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源禀赋各异、气候多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质量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客观需要,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在低碳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气候灾害预警预报、低碳技术、气候金融等重点发展领域以共赢模式开展深入合作。文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气候国际合作有益经验,探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新路径,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战略和对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2.
开展“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将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对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气候变化的事实和预估出发,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农业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并探讨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资金及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缺口。研究发现,相比于减缓技术,多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适应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推动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各项行动将面临大量的资金缺口,并且多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防灾减灾、生态系统治理、低碳产业、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等减缓和适应领域均存在能力建设缺口。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合作国家、合作领域、合作对策3个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气候合作的总体战略,明确了东南亚和非洲作为“一带一路”气候合作的重点地区,以及在技术、资金、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领域。进而提出了整合“顶层设计—资金保障—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话语体系”多措并举的系统化合作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开展创新合作,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转移转化、合作网络与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和新形势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创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总结经验,找准科技合作领域。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一带一路”的科技创新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研判了未来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任务,进一步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战略需求与发展基础,提出了具体的科技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我国石油企业加速出海布局,在油气能源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回顾了我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中呈现的潜力和面临的机遇。针对中美博弈全面加剧、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国际投资合作环境日趋复杂、能源转型日益紧迫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4点战略方向和建议:(1)打造互利共赢的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稳健提升能源合作抗干扰能力;(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体系建设,系统提升抗金融风险能力;(3)突出油气合作主线,牵动新能源接续发展;(4)以科技创新和精益管理为抓手,持续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正确抉择发展方向、深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各国的技术需求评估报告和合作专利分类系统,开展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的特征评估。研究发现,6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提及了726项气候技术需求,其中减缓262项、适应464项。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减缓的优先需求,农林牧副渔生产中的适应技术是适应的优先需求。但是,不同区域的减缓技术需求呈现异质性,适应技术需求呈现共性。非洲地区的优先减缓需求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非化石燃料技术和土地部门的减缓技术,亚洲地区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具有减缓潜力的燃烧技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为道路交通部门的减缓技术。为促进中国向“一带一路”区域的气候技术转移与南南合作,我国提供的重点技术应与各国的重点需求相匹配、提升技术信息的透明性并强化需求与方案的国别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WOS数据库中跨国农业科技论文合著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模型,剖析2006—2020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且各指标优化速度快于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2)“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全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去中心化趋势均较明显,多核共存特征更加突出。(3)中国和意大利在合作网络中同时扮演着核心者和中间人角色。(4)合作网络呈现出双向溢出、主受益、“经纪人”3种类型的块集聚特征,亚洲国家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主引擎。(5)制度、经济、科研和认知邻近对3个阶段的合作网络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空间邻近对合作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应进一步重视跨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明确自身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与角色,充分借助网络核心国家的重要作用,加速融入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核心网络  相似文献   

7.
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聚焦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科技合作情况,探讨科技合作如何赋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科技合作助推共建国家发展的实践探索,剖析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新时期科技合作支撑和引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必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17-1431
基于对江苏、浙江、广东3省10市的实地调查,文章系统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重点打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通道、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教育、文化交流等。文章也指出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客观地反映了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发展前景乐观可期;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构建我国与共建国家开放发展大通道、完善国际融资机制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2017 年 “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据,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合作情况。首先使用生存分析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描述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量和存续期情况,然后建立随机效应的Cloglog离散时间模型,进一步探索多种接近性因素、跨国合作经验以及国家研发实力对“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合作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缺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深化发展;(2)“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的地理接近性影响日益减弱,而社会接近性和技术接近性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合作进程的稳定性;(3)跨国合作经验累积以及国家研发实力提升对稳定“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有着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为建立深层次稳定的专利合作网络提出建议:中国可以通过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沟通,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内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建筑业作为我国第一碳排放大户,其碳中和关乎国家“双碳”战略的顺利实施。如何实现传统建筑材料、结构、建造的低碳转型,如何发展“以人为本”的低碳人居环境的能源环境新技术,如何平衡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全球视野,基于国家“双碳”目标达成的战略需求和顶层设计,阐述建筑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尝试凝练建筑“双碳”路径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全过程、全领域、数字化和工程的视角提出未来中国建筑“双碳”的可能实现路径、战略研判和研究重点,以期助力我国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组织氛围对企业创新实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实施是企业创新活动过程中重要阶段,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创新实施情境中分析组织氛围含义,从氛围作用和氛围强度两个维度提出了组织氛围的四种类型:积极-强氛围、消极-强氛围、积极-弱氛围和消极-弱氛围。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氛围对企业创新实施的不同影响作用,指出建立和培育积极和强大的组织氛围是企业创新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创新气氛的概念形成、测量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气氛的研究是创造力研究领域和组织气氛研究领域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共同交集.关于创新气氛的定义,认知图式法和共享认知法这两种主要方法被广泛采用.创新气氛包括心理创新气氛、团队创新气氛和组织创新气氛等3种类型.通常使用的创新气氛的测量工具包括SSSI,KEYS,SOQ,TCI.  相似文献   

13.
