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标准体系构建代表地区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将其纳入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包括标准化在内的各要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产出形式(如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创新产出更加依赖于知识存量,同时受到区域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影响;知识存量和区域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存在溢出效应,规模报酬递减;在创新知识产出过程中,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知识存量、标准化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最后建议我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投入要素结构制定不同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知识存量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区域对创新产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5,(10):10-15
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本土创新机构合作的视角出发,分析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效应的机制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效率;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越强,获取合作创新中的知识溢出越显著。并针对如何加强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创新及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省级层面标准化水平构建区域吸收能力指标,结合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指标,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通过分析地理距离矩阵、研发能力距离、技术能力距离、吸收能力空间权重矩阵,实证研究省级层面创新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R&D资本、R&D人员投入下的创新产出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标准化能力能促进本省域的创新产出,但会抑制其他省域的创新产出。因此,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提高R&D资本、R&D人员、知识存量的投入,来促进我国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有利于推动省域层面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数字化产品、工艺和服务创新这3种数字化创新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产品创新对绿色制造绩效有正向影响,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吸收能力均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工艺创新对绿色研发和营销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均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数字化服务创新对绿色研发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吸收能力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绿色服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各种科技要素投入和各种科技产出对品牌资产的不同影响,以连续5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中的86个企业为样本,分别用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维度与品牌价值做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都正向影响品牌价值,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存量、研发人员投入存量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都正向显著影响品牌价值,但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三种专利产出也都显著正向影响品牌价值,且质量高的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付敬  朱桂龙 《科研管理》2014,35(3):25-34
本文提出一个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343家技术中心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RD投入直接影响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而外部RD合作提高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但对实际吸收能力并无直接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并无直接作用,而对创新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实际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却对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企业内部RD与其知识基础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企业知识基础广度与外部RD合作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7.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研发团队在企业中的价值已经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论述了企业组织结构通过知识吸收能力中介影响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集权程度、反馈速度、部门整合能力对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集权程度、反馈速度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用,在部门整合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效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团队创新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著提升了所在区域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同时对企业内部研发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若干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强度高的区域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效应更强,反映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学合作创新效应的重要影响;随着产学合作程度的加深,其对内部研发的"挤出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运用Bootstrap方法对2014—2016年河北省50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证4类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特征(学历水平、海外背景、专业水平和研发经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差异。研究发现:学历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最强,其次是研发经验,但专业水平特征的影响为负;“知识存量-技术水平”链在企业人力资本特征中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研发经验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企业创新合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正向调节了4类人力资本特征对企业知识存量的影响,尤其是对海外背景和研发经验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创新环境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规律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进行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和技艺,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2-2006年)中的区域创新能力体系指标数据,使用计量模型从区域层面系统分别研究了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创新能力体系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对知识应用的影响以及创新环境、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发现:创新环境的五个分量对创新能力均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对知识应用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均有正面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知识应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负,但从统计上来看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开放式创新范式的盛行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如何作用于渐进性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的嵌入性视角,以智能手机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产业2000~2014年间主要企业间的专利引用数据进行专利网络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企业创新开放度对其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主要受其在创新网络嵌入水平的直接影响,创新开放度通过调节二者关系间接影响渐进性创新能力;(2)在产业技术发展的萌芽期,创新开放度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嵌入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3)在产业技术发展的涌现期,创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消失;(4)在产业技术发展的稳定期,仅创新开放广度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嵌入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闫春  蔡宁 《科研管理》2014,35(3):18-24
在已经揭示的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将变量进行细分,并且引入对开放式创新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中介变量——创新导向与商业模式,构建起更加综合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操作化转换。然后收集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深化了对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解。结论表明:创新导向和商业模式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了中介角色,虽然细分的创新开放度(探索式创新开放度和开发式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最终依然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它们的绩效贡献存在差异很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全员创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基于全面创新管理初步形成的理论框架,从人的意识以及组织各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全员创新内涵及特点,并对国内创新管理方面的领先企业海尔集团通过战略、文化、组织、制度等方面推进全员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全面分析了企业实施全员创新的战略指导、文化激励、组织保障、制度推动等四个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戚汝庆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132-134
技术创新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复杂过程。基于创新系统分析法,本文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创新合作问题。我们首先回顾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归结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合作的观点;接着,从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合作倾向和合作绩效等方面,概述了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合作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地理邻近因素对创新合作的影响;最后,我们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这些结论对企业和公共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屠建飞  冯志敏 《科技与管理》2010,12(1):37-39,44
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要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作用,需加强平台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了技术创新链的结构,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并给出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胡琳娜  张所地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86-1896
Brookings学会的Katz教授2014年首次明确界定了创新街区,这方面的国际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以世界锚定+创新街区为研究对象,依据2010-2014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三螺旋模型进行要素空间投影及重构,提出了"创新人才-创新街区-大学交互模式"概念模型,采用肯德尔广场单案例和七个锚定+创新街区多案例对比,重点对该概念模型中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才净流入是创新街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年轻创新人才如大学(毕业)生是其中的关键核心;创新街区地产类型的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人才群体的需求,区内产业多样化有助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因此,创新街区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创新集聚模式的实现,首先必须有效实施年轻创新人才的管理以及创新的栅格化管理,其次利用人才市场的繁荣引致其他资产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在创新投入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条件下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两种创新补贴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补贴标准的提高均会导致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反则反之;在不同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差额条件下,两种创新补贴对创新模式选择影响的显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杜龙政 《科研管理》2006,40(12):243-252
创新治理视域下创新董事作为创新治理的主体,其内涵为“专家+董事+授权”。本文首先通过数学建模,形成创新董事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的企业创新能力模型;然后采用德尔菲法提炼出影响创新董事发挥作用的八个因素,继而以创新董事为潜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董事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均与创新能力正相关,创新治理的关键是对创新者“赋权”,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逻辑是“创新治理→科技+权力的结合→创新制度供给→创新能力提升”。故企业应设立创新董事,进行硬授权、给予话语权,构建创新驱动的制度环境。为实现企业由“生产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国企须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变,民企须从“控制型”向“授权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