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需要,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应大力发展软科学,以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组织管理现代化。把科学与民主引入到决策之中,在当时是对决策观念、决策体制与决策方法的重要变革和突破。1986年7月,当时的国家科委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标志着软科学研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纳入到政府管理之中。此后,软科学事业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授和知识利用的综合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不仅担负着为全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而且承担着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重任。 高校借助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专家群体进行软科学研究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这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形成传统。许多大公司纷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决策研究班子。一批专门从事软科学研究的机构也应运而生,例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等。特别是在政策研究方面,系统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制定政策过程相结合,形成了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政策科学。 软科学研究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的工作效率,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高校不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了。深入社会、引导社会将成为我国高校新的使命。 基础研究、基础性应用研究迈出可喜一步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适合软科学研究机构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促进软科学的发展,以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决策应用导向理念为主线开展研究。首先追溯软科学的诞生及发展历史,探讨软科学的使命和宗旨,继而谈及当前软科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阐述新时期软科学研究的思路及原则,接着通过软科学管理与研究两个纬度进行了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最后回归主题构建山东省软科学研究机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阐明了中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发展水平的研究意义,构建了中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86—2006年度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发展水平展开了实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并对提升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在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作为我国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现状分析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软科学研究的讨论已经几年了,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科委都制定了相应的软科学研究计划。纵观其发展,一方面,软科学的声誉大大提高了,学术界、知识界及政府的决策研究部门,皆在研究运用软科学,规划软科学;另一方面,软科学越来越失去了它原有的“魔力”,其信誉下降了。尤其在前些时期的软科学“热”中,一些部门的领导向志,被一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一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那么,何谓软科学呢?软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科学,是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高度集锦。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集中体现。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为解决各类复杂社会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途径,方法,措施和对策。目前,软科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学和复杂性研究的有关结论上,并随着有关理论的进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软科学研究中。需要广泛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软科学的概念,到1986年的第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再到今天,软科学研究在我国仍然属于科学前沿。目前,软科学一词在我国学术界尚有不同认识,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能否认,20多年来。软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软科学及其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作用、意义等,本刊选登以下文章。当然,这些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并不是软科学的全部,只是软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借此揭开软科学的“神秘面纱”,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软科学的途径。在此,我们感谢这些研究人员为我国软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软科学,进而关注软科学,认同软科学。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一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那么,何谓软科学呢?软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科学,是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高度集锦,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集中体现。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为解决各类复杂社会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途径、方法、措施和对策。目前,软科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学和复杂性研究的有关结论上,并随着有关理论的进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软科学研究中,需要广泛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软科学的概念,到1986年的第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再到今天,软科学研究在我国仍然属于科学前沿。目前,软科学一词在我国学术界尚有不同认识,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能否认,20多年来,软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软科学及其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作用、意义等,本刊选登以下文章。当然,这些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并不是软科学的全部,只是软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借此揭开软科学的“神秘面纱”,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软科学的途径。在此,我们感谢这些研究人员为我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研究机构改革方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宜瑞 《软科学》1998,(2):4-6,30
软科学研究机构改革方向探索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魏宜瑞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哲学的交叉和有机结合,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体系。软科学研究以为各级各类管理与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张占仓 《西藏科技》2004,(2):28-31,39
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软科学的概念,提出了软科学研究对象,并探讨了软科学与决策咨询的关系,论述了决策咨询研究的现实意义,认为软科学是决策咨询的学科基础,软科学研究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而决策咨询是软科学研究成果市场化的基本形式。大力发展咨询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的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软科学表达和传递的乃是对日益复杂、深化和一体化的科技、社会、经济现实的关注,它树立了人文和科学的融合,科学知识诸领域的沟通和合作,试图在复杂和开放的条件下,有机地解决人类认识上的困境,整体地给出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系列实践性问题的答案。中国软科学以科学民主决策为中心的鲜明宗旨,是支撑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软科学在中国成为广泛接受的综合性学科、系统性视野和整体性方法的化身和符号。在20多年的发展中,软科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成就和问题是中国软科学持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紧密结合对发挥科普咨政建言作用提出了时代呼唤,建设高端科普智库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从服务科学决策、团结引领社会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强化舆论引导等方面探讨了建设高端科普智库的重要意义,界定了高端科普智库的内涵,从目标、内容、对象、动力等方面剖析了高端科普智库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当前高端科普智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治理体系、产品生产、影响力三个维度构建了高端科普智库建设路径的分析框架,并对国内外13家高端智库和科技智库的建设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此总结提出高端科普智库的建设路径,包括建立科学的智库治理体系、优化智库产品生产机制、提升智库决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建设科技强国。这就需要科学学界能够为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重大科技决策部署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经过近40年的发展,当前我国科学学研究正在重新走向繁荣,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机和困难。本研究在回顾我国科学学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科学学理论拓展、科学计量学深化以及科技政策学兴起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国外科学学系统化、融合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针对科学学研究越来越多“卷入”与社会、公众及政府关联的这一现实,进一步就我国科学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和应当把握的重点领域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政府在科技决策智库建设中的功能,构建“制度供给”、“资金支持”、“人才队伍建设”、“活动平台搭建”、“需求带动”五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对近年来我国政府支持科技决策智库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政府管理的创新必须通过政府的职能转变来实现。它要求政府管理必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实现公共利益的和谐为价值取向,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律角度对政府行政决策听证的概念进行界定,阐明其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意义,指出了当前我国在施行这一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review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our current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soci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Existing studies provide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in favor of the hypothesis that inadequate linkages between institutions in the various sectors of developing societies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igenou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In gen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vernmen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the potential users of thei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re absent or unsatisfactory. Academic research tends to be oriented tow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substantial literature on the problems of indigenous technological transfer in India suggests that inadequate coord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ectors of that society is in part responsible for its failure to develop its potential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cent attempts to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and diffusion of indigenous technolog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creating new types of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university and coordinating agencies in the government are discussed. Systematic evaluations of these programs are lacking, but coordinating agencies have often performed poorly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power to influence the policies of other organizations.A sociological approach based on interorganizational analysis is suggested for future studies of this problem. This literature identifies the optim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rdinating organizations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and of research utilizations systems which link research organizations to their clients at the local level.A bibliography comprising 102 references classified by region is included.  相似文献   

18.
全球科技发展态势研判是对未来一段时期科学技术、国际竞争、产业形态和社会关系的趋势判断和分析,对做好科技战略制定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35年为展望,对全球科技发展、创新范式、基础科学、研发组织、社会影响进行态势分析,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将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新型研发组织发生进阶化演变,技术应用将重塑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中国作为科技创新领域进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中美科技局部脱钩、国际技术出口管制、新兴技术应用受限、科研伦理不确定性增多等潜在风险。对此,提出应加强对战略前沿技术的前瞻性预测,加强国家科技合作,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五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的风险投资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TP作为美国政府资助的R&D计划,虽然不是由政府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但它有效地发挥了风险投资的功能,弥补了私人风险投资的不足;与私人风险投资形成了合理分工,共同促进了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ATP对改善我国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