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合理选择区域海洋主导产业对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采用单一方法确定区域海洋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具有综合性、动态性特点的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和体现海洋产业静态现状的区位熵法相结合,对浙江12个主要海洋产业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可作为浙江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范畴;适合作为海洋主导产业的海洋产业部门具有产业增长速度快,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结构基础完善,产业区域竞争力优势明显,对海洋经济发展贡献率大等特点。最后总结浙江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经验,为今后浙江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生态农业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是重要方面;主导产业的选择则是其关键的环节。本文首先确定生态农业县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然后,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体系中各准则和各指标的权重,从而排列各产业主导能力的次序,最后选定生态农业县的主导产业;多个实际案例的研究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为生态农业县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业产业的发达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工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又左右着工业经济能否顺利实现快速发展。本文根据江西省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西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进行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了有可能发展成为江西省工业主导产业的五类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以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增长率、产业竞争力指数、生产率上升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吸纳就业率等9个因素构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南省24个工业产业进行综合分析,选取以能源、原材料及加工型产业等9个产业为河南省区域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铠维 《软科学》2016,(12):43-48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空间模型,研究了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适合在经过专业化发展后,被选择为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第三产业主导产业的产业部门。最后,结合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运用"偏离-份额"(SSM)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将各产业产值增加额分为份额偏离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而计算相关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洛阳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业竞争力较强,其他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偏离贡献率及产业竞争力贡献率较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确立先进性、发展性、带动性、适应性、竞争性、难易性和风险性等7个产业属性,并选取33个产业集群作为安徽省的候选主导产业。依据专家打分得到7个产业属性的相对权重,再采用定量的方法对这33个候选主导产业进行属性评估,运用群体层次分析法和证据推理等方法得到每一个候选主导产业的综合评价结果,供选择主导产业时参考。在产业论证和产业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定性分析候选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确定安徽省的"四主导一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科技产出和科技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海洋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关系数法、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赋权,通过Kendall一致性检验和CRITIC组合赋权方法确定综合权重,对2006—2012年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不断提升,各地区间增长不均衡状况更加突出;陆域科技环境支撑力是海洋科技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但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而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力增强;将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划分为四类,明确了自身定位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区分产业部门区域优势、区域竞争力与区域结构优势,运用改进后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空间模型构建一种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新基准;随后利用浙江省"十二五"时期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与三维空间图分析,验证"十三五"时期浙江省应大力发展动漫、新闻出版、文体用品制造业、时尚服装服饰业、时尚皮革制造业、时尚家居用品业、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航空和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  相似文献   

10.
江苏海洋产业将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海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与拓展,将对江苏海洋产业发提起到支柱作用,通过区位熵的计算,得出江苏海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门类,结合新兴海洋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江苏海洋产业中驱动价值链的主导产业,包括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海洋风能和海水利用等产业,按价值链纵向延伸模式、横向拓宽模式和网络结构模式,对各价值链驱动主导产业的延展与深化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增值角度提出海洋产业价值链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关联是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经济联系规律的重要分析指标,认清不同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对地方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方法,计算出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6个产业间的相关及偏相关系数,对河北省现代服务业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分析,选择确定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型产业。数据结果发现: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各产业间经济互动性较强,金融业处于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批发与零售业经济作用最为薄弱,从而论证了相关分析在产业关联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为河北省产业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化组织特征,从系统成分和系统关系2个维度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主的创新消费者种群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创新生产者、分解者种群以及创新生存因子出现明显的边缘化现象;创新种群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群落结构,技术流动效率不足;区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基石物种"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具有较高的整合力和媒介作用;知识链型、产业链型和地理邻近型网络关系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间互惠性强;而知识链型网络关系与产业链型网络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抑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进行分析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内在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层面进行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强化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位理论及相应测度方法,计算2012—2015年广东省港口产业生态位强度、宽度、重叠度等指标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7个子产业按照宽度值可被划分成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产业3种类型;水上运输业占据较多的区域资源,对港口产业整体发展贡献程度最大;船舶工业生态位宽度过窄且贡献最小,产业间的整体重叠度处于较低水平。(2)生态位分异度呈逐年递减趋势,产业差异化程度加大,竞争态势趋缓。(3)生态位态值与强度的降序排序结果一致,石油、化学和电力工业目前增长不足;综合来看,水上运输业发展良好,船舶工业发展水平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利用2008-2012年的数据测算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分析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情况是合理的;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动态变化,变化情况受周边地区的影响;广东省是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江苏、山东和河北次之;沿海三大直辖市在高新技术竞争力方面表现平平;浙江、福建、辽宁、广西四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辽宁省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6年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17家样本企业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样本企业中只有少数达到了投入产出效率最优,大部分企业仍存在规模效率无效或纯技术效率无效,或者二者同时无效的情况。最后针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冗余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美  赵丽玲 《资源科学》2012,34(9):1712-1725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而海洋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和海洋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海洋环境两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研究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发展尚处于略好于动态平衡却远不足于明显协调阶段。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并非对各区均有利且弊端明显,以2008年较2005年为例,虽然盘锦、丹东、葫芦岛和锦州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而营口和大连地区协调度却呈下降的趋势。并且通过产业分解和GK.E模型深入剖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距和海洋环境污染节距,产业分解显示一产、二产和三产分别对经济差距起到了减缓、加剧和维系的作用;而GK.E模型分析,在经济结构和集中效应影响下,盘锦和丹东葫芦岛地区的海洋环境要明显好于大连、锦州和营口地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对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界定现代海洋产业的范畴,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从现代海洋产业的总体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支撑、发展潜力、产业效率五个方面构建了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得出了2001-2011年沿海11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得分,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沿海11省市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且沿海11省市区主要分为三类地区:广东、上海、山东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浙江、天津、江苏、福建、辽宁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中等地区,河北、海南、广西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因此,沿海各地区要正确认识其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特点,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资源科学》2019,41(2):301-312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①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②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③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天然的互补性决定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必然性,探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两大产业发展的潜力以及第三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的分析,运用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选取广州2007-2013年数据对广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广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和协调水平在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完善广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