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互利耦合,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生态转型。《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系统分析了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本文讨论了报告内容的3个要点:(1)生态现代化的历史启示,(2)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理,(3)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路径图。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研究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参考目前国内外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出符合黑龙江垦区实际的测度指标,运用熵权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垦区2000-2010年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一方面,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处于不断增长趋势,其发展较快原因:(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有较大改善;(2)农业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制约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1)基础设施与物质投入不足;(2)黑龙江垦区发展水平仍显滞后,非农劳力比重偏低;(3)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滞后;(4)农业科技水平不高;(5)农业环境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执政党的命运,更关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当今中国,政党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个机制产生之久效能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1]。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任务。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固化封闭的单位制党建模式已被时代淘汰,区域化党建是党建模式的重大创新。我党的建设在近些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取得重大成果。与此同时,社会治理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尤其是基层社会运行机制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是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特色的党建体系引领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和谐、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为陕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建设以来,逐步由势转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总结建设经验,查找问题不足,思考探究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战略层面看:(1)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2)勇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使命任务;(3)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4)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推关键技术突破;(5)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补齐结构性人才短缺;(6)建设支撑科技发展的科技创新资源基础性平台;(7)差异化探索形成更多更好更优的制度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必然发生、不可阻挡的世界历史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充分彰显出其独特内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孕育出的公平正义、和谐共生、独立自主、开放包容等价值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发展范式,孕育和生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必须坚持数字创新引领发展。精准把握数字创新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发展路径,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8—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数字创新效率,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QAP方法全面揭示和识别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全国和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效率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各区域存在显著差距;(2)考察期内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空间不平衡程度表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其总体差距主要源于区域间差距;(3)全国数字创新发展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各区域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极化趋势,且极化趋势逐渐加剧;(4)对外开放程度不同是全国数字创新发展差异形成的最大成因,而区域数字创新发展差异的形成和变化的强度存在地区异质性,且不同区域主导因素有所差异。本研究对于协同提升中国数字创新发展水平、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知识经济基础,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卡尔·达尔曼等著)的介绍与评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迅速知识化以及在中国建立知识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问题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制约瓶颈,是本世纪上半叶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制约。中国必须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非传统现代化发展 模式,其核心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近两年 中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近期国民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及时响应,也 是对长期发展制约因素的根本应对战略。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非传统的 现代化道路,不仅有十分重要的国内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发展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明远 《学会》2005,(8):13-16
<正>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现状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一个完整的社区应该包括以下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独特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与之对照,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漏洞和真空所致。粗放意识和粗放制度,构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也是社会问题积累和集中爆发的总根源。粗放社会的精细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新的观察维度。作为精细社会的核心资源,知识具有专门化、科学化、技术化或操作化等特点。知识是构建精细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晓宁  辛岭 《资源科学》2020,42(9):1801-1815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对于中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问题,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5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对中国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制约因素。研究表明:①2004—2017年,全国以及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发展水平与提升速度差异明显。②各个子系统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贡献率及带动作用差异显著,导致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呈非均衡;③2004—2017年总体来看,各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可以看出,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来看: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导致各区域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文章最后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21世纪中国最紧迫、最有价值的社会现代化战略工程。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工程”的价值在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能否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文化现代化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经济、政治问题外,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重点对乡村社会和文化变革进行了探索,其落脚点即在“组织”和“人”的现代化上。乡村社会组织重建和农民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是乡村现代化的前提。革除旧有的缺乏集体生活的弊病,建设崭新的具有现代性质的团体组织,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让农民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思维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已成为民国乡村建设者的共识。社会、文化现代化也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组织”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对当代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部现代化有赖于西部人的现代化,而其终极价值目标也是为了实现西部人的现代化.大众媒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促进器”的角色,尤其是在促使人向现代化转型方面.要发挥西部媒介的“促进器”功能,需要西部新闻媒体自身的现代化转型,在此过程中,新闻人的现代性提升是尤为关键的因素.基于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的视角,文章着力探讨如何实现西部新闻事业现代化、更好地为西部发展服务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刚  左德鹏  徐宗学  杨晓静  庞靖鹏 《资源科学》2015,37(11):2211-2218
水利现代化是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发展过程,科学评估水利现代化进程,对推进中国水利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和基于指数超标法的赋权重方法对2011年中国31省(市、区)的水利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研究2008-2011年间水利现代化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水利现代化指数为3.28,处于水利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31个省(市、区)中,高于全国水利现代化平均水平的区域有21个。2008-2011年中国水利现代化指数分别为3.12、3.16、3.17和3.28;西藏、青海等19个省级区域水利现代化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利现代化增长平均水平。通过比较不同评价模型和不同赋权重方法对水利现代化评价的影响,可以看出,基于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和指数超标法赋权重方法可以在较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快速评价中国水利现代化程度,其结果与全国水利现代化实际水平较为一致,可为中国水利现代化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宁 《科教文汇》2014,(24):219-2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程美秀  陈秧分 《资源科学》2022,44(10):1994-2005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从国际视角开展农业现代化的对比分析,既有助于揭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处地位与短板瓶颈,也有助于借鉴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本文从目标与过程两个方面来诊断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状态,目标方面侧重关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水平,从产出能力、竞争力、资源环境友好度3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评价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9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过程方面侧重关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采用QAP回归法研究资源禀赋、宏观环境、资金投入、经济结构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游偏后,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②在农业现代化的3个维度中,中国相对强于产出能力,弱于竞争力和资源环境友好度,在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劳动生产率、人均粮食产量、化肥及农药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短板明显。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既受限于资源禀赋的刚性约束,同时也受到农业就业结构转型滞后于产值结构转变、投入相对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等因素的重要影响。④考虑各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中国国情现状,建议综合施策,通过采取将政策重心转向更多关注竞争力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严格落实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着眼工农城乡全局等多种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社会企业为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而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的社会企业最为成功,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相比之下.我国对社会企业领域的关注还只是刚刚开始,社会企业的发展端倪在我国才刚刚出现,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和困境。因此,了解英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企业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结构转换过程。城市化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又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农村人口进城的问题,它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也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