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姜昱同  冯卫国 《情报杂志》2021,(3):61-69,16
[目的/意义]随着中美关系日趋严峻,中国提出的“健康丝绸之路”倡议引起了美国智库的关注。分析美国智库对该倡议关注的重点内容,是把握美国未来关于该倡议决策发展方向的基础,有助于中国顺利推动该倡议的共建进程。[方法/过程]选取9家美国智库的16篇代表性文献作为样本。美国智库认为,中国提出“健康丝绸之路”倡议的主要意图包括扩充或延续“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在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美国智库判断,中国正在寻求全球领导者的地位,通过改变叙事等方式提升该倡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影响力。[结果/结论]美国智库对于中国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正面评价较少,这可能对该倡议的共建构成阻碍。对此,中国应完善对外卫生援助制度,构建中国叙事,发挥中国智库的咨政作用,同时聚焦与倡议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尝试与美国在倡议沿线国家开展基建领域合作,助力该倡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舒洪水  杨谨铖 《情报杂志》2023,(7):20-28+36
[研究目的]准确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7所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发布的代表性研究报告考察发现,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关注集中在建设意图、建设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结论]美国智库的认知以负面为主,反映了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与现实利益考量。这些负面认知将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辩证吸收美国智库的合理认知,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多元交流并改善区域安全局势,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包容:发达国家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化变革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数字经济产生的“马太效应”正在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和分裂,数字包容性发展已进入各国数字治理的视野。[方法/过程]在溯源数字包容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于解决数字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结果鸿沟,从数字准备、数字就绪、数字参与3个维度搭建数字包容的分析框架,探索发达国家数字包容的实施路径。[结果/结论]从政府“理念”和“政策”两方面并重、企业“产品”和“战略”两方面入手、社会“教育”和“帮扶”两方面发力3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数字包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景全  董益 《情报杂志》2023,(4):78-83+171
[研究目的]通过对2010—2022年间北欧五国的智库报告展开研究以期发现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产生的历时变化。北欧是我国“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潜在合作伙伴,智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精英阶层的认知,因此准确分析北欧智库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是研判北欧国家对华北极政策的重要参考。[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定性文本分析法,首先以全球智库指数报告为标准从北欧五国各选一个智库,然后以“中国”和“北极”作为索引词搜集了智库官网2010—2022年间可公开访问的相关英文报告,最后逐一解读符合条件的样本中反映的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猜疑或欢迎态度。[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12年间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亲者愈亲、疏者愈疏的演变趋势,并且面对美国散布的“中国威胁论”部分北欧国家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客观认知,一方面我国在北极的实际行动经得住时间检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认识到过度关注一个不存在的“中国威胁”只会导致北极真实安全问题无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国“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有助于研判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政策取向,从而为中国的有效应对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研究选取4所美国智库的14篇代表性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美国主流智库关于中国“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及其背后的动因和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美国智库将中国的正当行为纳入“灰色地带”挑战的范畴,为中美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多重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灰色地带”的战略竞争,争取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在相关问题领域制定出管控竞争的规则,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从而有效应对美国在“灰色地带”发起的挑战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黄亚茜 《情报杂志》2023,(6):80-86+103
[研究目的]拜登政府将联盟体系作为科技竞争的重要战略工具,积极拉拢盟友在新兴技术领域组建“技术联盟”,背后的遏华意图呼之欲出。分析把握美国智库围绕西方“技术联盟”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既能为研判西方“技术联盟”的发展走向提供依据,也能为中国应对当前及未来技术领域可能的“对华统一战线”提供重要启示。[研究方法]选取美国6所主流智库的12份代表性研究报告进行文本分析,挖掘美国智库关于西方“技术联盟”的主要认知及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国智库普遍认为西方“技术联盟”应当以民主国家联盟为基础,以通信与网络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新兴技术为对象,对内推进成员国科技政策深度协同,对外建立更加严苛的技术壁垒,以集体优势确保西方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领导权。面对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对华技术围堵,中国应当从瓦解外部和充实内在两方面同时着力,在着眼于自身科技研发的同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塑造内外环境为西方“技术联盟”的可能攻势提供最大缓冲。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准确研判美国智库对于中美科技竞争的基本观点,是分析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竞争的舆论走向、战略认知与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方法/过程]选取美国8家主流智库的11份代表性研究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发现美国智库主要围绕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与美国如何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这两个议题进行全面与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美国主要智库已就中国科技实力对美国形成重要挑战这一点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在美国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应实行的具体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结果/结论]美国智库总体上对中美科技竞争持消极观点,这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出现转变的结果。这些观点的传播将影响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的取向,影响其他国家同中国展开的科技合作。中国应该在理性与辩证地看待美国主流智库观点的基础上,消除美国智库观点带来的消极影响,管控中美间在科技领域的战略竞争,努力拓展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中国在科技外交上可能面临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全面研究美国智库对东北亚海洋安全治理问题的认知,有助于中国把握美方当前战略评判与未来决策走向并制定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并分析美国智库多份代表性文献,系统阐释了美国智库对东北亚海洋安全治理的内容、基础、挑战的认知及其有关认知的特点、影响和差异。[研究结论]美国智库对东北亚海洋安全治理问题的认知具有一定客观性,但存在较多负面成分,尤其是对中国参与有关治理的态度十分消极。对此,中国应在思想层面辨证对待美国智库的有关认知,在战略层面与美国构建新型海洋安全伙伴关系,在话语层面打造引领治理实践的中国叙事,在实践层面积极参与有关海洋安全治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总结美国智库影响力建设的主要经验,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影响力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研究方法]梳理三家样本智库在北极事务领域开展影响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做法。研究发现,美国智库整合现有研究力量,加快北极问题研究的团队建设和研究成果的产出,利用媒介手段推动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采取多种手段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不断密切与官方机构人员的交流,有序扩展其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研究结论]在总结三家智库影响力建设重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影响力建设的对策建议。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学术成果的科技传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意识”,推进非官方智库与政府的沟通交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体推进智库的影响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杰 《情报杂志》2021,(1):126-131
