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联战后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是苏联在1947年4-5 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巴以分治的前奏.由于国内对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过于粗糙,所以导致了许多学者对苏联支持巴以分治这一政策的误读,这一政策普遍被认为"一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苏联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不仅是苏联从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到支持其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而且还对以后的苏联对以色列政策和阿以冲突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向华 《科教文汇》2007,(3S):174-174
1947年,苏联投票支持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联合国181号决议,折射出了战后初期各种政治力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冲突,以及犹太人对战后主要大国决策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苏联做出这一政治决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47年,苏联投票支持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联合国181号决议,折射出了战后初期各种政治力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冲突,以及犹太人对战后主要大国决策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苏联做出这一政治决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47年,苏联投票支持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联合国181号决议,折射出了战后初期各种政治力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冲突,以及犹太人对战后主要大国决策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苏联做出这一政治决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过去一年巴以和平进程止步不前,究其原因有三: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大派系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无法形成统一的对以政策;哈马斯上台后,继续奉行对以色列的敌对政策,使以色列和美国拒绝与其领导的巴自治政府接触;以色列将发展核计划的伊朗视为自己的最大威胁,而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及忙于朝鲜、伊朗核问题无暇抽身,这就使得美以将巴以和谈置于外交考量的次要地位,无法投入太多精力予以推动。即便如此,巴以问题当事各方及国际社会仍在为实现巴以和平而不懈努力着。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国家成立是近代百年来犹太复国主义政治运动发展到顶峰的政治表现,其思想政治基础是现代犹太复国主义;法理依据来源于1947年的美苏英等大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分治"决议;现实基础更是基于建国六十余年来在阿以冲突中不断取得的军事胜利。故而,其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基本遵循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促进国防教育现代化与实现公民社会改造三大历史主线。这为以色列教育现代化和国民爱国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巴以和平谈判作为中东和平进程的晴雨表,备受世人瞩目。1997年1月17日,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这是继《奥斯陆协议》和《塔巴协议》后,巴以达成的又一和平协议。 巴勒斯坦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建立过国家。1922年,英国在国际联  相似文献   

8.
犹太世家1949年10月21日,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内塔尼亚胡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复国主义世家,他的祖父纳坦·米莱科夫斯基生于立陶宛的犹太社区。当时的立陶宛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对犹太人十分歧视和排斥。纳坦不愿忍受这种生活,便移居波兰。1920年,纳坦离开波兰,带领全家搭乘一艘驶往巴勒斯坦的破船,并在特拉维夫海滩登陆。这样,纳坦成了以色列最早期的犹太移民和拓荒者。纳坦是怀着对犹太文化和历史的强烈信仰来到巴勒斯坦的。为了显示自己  相似文献   

9.
江玲 《百科知识》2002,(7):19-21
沙龙原名阿里埃勒·沙因诺曼,后因居住的地方名叫“沙龙”而改名为阿里尔·沙龙。沙龙的父母均出生于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的一个小山村。其父沙廖尔和其母维拉在高加索山地长大并结婚,高加索人好斗的传统熏染了这对犹太夫妇,使他们成了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922年,夫妇俩移居巴勒斯坦,并在距离特拉维夫城10英里外的沙龙山谷卡法尔·马拉尔定居,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年巴以和平进程止步不前,究其原因有三: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大派系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无法形成统一的对以政策;哈马斯上台后,继续奉行对以色列的敌对政策,使以色列和美国拒绝与其领导的  相似文献   

