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茗茶·墨香     
吴艳艳 《科教文汇》2010,(21):I0001-I0001
书是爱人,茶是情人。无书不成生活,无茶生活无味。 书是阳光,眼中金灿灿的一片;茶是月光,心中冷静静的一抹。书带来热情,茶带来自然。 爱书。爱茶。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恭候茶发明愚公中国是茶的故乡,品茶是中国的一大风景。由于茶有健身价值,所以最近许多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专家在提醒;发明创造别忘茶文化!专家在参谋:开发茶饮料、茶食品的市场前景广阔。如果有志者钟情茶文化,想在茶品新天地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茶又是人际交往的手段,通过开茶话会、茶馆听歌看戏等品茶活动进行沟通。从古至今,各都市皆有茶馆开设。  相似文献   

4.
茶联妙趣     
毛金玉 《知识窗》2006,(1):43-43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了难解之缘,自然也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茶联。文精字妙的茶联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它给人以古朴高雅之美、正气睿智之感,还给人以无尽的联想和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0-41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皆起源于中国。在唐朝陆羽的《茶经》里,这样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茶叶的始祖是神农氏。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干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顺理成章,也就是茶叶之神。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茶算得上是最主要的饮料之一。在中国,茶就更加普遍,以至于成了“文化”,甚至是“半药半食”的神话。凉茶、冰茶、红茶、绿茶、奶茶……光是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那些茶的神话,有多少真?又有多少假?有多少仅仅是人们的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7.
农园 《华夏星火》2005,(3):20-20
来到集茶科研、茶化、旅游为一体的“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听小桥流水,赏丝竹琴声,品一壶好茶,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乐山市茶叶产业化的一大亮点。峨眉山脚下普兴乡青春村茶农杨先玉初尝产业化甜头,15亩茶园每年给他带来5万多元的纯收入。  相似文献   

8.
茶由古代的药发展为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绿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色素、咖啡碱等有效成分,其中以茶多酚含量最高,约占茶干物质的18~36%。绿茶具有解毒、抑菌、抗病毒功效,长期坚持饮茶,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绿茶被人们广泛地用于抗病毒,防“非典”,其有效成分就是茶多酚。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10.
茶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三国时代的《广雅》一书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蓖器中,以汤沃复之.用葱姜笔之,其饮醒酒”,对茶叶的产地、制作、用法及功效等都有涉及。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已经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云南科技管理》2013,(6):76-76
普洱市孟连行健普洱茶开发有限公司是2005年5月由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牵线搭桥,经孟连县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专业从事茶同基地建设、产品加工流通和茶文化传播的企业。公司位于孟连县城东路77号付2,法人:徐天剑。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发展产业、富裕农民、奉献健康、创造和谐”为使命、遵循“德行尤域、相融共生”的原则、坚持“扶贫济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秉承“与茶共生、人茶荣辱”的茶人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贵州大树茶7种1变种11类型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类均为二倍体2n=30。五室茶Camellia quinquelocularis 2n=30=24m+6sm;四球茶C.tetracocca 2n=30=22m+8sm;大理茶C.taliensis 2n=30=22m+8sm;秃房茶C.gymnogyna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假秃房茶C. gymnogynoides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榕江茶C. jungkiangensis 2n=30+20m+8sm+2st;茶C.sinensis 2n=30=20m+8sm+2st以及变种淡红花茶C.sinensis var.ruolla 2n=30=20m+8sm+2st;均属2A核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茶组植物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所划分的两大类核型,即m和sm类与m,sm,和st类是与其子房室数,即5室和3室相一致的。根据核型的不对称性程度、外部形态及生化分析,探讨了各种类的亲缘关系与系统演化途径,论证了茶组植物的原产地是位于滇、桂、黔毗邻交汇处的云贵高原,探讨了茶组植物的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5,(10):F0003-F0003
中国湖南省茶叶总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享有直接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国家大Ⅱ型企业。下设七个业务部门、七个直属茶厂、五家控参股企业、一个有机食品研究中心。公司以茶为主拥有优质茶园11.6万公顷,主要经营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茉莉花茶、砖茶、乌龙茶、特种茶及各种小包装茶、袋泡茶、茶饮料等。  相似文献   

14.
李洪潮  杨新丽  崔明昆 《资源科学》2010,32(6):1072-1076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茶起源中国,更因为中国各民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茶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及其变迁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理州宾川县一个白族村寨——大罗村为例,研究了白族茶文化在待客、婚礼和祭祀方面的变迁。结果表明:①今天蜚声海内外的白族“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不是待客。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茶文化在待客方面经历了一个从繁琐到简化的变迁,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不断丧失;②白族的聘礼和婚礼中茶的应用,象征着新人对爱情的坚贞,隐喻着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愿望,而新婚夫妇敬“三道茶”则表达了新人对长辈的感激。如今的白族婚礼中的茶文化几乎消失殆尽;③茶在祭祀亡灵、本主、祖先和土地神中象征祭祀对象的永恒和死而复生,及其对人们的庇护。虽然村寨中祭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但其中的茶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淡化。从大罗村白族茶文化的变迁中折射出当代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丧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苦丁茶作为一种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纯天然饮品,富含活性成分和多种生理功能。其成品先苦后甜、清香甘凉,生津止渴,素有“茶之美”“减肥茶”“长寿茶”等美称。研究主要是对苦丁茶维生素的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以及药理作用的进展进行综述。1前言苦丁茶(llexkndingcha C.J.Tseng),是一种常绿色植物,属[1]硅酸科,俗称富丁茶。苦丁茶中含有氨基酸、多种不同的维生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2-42
文化是一门新兴的“商业”。如果我们能对“茶产地”、“茶市”、“茶禅佛”等进行包装,将会得到巨大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细品铁观音     
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福建就有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这四大类,是我国茶类最多的省份。福建生产的乌龙茶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品质最好,分为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两大类,其中品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这里单讲铁观音。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4,19(12):25-25
近两年来,在休宁县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实行以奖代补,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蓬勃发展。“休宁县有机茶科普示范基地”茶种的改良面积达到9000多亩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狮寨及周边地区,是广西历史名茶。近年来六堡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目前六堡茶原料茶供应成了六堡茶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六堡茶产业的快速稳步健康发展,文章从六堡茶的品质、六堡茶的生产历史、传统六堡茶原料品种生化成份等方面分析,认为茶多酚及水浸出物含量高的中大叶型品种适制六堡茶,对如何加速六堡茶原料基地的发展,建立完善苗木繁殖和供应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的资源丰富,本底较好。新时期,茶旅一体化处于提升阶段,激活茶经济是提升茶旅一体化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茶经济的发展大局,结合茶经济的现状及茶资源概况,从空间上可将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局势分为"优化区域、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和补充区域"等4种区域类型。为促进茶旅一体化的发展,要从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规划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