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做实验时,发现了能抑制葡萄球菌的霉菌,15年后,英国病理学家弗罗里和德国化学家钱恩根椐弗莱明的发现研制成了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化学制剂,即盘尼西林(青霉素)。青霉素的发现使得人们能治疗在当时人类束手无策的疾病,如脑膜炎、肺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感染、手术和外伤后的感染等。千百万人的生命因此而得到挽救而且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十岁。弗莱明、弗罗里和钱恩共同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滥用抗生素:从人到动物抗生素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功不可没,但滥用抗生素又成为今天威胁人…  相似文献   

2.
正青霉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青霉素的发现是极其偶然的,但是这次发现足以名垂青史、载入史册。一个偶然的发现1928年夏,英伦三岛的天气特别闷热—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赖特研究中心也破例放了暑假。细菌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连实验台上杂乱无章的器皿都没有收拾好,就准备到海滨去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个科学史爱好者,我比较熟悉青霉素的前半段故事:1928年,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工作的弗莱明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一发现的潜在价值在于,可能会诞生一种抗生素药物,用以减少因感染引起死亡的人数。直到1938年,在牛津大学工作的弗洛里、钱恩和其他同事读到弗莱明的研究报告后,才开始青霉素的分离和提  相似文献   

4.
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成功地制取第一盏碳丝白炽灯的时候,发现了神奇的"爱迪生效应",并为此申请了专利。1904年,利用"爱迪生效应",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支电子管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谈到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意外发现,例如琴纳对牛痘的发现,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巴斯德对细菌的发现……但是人们大概不太知道鸟类学的历史上,也有一些出人意外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正>西方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智者应视健康为人类最大的福祉"。随着时代的进迁,生存环境的巨变,带来世界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单纯的西药已经不能适应人类防病治病的需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尝试天然药物和天然复合营养已经成为世界潮流。这天然物质就包括真菌。20世纪初,曾获得生理与医学诺贝尔奖的弗莱明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就是来自真菌类青霉菌,后来发现的头孢菌素就是来自真菌类的黄青霉和产黄头孢菌。据统计,目前已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浅予 《知识窗》2008,(10):29-29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多样性即生命形式的多样性。纵观地球数十亿年生命的演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时空格局受到了地球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在地球环境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福祉,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从青霉菌培养液中发现了青霉素,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从800多种牧草中筛选出抗条锈病的长穗偃麦草,成功实现偃麦草与小麦远缘杂交,培育出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的抗病"小偃"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9.
1 引子在科学的发展史上 ,有几件事人们总是挂在嘴边 ,像英国冶金专家亨利·布里尔发明不锈钢 ,美国的古德意尔发明橡胶的硫化技术 ,英国化学家柏琴发现化学合成染料苯胺紫 ,德国天文学家亨利·施瓦伯发现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 11年 ,伽代尼因研究青蛙的生理结构而发现了电流 ,化学家拉姆塞原想从铀矿中寻找氩 ,却意外地发现了氦 ,伦琴发现了 X射线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等等 ,人们认为这是机遇造成的 ,而且也对有些与之失之交臂者进行分析而将其原因归结为没有抓住机遇。德国科学家克鲁克斯也曾经观察到 X射线 ,美…  相似文献   

10.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科学中的发现和发明也是如此,很多发现和发明都是偶得。当然,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抓住往往是转瞬即逝的机会。东方不亮西方亮——青霉素的发现弗莱明,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一直以来就想制服像链球菌  相似文献   

11.
正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从此人类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作为一线药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名声大振的"神药"青霉素的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抗生素的准确含义赛尔曼·瓦克斯曼于1943年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了链霉素,并首次系统性地定义了"抗生素"这个概念,作为青霉素后第二个进入临床使用的抗生素,链霉素拯救了无数结核病患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其杀伤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神奇功效几乎人人都曾领教过.它的发现对药物学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以致于人们把青霉素的发现使用列入二十一世纪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科技贡献.现就其展现给人类的特殊意义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3.
机不可失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对每人来说都有,抓住者就会有发明,有发现,有创造;错过机遇,终身遗憾。抓住机遇,有所发现,这种例子在科学史上举不胜举。美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里培养细菌,观察到一些细菌菌落不存在了,被周围细菌的分泌物所溶解。弗莱明抓住这个现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真谛     
崔鹤同 《知识窗》2007,(2):53-53
1928年,弗莱明正在从事杀灭细菌的研究工作。 他研究的对象是葡萄球菌。这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细菌,它可以使人的伤口化脓腐烂,最后导致病人死亡。弗莱明在十几个培养皿里种上葡萄球菌,并把实验室的温度控制在30℃左右。那些密密麻麻的葡萄球菌出现在果子冻上,一片金黄,弗莱明称之为“金妖精”。弗莱明培养它就是为了找出征服它的方法。但是,他试验了无数种药剂之后,都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消灭此菌的药剂。  相似文献   

15.
天然产物是大自然给人类独一无二的馈赠,它是指动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由于其复杂的骨架结构和良好的药用价值,吸引着科学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及化学合成。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成为天然产物应用于临床研究的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药物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千年病毒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54-55
天花、鼠疫、霍乱、艾滋、SARS,从中世纪到21世纪,病毒从来没有停止过袭击人类;张仲景、琴纳、弗莱明、巴斯德,从过去到现在,人类也从没有停止与疫病的抗争。中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20世纪,埃博拉从蝙蝠体内爆发;21世纪,神秘SARS袭击全球。尽管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除了在少数国家保存病毒外,天花从地球消失,但危害人类的几十种病毒至今仍无法根除,看看它们狰狞的面目吧!  相似文献   

17.
话说青霉素     
一、被埋没的偶然发现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担任细菌学讲师的弗莱明(A.Fleming)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架子上,整齐地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皿,里面分别培养着各种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正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或把它们变  相似文献   

18.
<正>结核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的生命,至今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说到结核病,人们都会想到它的最终克星青霉素,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青霉素发现之前,阳光曾是治愈肺结核病的一剂良药。还记得法国著名影星罗密·施耐德塑造的经典银幕形象茜茜公主吗?在历史上,茜茜公主成为皇后之后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由于担心传染给丈夫和女儿,不得不离开王宫到海边疗养。后来,母亲来到她的身边,告诉她:"你不能总这样躺着。"于是,母亲带着她在明  相似文献   

19.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17世纪人类首次在显微镜观察到微小生命体,称之为"微生物",从此打开了人类认识自然生物的一个天窗。天窗之下充满惊奇和奥秘,新的微生物不断被发现、认识和利用,并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霉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工业生物技术,革新了传统生产工艺;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治理更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然而,现今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培养的微生物可能还不到自然界全部微生物的1%,人类已开发利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刚刚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 ,不但能使青霉素——这位抗生素名将重拾昔日风采,还可能会让细菌界新近出现的"大反派"——超级细菌闻风丧胆。青霉素,20世纪的科学奇迹之一,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拯救过亿万人的生命,可谓是战功赫赫,如今在与细菌的战斗中却屡屡败下阵来。"青霉素老矣,尚能饭否"的非议也随之而起。青霉素曾经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能药到病除,但1960年代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成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