11.
崔晓乐 《科教文汇》2012,(23):207-208
1960年7月,刚果危机在国内因素和冷战背景的共同推动下爆发了。面对危机的爆发,艾森豪威尔政府政策的中心是在冷战背景下遏制苏联的影响,维护刚果的完整和稳定,反对以武力解决刚果危机。因此,美国政府支持联合国在刚果的维和行动、与比利时政府积极配合,并在加丹加分裂刚果危机的核心问题上迟迟没有作为,这使得刚果危机的解决陷入了困境之中。而刚果总理卢蒙巴转向求助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利益和刚果政策严重相悖,因此在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刚果总统卡萨武布和蒙博托将其消灭。联合国在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联合国军进入刚果和一系列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刚果的完整。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全集》第十三卷的时间跨度从1922年初到1923年3月。这段时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写了几百封信,与众多名人显贵见面,写下了"访问日本、巴勒斯坦和西班牙日记",几乎有7个月身处柏林之外。爱因斯坦已过了他在科学上的创作高峰,但学术上仍十分活跃。他正走在一条超级学术明星的路上,深深地卷入了犹太复国主义的运动;与少数志同道合者合作,试图力挽狂澜地恢复国际间的科学合作,让他所崇尚的"学者共和国"再现。他对日本的访问,无论对日本社会,还是他本人,都带来了强烈震撼。他在中国短暂停留期间留下的日记更让他日后被指责为"种族主义者"。本文基于《全集》的有关内容,分别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观,学术共同体理想、日本的学术之旅,受到有关的种族主义指责,以及他的家务事。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2018年2月,特朗普进一步提出,要在201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70周年的纪念日当天,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美国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表态,不仅激怒了巴勒斯坦,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反对,也使自己主导的巴以和谈进程陷入僵局。耶路撒冷问题,也在当前成为巴以争端中难以解决的"死结"。  相似文献   

14.
王亚宁 《科教文汇》2009,(28):242-244
久拖不决的巴以冲突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专家、学者、媒体等给予巴以冲突诸多关注,而给予巴勒斯坦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则较少。本文试图通过系统介绍巴勒斯坦非政府组织阿·哈克,从而加深大家对巴勒斯坦非政府组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吴涛 《科教文汇》2013,(6):204-208
1952年春夏,苏联为阻止西方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和西德重新武装,在五个多月内与美英法三国交换了八次照会,史称苏联“照会攻势”。本文通过对冷战中这一著名外交事件的介绍和评论,展示了东西方国家在战后处理德国统一和欧洲安全问题上的具体行动,揭示了苏联在贯彻“以统一换中立”对德战略时在具体外交政策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6.
吴涛 《科教文汇》2013,(2):204-208
1952年春夏,苏联为阻止西方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和西德重新武装,在五个多月内与美英法三国交换了八次照会,史称苏联"照会攻势"。本文通过对冷战中这一著名外交事件的介绍和评论,展示了东西方国家在战后处理德国统一和欧洲安全问题上的具体行动,揭示了苏联在贯彻"以统一换中立"对德战略时在具体外交政策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7.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继2006年1月25日出人意料地赢得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之后,以哈马斯为主体的新一届立法委员会于2月18日宣誓就职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然而,哈马斯的胜利引发以色列及美国激烈反应,他们立即要求哈马斯放下武器、承认以色列;遵守巴以协议,否则将拒绝承认哈马斯执政的巴勒斯坦政府。为此,美以采取了政治封杀,经济断粮的大棒政策。美以高举大棒、以压促变哈马斯依靠一场民主选举的胜利使自己由一个“恐怖组织”摇身一变为“执政党”,这把白宫逼到了道义与政治现实的两难境地。首先,在援助还是断奶面前,美国不得不…  相似文献   

18.
李开盛 《百科知识》2011,(14):44-46
2011年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民主变革浪潮发表政策演讲,提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应以1967年线(1967 lines)为基础展开谈判,从而为两国确立“安全并获得承认的边界”。此言一出,各方反应迥异。巴勒斯坦民族权力当局表示欢迎,而以色列则迅即表明了强烈反对。那么,到底什么是1967年线呢?它与巴以冲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心灵哲学的讨论中,丘奇兰德的取消唯物主义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对民间心理学和功能主义批判的基础上,丘奇兰德提出了神经哲学作为替代当前心灵哲学讨论的新框架:它反对民间心理学来捍卫物理主义,反对计算主义来捍卫联结主义,反对功能主义来建构还原式神经哲学,并通过知觉的可塑性理论为神经哲学的合理性辩护。尤其是他强调哲学解释要与最新的科学进展相结合,这为其理论提供相当有利的支持,从而使“神经哲学”成为心灵哲学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派别。但是它又排斥当前流行的哲学话语,在神经科学还并未取代民间心理学的今天,丘奇兰德的主张更多的是一种预测或猜想。  相似文献   

20.
休谟反驳神迹的论证的"根本困难"是内在主义认识论与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立场这对组合的相互冲突。"休谟传统"基于内在主义认识论与科学的自然主义的组合而提出了各种反驳神迹的论证,由于这种组合面临着和休谟的组合类似的冲突,所以在此意义上,"休谟传统"没有成功地提出一种比休谟更强的反对神迹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