红旗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035-2041
本文分析了察布查尔县的自然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探讨了察布查尔县土地开垦和灌区扩大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的影响。文章指出,察布查尔县种植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林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失调,并对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认为:①应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扩大饲草种植,减轻草场的压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②灌区扩大可以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盐碱危害。但不合理的灌溉也会引起盐渍化、沼泽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减轻对环境的危害;③应该将扩大灌溉面积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灌区内现有农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64-64,299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分析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成因,着重分析了我国对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旨在为荒漠化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范同广、面积大。危害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而水土流失又是贫困的根源之。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0%以上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且多集中于我国西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草原的严重退化,近年来启动了生态恢复工程。鄂尔多斯市大部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西北、华北地区主要沙源地,被国家列为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全国近期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4]。笔者在1990年、2000年和2012年3期的遥感影像的基础上获取土地荒漠化现状、动态数据,监测工程实施现状和评价工程效益。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市荒漠化在工程实施后表现出局部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度 《资源科学》2004,26(Z1):1-6
该文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角度,讨论了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问题,如土地退化与整治的地域分异,开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山区坡地的改良与利用,水土保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要退化土地类型的形成与温度、水分条件以及自然区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自然条件来规划土地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拟订防治土壤侵蚀的综合整治对策与措施.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森林砍伐、陡坡垦殖、过度放牧以及工矿、道路的开发与修建等是长江上游山地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过度垦殖,往往伴随着林地减少,陡坡垦殖酿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主要物质来源于耕地.长江上游地区坡地多平地少,坡地是流水侵蚀可以发展的部位,也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坡地的改良和利用既指退化土地的整治与恢复,也指坡荒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这一地区,应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凭借速生植物采用复合农林业途径,以提高其持续生产力.由于篱笆植物与田间作物组成农林复合系统,活篱笆不仅是控制坡地土壤侵蚀的措施,它也是土地利用类型的一个组分.以四川宁南为例说明,应当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山区水土保持,即退化环境的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5):896-902
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_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具有轻度荒漠化敏感的土地比重均超过60%;跃进灌区不具有荒漠化敏感性的土地比重达58.28%,环境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轻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