[目的/意义]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可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助力。涉海智库以专业性优势可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海洋战略的正确理解,引导国际舆论走向,助力蓝色伙伴关系构建。[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近年来涉海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重咨政研究、轻国际交流,重“请进来”、轻“走出去”,重主权和安全议题、轻发展议题,重危机情境、轻常态情境等不平衡问题。[结果/结论]提出涉海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的“能力-行动-话语”范式;指出为提升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的效能,亟需引导不同性质智库发挥比较优势、提升责任意识、重视协同模式、确定重点目标、启动海外布点以及改善操作性细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实证数据,研究了"一带一路"信息化发展格局,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数字鸿沟",同时各国信息产业贸易发展格局极不均衡。进而提出了我国针对"一带一路"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即突破"数字鸿沟",沿"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通过输出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深化互联互通战略合作,建设数字"一带一路"。最后给出了我国制定针对"一带一路"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建议,即积极开展顶层设计、组建信息化发展共同体、推进卫星通讯及跨境光缆建设、扶持信息产业企业走出国门、推进智慧城市及世界城市建设、加强"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及"互联网+跨境物流合作"等。文章以国际的视野、科学的分析助力国家的顶层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业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交通运输是塑造经济空间格局以及主导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力量。构建"一带一路"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是沿线各国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必不可少的纽带和桥梁,更是必须重点突破的优先战略任务。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及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业发展格局,发现"一带一路"中部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代化快速交通发展滞后,交通运输业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进而提出了我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即率先加强同中亚国家间的道路连接,强化"海上丝绸之路"点轴建设。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即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合作平台、发挥民航运输的先锋作用、将高铁建设作为突破口、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建立国际物流体系、成立国际物流协会、确立国际物流标准、构建国际物流信息网络。文章以国际的视野、科学的分析助力国家的顶层战略,所得结论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战略咨询。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投资环境综合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研究"一带一路"投资环境及其对策,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经贸交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政治经济影响力。文章借助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构建评价体系,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水平、资源赋存、政治环境和安全环境6方面综合评估"一带一路"投资环境情况,并提出了"一带一路"投资环境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中亚和欧洲的德国、荷兰、意大利、匈牙利为优先投资区域,东欧国家、印度、伊朗等国为重点投资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提出了一系列投资对策,以期为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突破性、全局性重大战略和国际倡议,其包括65个国家,44亿人口,具有范围广、周期长、领域宽、时空域等特点。文章立足于分析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优势和能力,在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区域和全球挑战背景下,研究空间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设想,以为"一带一路"提供空间数据、环境信息与决策支持,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合作,以"数字丝路"服务"一带一路"世纪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农业空间格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双边贸易情况和主要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战略,包括:实施"土地进口"战略;以海外"高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桥头堡,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等。最后提出了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建设示范、保障性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风险评估是国家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西印度洋非传统安全展开风险、困境及对策研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该地区推进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对西印度洋海上非传统安全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地区非传统安全治理在国家、区域和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存在的治理困境进行论述,分析其治理动能缺失的原因,最后对中国参与该地区的治理提供路径选择和建议。[结果/结论]在该地区,中国首先应该建立西印度洋情报研究中心,其次要以现有机制为基础深度参与地区海上治理并发挥主导作用,最后要长期不懈为地区提供护航、维和等区域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产权的日益商品化,无论货物贸易产品、服务贸易还是以专利技术、商标为主要客体的转让和许可贸易,都与知识产权息息相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在技术交易、跨国并购、研发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中均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鉴定和评估等方面问题。因此,为推动与中亚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应认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知识产权贸易困境,重视面向中亚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益斌  刘洋 《情报杂志》2021,(3):39-44,22
[目的/意义]2020年以来,“五眼联盟”与日本互动明显增加,关于日本是否入盟的讨论分歧明显,针对“五眼联盟”扩员逻辑的探究有助于回答此疑问。[方法/过程]从“五眼联盟”扩员历史谈起,将其扩员结构归纳为金字塔型,从上至下分别为:美国、“五眼”“九眼”“十四眼”以及“5+1”或“5+X”模式。通过对历史和结构的梳理进一步探究其扩员的逻辑。[结果/结论]根据同盟理论,“五眼联盟”扩员的基本逻辑是追逐权力,具体逻辑为:美国主导、寻找特定对手和限制规模。根据该逻辑探讨日本入盟问题,发现其背后原因包括美国利益和战略需要以及中国被视为核心对手等,进一步研究可知日本无法真正融入“五眼联盟”。但是,“五眼联盟”针对中国的扩员动作值得我们关注并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