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定义教授1952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水利工程系。1962年获前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陕西省力  相似文献   

2.
王芝银教授现为建筑工程系主任、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岩土数值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客座教授;1997年首批入选陕西省跨世纪“三五人才”。  相似文献   

3.
王芝银教授现为建筑工程系主任、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岩土数值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客座教授;1997年首批入选陕西省跨世纪“三五人才”.王芝银教授先后为研究生及本科生讲授“高等岩石力学”、“岩土塑性力学”、“结构分析有限单元法”、“土力学地基基础”、“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及程序设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4,(11):F0003-F0003
<正>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CSRME)是全国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界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1985年依法经民政部注册登记。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水利水电、地质矿业、铁道交通、国防工程、灾害控制、环境保护等。现实行双理事长制,冯夏庭教授、钱七虎院士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学会下设6个工作委员会、11个专业委员会和9个分会,以及23个地方学会。截至2014年10月,个人会员总数为9259人,团体会员40个;国际团体会员15个。  相似文献   

5.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天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和土木工程专家,他长期从事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高边坡稳定性控制,隧道及地下工程稳定性与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大山的儿子     
吴爱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教授,199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矿冶协会会员,中国矿业协会采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湖南省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务、《金属矿山》和《矿业研究与开发》杂志理事。  相似文献   

7.
石平五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岩层控制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矿开采专业委员会主任、煤炭工业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井巷地压分站副站长、省八届政协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8.
尚彦军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研究领域涉及工程地质、岩石力学和构造地质等。近年来在风化岩结构力学、西藏东南部滑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岩体风化与文物保护、石油地下储存库工程选址,及现代施工条件下隧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等方面有创新,首次提出工程地质分区指标(EZI)、工程方案决策中综合适应性指标(CSI)、风化岩结构力学相关模型等,并得到一定应用。尚彦军通过压汞试验、粒度分析、三轴试验CT实时监测等方法和手段,系统研究了风…  相似文献   

9.
石平五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岩层控制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矿开采专业委员会主任、煤炭工业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井巷地压分站副站长、省八届政协委员等职.石平五教授深入我国西部矿区,多年致力研究西部煤矿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5):F0002-F0002
邓军(1970-),教授,博士,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和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煤矿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火灾防治擘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火火专家委员,陕西省煤炭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1.
李保明1961年1月出生,浙江缙云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现代农业工程与信息化科技创新平台”主任,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农业建筑/结构/环境/设备分会执行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理事长等职。多次赴美国、丹麦、德国等高校与科研单位作访问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现有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均难以准确的描述岩土体实际的力学本构关系。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许多外界的因素影响,十分复杂。因此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必须重视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干城.原籍浙江余姚.1950年2月6日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沈阳市汽车学校,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机器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2004年结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研修班。历任沈阳市交通局物资站副主任、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信息中心书记、副主任、辽宁省交通工程学会理事、沈阳市业余文物监督员。现任沈阳市交通局调研员.沈阳交通博览室负责人.《沈阳市交通志》副主编.《沈阳交通科技》编辑,沈阳市交通学会理事,沈阳市交通工程研究所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14.
张林,女,1955年出生,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中国大坝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日,由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座谈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监事长、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钱七虎院士,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负责同志,学会理事会党委委员、全体理事,三峡集团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区参建单位代表,参与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的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代表,13个全国学会代表及各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室"  相似文献   

16.
专家档案马世宁1941年生,北京人。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工程系装备表面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总装备部装备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顾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理事及再制造工程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牵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写了《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抗震减灾专题——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为灾区水电、铁道、公路工程和其他岩土工程的重建献言献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姚春德,1955年6月出生,博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和特聘专家,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副主任,《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工程力学》编委,是《Applied Thermo Energy》、《Energy and Fuel》等国际刊物的论文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8)
地质工程为主要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保护、地质灾害预警、特种岩土工程、岩体力学及岩体工程的一门学科;结构工程为主要研究高层与大跨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与工程监理、结构抗风行为、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一门学科。按照传统思维,地质工程与结构工程两类不同专业,无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且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社会应用价值都大相径庭。首先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与培养目标,其次介绍结构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与培养目标,然后就地质工程与结构工程专业结合提出思路与看法,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刘立权  张建杰 《科技风》2012,(2):102+104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资源开发以及工程的建设上加大了活动力度,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地质环境相对较差,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我国近几年来不断发生的地质灾害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状态不尽人意。对此,本文根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特点,就其防治技术和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