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共利益下的土地征用补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陷及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范围界定不清及征地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提出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为基本出发点,明确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以公共利益征用土地产生的利益真正为民所用,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收对承包权的影响与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灵辉  陈银蓉  成楠 《资源科学》2011,33(2):315-321
承包权是农民依法享有的承包集体土地的资格,是农民享有的一项民事权利。土地征收并不必然导致失地农民丧失集体成员身份,因此失地农民仍享有下轮集体发包土地时承包土地的资格。现行征地制度没有明确失地农民下轮参与承包集体土地的资格,也没有规定征地导致失地农民丧失承包权情况下的补偿措施,这不利于失地农民土地权利的维护,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建立土地征收面积(L/)与下轮集体成员人均承包地面积(S)之间的关系模型(L/-S关系函数),分析不同征地规模对失地农民承包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承包权的影响与征地面积以及集体原耕地数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征地面积超过一定限度或者集体耕地压力指数本来就大于1时,失地农民丧失下轮承包集体土地的权利,否则,失地农民并不丧失承包土地的资格。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征地造成失地农民承包权丧失时,应对失地农民的承包权进行补偿,并将承包权与失地农民的年龄、法定承包年限等联系起来,利用年产值倍数法建立起了承包权的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玲霞  高贵现  彭开丽 《资源科学》2012,34(8):1484-1492
通过对武汉市洪山区、江夏区、新洲区和东西湖区4区城乡结合部的28村近5年被征地的251户样本农户进行结构式访谈获取到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相关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了解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并定量分析其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征地意愿主要与农户家庭征地前对耕地的依赖度、对征地前家庭居住条件的满意度、征地补偿合理性、征地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征地对就业的影响等5个变量有关,其中前两个变量均对征地意愿有负影响,后三个变量对征地意愿有正面影响。应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采用更合理的补偿方式;尽可能降低征地对当地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或破坏;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引导失地农民走向可持续生计的道路,使其失地后生活水平仍能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
练绪宁 《科技广场》2012,(11):153-155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土地征用规模扩大,失地农民日渐增多.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着机制不全、养老负担重、社会就业难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就业扶持机制来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探索构建与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征地数量激增,探寻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和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分析了现阶段公益性项目征地补偿依据,补偿费的内涵、构成及其测算方法。理论研究表明,现阶段公益性征地补偿应采用“适当补偿”原则,补偿费是指国家按照耕地原用途及农民实际价值损失支付给失地农民个人的合理费用,具体由耕地的经济价值和部分社会保障价值构成。个案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补偿标准和方法是符合“适当补偿”原则的:首先高于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符合农民的受偿意愿,更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其次仍兼顾了政府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经济可行性;修正的土地还原率,更能体现耕地真实的经济价值;独立测算的社会保障价值超过总补偿费的一半,耕地的非生产性价值不容忽视。在本文研究基础上,最后给出了未来征地补偿改革的政策建议:严格界定公益性征地范围、逐步采用“公正补偿”原则取代“适当补偿”、以“公平市场价值”为补偿费测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6.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征地数量激增,探寻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和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分析了现阶段公益性项目征地补偿依据,补偿费的内涵、构成及其测算方法。理论研究表明,现阶段公益性征地补偿应采用"适当补偿"原则,补偿费是指国家按照耕地原用途及农民实际价值损失支付给失地农民个人的合理费用,具体由耕地的经济价值和部分社会保障价值构成。个案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补偿标准和方法是符合"适当补偿"原则的:首先高于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符合农民的受偿意愿,更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其次仍兼顾了政府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经济可行性;修正的土地还原率,更能体现耕地真实的经济价值;独立测算的社会保障价值超过总补偿费的一半,耕地的非生产性价值不容忽视。在本文研究基础上,最后给出了未来征地补偿改革的政策建议:严格界定公益性征地范围、逐步采用"公正补偿"原则取代"适当补偿"、以"公平市场价值"为补偿费测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征收补偿范围的规定非常狭窄,它存在三个方面的漏洞:未涉及间接损失的补偿、没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补偿以及没有全面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保权益损害,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立法应从这三个角度来完善补偿范围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冲突意愿形成的心理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秀清  钟骁勇 《资源科学》2013,35(12):2418-2425
中国征地冲突的爆发大多是由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引起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详细研究。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冲突意愿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背景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感知和公平感知这四类心理感知对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影响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失地农民的社会背景感知对其冲突意愿以及公平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用地单位强行开发行为等征地背景是失地农民形成冲突意愿和负面感知的重要因素;②失地农民的公平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的公平感知是有效缓解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途径;③失地农民的利益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满足感是有效避免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手段;④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这说明失地农民对于冲突可能带来风险的感知并不会影响其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研究失地农民冲突行为不应局限于农民本身,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群体行为对农民个体的影响作用。最后从制度层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留地安置”模式可以弥补征地补偿费用的不足,并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较公正的权益分配。但是,我们认为,返还土地的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留地安置应避免形成特殊的社区,社会管理结构应该规范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架构与运行应当规范化,返还土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序列。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是失地农民群体中的特殊成员,对土地、房屋、农村生活方式等的依赖比其他群体更加显著。如何保障农村失地老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妥善解决其养老问题,使其能够在征地拆迁后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对征地拆迁前后老年人的生产、生活状态的变化的分析,剖析因征地拆迁导致房屋置换、土地置换和角色置换给农村失地老人带来的利益得失,分析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住房保障、养老保险、权益保障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每年会在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为4000万的基础上再加250万以上形成大批的“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农民。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费缺乏对我们的长远考虑,征地速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缺乏就业机会,失地农民素质不能适用市场化就业的趋势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失地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合理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在征地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如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本文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和保障成本,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模式”的积极意义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焦点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当前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受到侵害这一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从而从法律的完善、政府角色的定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健  侯璐 《中国科技信息》2008,(11):296-297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现行征地制度和低成本的城市化模式,使得土地等资源不断向城市积聚和集中,集体土地征用经常发生,在使许多地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大量的失地农民也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征地过程中土地如何补偿、失地农民如何安置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暴露出来,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发展越快、征地拆迁越多、贫困群体数量越大、矛盾越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征地补偿实践中,遇到一些现实问题,给征地补偿工作带来一些实际困难。本文结合集安市征地工作中的实践,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浅析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贤 《科教文汇》2009,(11):21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因此,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就成了各级政府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我国农民失地情况不容乐观,而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又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不平衡,二是没有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当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执行上有偏差、现行征地制度存在弊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产权不清等。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新的立法和政策,既要满足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合理需求,又要给农民公平的补偿、妥善的安置。本文从我国失地总体情况、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移民所引发的严重的经济后果不断增加,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失地农民问题等,主要原因之一是移民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滞后。论文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基于国内工程移民,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六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利益补偿或均衡机制设计;工程移民与失地农民关系分析;工程移民、贫困与“移民工程”之辩;新老移民风险分析;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税费问题研究;移民中土地问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王荣 《今日科苑》2014,(11):87-88
本文从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建议,保障被征收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因征地补偿问题而发生的纠纷,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征用土地主要采取招工安置;在市场经济时代,主要采取一次性补偿的贷币安置方法加以解决。货币安置方式简单并且征地的货币成本不高,但只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短期生活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农民的长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数量迅速扩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足,带来了各种问题,如就业难、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城乡二元制体制是根源、现行的征地制度不合理等等,最后落结到我国目前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