创新气氛的概念界定与量表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气氛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企业实践者的关注,但是创新气氛的概念和测量工具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研究的进程。首先,本文对创新气氛进行详细分类和界定。然后,在国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构思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创新气氛量表,并通过实证检验了该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确定的量表包括5个维度,15个条目。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气候适应治理的国际比较研究与战略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深度减排力度不足导致未来气候变化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成为我国应对气候风险、提升气候韧性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分析比较了中国、英国、德国的适应战略演进和治理体系特征,并依据所得启示从适应知识、技术、资金三个能力维度提出完善我国气候适应治理体系的若干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争取新一轮国际气候博弈主动权、提升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育  朱耿睿 《资源科学》2015,37(3):605-618
气候类型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包含了综合性的气候信息,同时研究气候类型变化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这一地理学指标来探讨中国1961-2010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型的划分基于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计算了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南亚夏季风指数(SASMI)、夏季西风指数(SWI)、东亚冬季风指数(EAWMI)等指数,分析这些气候要素的强弱对各气候型面积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主要气候型为草原气候(Bs)、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冬干温暖气候(Cw)、冬干冷温气候(Dw)和苔原气候(ET);2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青藏高原西部,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以及梅雨边缘区,年代际尺度的气候类型变化表现为整个中国出现变暖趋势,除南方地区外都出现变干趋势,年际尺度的各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而未表现出明显的降水变化趋势;3东亚夏季风(E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夏干温暖气候(Cs),南亚夏季风(S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冷温气候(Df)、夏干温暖气候(Cs),夏季西风(SW)主要影响苔原气候(ET)、常湿冷温气候(Df),东亚冬季风(EAWM)主要影响冬干冷温气候(Dw)、草原气候(Bs)、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w)、夏干温暖气候(Cs),而其中对中国大陆气候影响区域最广,影响程度最明显的是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16.
团队创新气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昕  石金涛 《软科学》2010,24(8):88-90,94
就团队创新气氛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现阶段团队创新气氛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未来的若干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综述大学科技创新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现有基于创新能力和绩效的大学创新指数存在的缺乏时序性和动态性、无预警功能、不能反映大学科技创新景气波动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性、时效性较弱等缺点。在创新周期理论基础上,基于景气状态视角,将景气分析方法与大学科技创新指标评价体系结合,构建大学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及预警信号系统,以反映创新景气状态、波动程度及循环周期,并通过分析景气测度结果,为大学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已从科学问题演变成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在进行气候变化的相关决策中,需要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对4个可能影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包括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国际减排方案的公平性、中国未来CO2排放空间与排放需求的矛盾以及中国应对CO2减排压力的可能途径和减排空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建言氛围的预测作用,建言氛围在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氛围对变革型领导和团队建言氛围的调节作用。对63个工作团队的63名团队领导和283名团队成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建言氛围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建言氛围与团队绩效显著正相关,而且团队建言氛围中介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团队创新氛围调节变革型领导与团队建言氛围之间的关系,团队创新氛围水平越高,变革型领导与团队建言氛围之间的关系越强;变革型领导与团队创新氛围的交互作用通过团队建言氛围影响团队绩效。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国家集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形势的持续变化,气候谈判中的国家集团也不断分化重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国家间的结盟或分离?本研究采用聚类统计方法和排放配额的最偏好原则比较对国家集团结盟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1)欧盟集团中的东欧和南欧国家在经济和技术水平上与西欧和北欧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与西欧和北欧国家形成稳定的关系;(2)“G77+中国”集团是当前气候谈判中最不稳定的国家集团,中国与G77集团成员国家在自然要素、排放要素以及配额原则偏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石油输出国和热带雨林国家也与其他G77国家在经济条件、排放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将导致“G77+中国”集团的瓦解;(3)中国与美国在自然要素、排放现状、未来气候变化预期等方面以及配额原则偏好上存在共同点,或可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中形成新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