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现今对地震的认识,把地震解释为地壳运动的一种效应,“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就是地壳岩石受力变形、突然破裂的过程”。但是,也许我们只说对了一半,地壳运动可能仅仅是造成地震的“导火索”。本文作者在研读了一位资深地震研究专家、现供职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徐好民先生的三本地震研究专著——《地球·静电》、《地象概论——自然之谜》、《地象资料·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后,受到启发,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认为地震本质上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正如空中雷电是“云—云”之间、“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一样,地震则…  相似文献   

2.
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发生是天然密不可分的.地震前后,包括震时,地壳形变全过程的观测结果是认识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料.GPS是目前综合性很强的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能观测得到大范围、多方面地震前后,包括震时(地震波),地壳形变长过程,也最能适应长、中、短临地震预报对观测技术在时空强("强"指观测值的大小)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地震流动观测台网项目来源于福建省地震局的"福建省"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是"福建省地震监测预警与社会服务系统工程地震流动观测台网"的子项目。福建省地震流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将形成覆盖全省7个重要活动构造区段的大跨度、大尺度、高精度地壳形变与重力场和水准变化观测网。它以地震监测服务为主,同时兼顾测绘、气象、导航、市政建设、土地规划利用等服务。目的在于结合福建的地质构造空间分布及活动背景、福建省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和福建省及其近海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等,在福建省勘选出满足规范、可靠、安全、科学的GNSS观测阵列站址,并完成建设跨断裂的GNSS观测阵列。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严重破坏,成为地震灾害。我们所说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此外还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的发生是地壳在运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画说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地球的外表面是一薄薄的地壳,其厚度在大陆平  相似文献   

6.
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广东省深圳市陈岑地球上的山脉大都是由于亿万年前地壳剧烈运动变化而形成的。地壳的岩石层受到地壳运动的强烈挤压、拉伸和扭曲时,会发生弯曲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04,(5):37-37
地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根据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等。 由于大规模的地震活动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地震预报就成为人类减灾的重要措施。然而,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首先是地震前兆的识别和判定十分困  相似文献   

8.
王趣 《知识窗》2008,(6):54-54
地震作为地壳的运动形式,全世界每年要发生数百万起,我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关于地震的记载。真正能造成灾害性的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几起,造成毁灭性的1-2起。  相似文献   

9.
<正>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以极快的速度改变地球的面貌。这种改变不是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1.城市位移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地震专家根据本次地震发生后从地壳声波记录的早期地震数据,测算出加德满都下面的地基可能向南移动了约3米。地震导致城市移动并不鲜见,比如通过分析GPS数据发现,2010年智利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洞察"号为火星做"体检"美国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不久前发射升空。如果一切顺利,它将在今年11月26日前后降落到火星表面。作为首个专用于火星内部结构考察的探测器,"洞察"号携带有地震仪、地热流探测仪、火星自转与内部结构实验仪等设备。地球上的地震主要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火星上的地震则主要是由火山、地壳裂缝和陨石撞击引发的。每次  相似文献   

11.
创造与发明     
地震是地球岩层中能量聚集到一定量后的突然释放造成的。如果设计一个地震能量收集器,像采集石油一样,将地壳中的这部分能量有规律地进行采收,让它为人类服务,这样既可避免地震对人类的威胁,又可多了一份能源,那该多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和2012年,中国分别投资1.5亿元和5亿余元建立了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包括北斗、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主要观测技术、以地震预报为主要目的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和二期,成为国内投资最大的以地震预报为主要目的的观测项目,标志着我国地震预测观测研究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成是地震预报大工程的开始,而真正的地震预测应用需要长时间观测资料的积累和艰难细致的研究工作.网络运行期间,在中国及周边相继发生2008年汶川8.0 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0级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大地震、甘肃岷县漳县6.6级大地震、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大地震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震例.  相似文献   

13.
地震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构造变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发震机制潜伏于地下,震害显示于地表的自然现象,是岩石圈物质的快速运动。地球岩石圈发生构造变动导致地震的原因很多。岩浆的侵入或喷发作用可以引起地震,地壳塌陷也可以引起地震。但是,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高,造成损失大的地  相似文献   

14.
为地球把脉     
《百科知识》2003,(11):28-29
近一时期,我国相继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8月16日到21日,不到一周时间里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的确比较少见。虽然专家认为,近期地震活动还属正常。但是,鉴于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壳活动最剧烈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人们常把地震和火山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何区别呢?——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戴虎答:地震有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圈层破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之下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的现象。地震与火山爆发同属于地壳剧烈变动的现  相似文献   

16.
何应梅 《科教文汇》2008,(15):205-205
火山、地震等,常常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给人类带来触目惊心的伤害和记忆犹新的痛苦。翻开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依相伴。地壳的移动所造成的地震、海啸危害着人类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介绍了地震监测预报的紧迫性,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PS技术在我国监测地震与地壳运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解答     
人们常把地震和火山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何区别呢?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 戴虎 答:地震有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圈层破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之下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的现象。地震与火山爆发同属于地壳剧烈变动的现象,它们的区别在于地震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用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火山爆发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以岩浆喷发的形式释放出来。但是有些时候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在有活火山的地方,如果发生地震,由于板块碰撞或者板块撕裂,就有可能会引起火山爆发;而火山爆发时也会伴随着地震。——编者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地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引起的岩石圈的剧烈破碎变形,是地壳运动激化及现今活动断裂构造发生、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地震预测既要迅速查清前期地震发生的地点、规模和破坏程度,找出地震形成的原因,更要准确地推测出下一次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可能出现的地点、时间。可见地震预测不仅仅是需要有观察、测量,记录地应力形成、演变的精确仪器,更要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以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69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水准量"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叠加技术,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比。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呈现出从南向北增厚的趋势,纵横波速比在该区域的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分块特征。川滇菱形块体地壳厚度较厚,地壳厚度在50~69.7km,该区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波速比分布呈现局部分块特征;华南地块西南部地壳较薄,最薄处为30km。澜沧江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高波速比,波速比较高,表明地壳中镁铁成分居多,可能是印度板块向东俯冲造成幔源的基性和超基性物质侵入地壳有关;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交汇区的纵横波速比超过1.81,Vp/Vs值较大,说明下地壳为基性-超基性岩石,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波成像结果,推测下方存在地壳流,并且可能来自青藏高原;攀枝花附近形成的低速区可能与断裂交汇区的热流传输通道并在此进行热交换有关;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之间呈现低波速比,推测板块的运动、挤压形成的上地幔热物质上涌,侵蚀下地壳,导致地壳变薄以及长英质和中性岩石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