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1996-1998年和2004-2006年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统计,本文首先对中国大陆本土市场上世界性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活动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美日欧及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的发明专利份额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再次对上述国家或地区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了考察;最后,对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对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刚波  官建成 《科学学研究》2009,27(9):1412-1417
 在专利、贸易数据的基础上,测度国家层面技术变迁对出口贸易增长的作用。通过技术市场、出口市场的结构分解,分析了份额效应、结构效应、增长效应和迟滞效应对增长的影响,其中份额效应作用最大,体现创新系统运行效率的技术适应效应的作用也比较显著,而结构效应的作用则呈负向。尽管中国已经在个别部门建立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但这种优势尚未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集成电路专利技术分布与竞争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芯片消费国,我国芯片市场的80%依赖进口。为确保在中国的利润空间,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遏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崛起,本研究从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集成电路领域中外发明专利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企业应设立技术经济情报与知识产权专门机构和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专利审查的建议,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PCT程序成为世界创新者谋求国际专利的首要途径,各国PCT申请量及其动态已成为全球技术竞争格局及其变化的重要反映.近年来中国PCT申请量全球排名不断跃升,使其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表现成世界争论的热点.本文在对有关研究文献、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首先对前10大PCT申请国对世界PCT申请量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其次根据各国PCT申请量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对其在全球不同技术组和领域上的重要性及其动态进行了考察;再次,对上述10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技术比较优势格局及其演变予以了分析;第四,对各国间技术竞争关系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不同技术领域国内外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差距及其动态,将有利于我国有效应对外国企业在华的专利布局。根据WIPO《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对1986—2006年中国国内外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进行统计,并基于发明专利授权数据对其技术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国内和国外优势子技术领域国内外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差距进行比较;最后,对上述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碳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西龙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58-1664
 利用转换份额分析法将技术进步与行业结构变动从碳生产率中分解出来,测度了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对工业碳生产力的作用,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在1999年至2009年期间,工业的结构效应与碳生产力呈负相关关系,各个行业技术进步效应对碳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各个行业的结构效应又有所不同,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结构效应则对碳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碳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拓展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基础上,运用差分模型将碳排放变动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环保技术效应、生产技术效应、混合技术效应、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环保技术以及整体效应等因素,以考察1998-2010年技术进步、工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碳减排的贡献程度,结论显示: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能显著降低工业碳排放,而规模效应、结构生产技术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对于高排放行业而言,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对中低排放行业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动趋势进行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促进了能源消费密度的下降.2000年之后,受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和技术效应影响减缓的双重影响,能源消费密度近几年出现了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化趋势,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逐渐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等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扭转这一趋势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节能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明专利授权累积,既是技术能力的累积,也更是高附加值产品乃至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及其发展控制权的累积.本文先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对1986~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进行了分类统计,其次,对各技术领域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再次,从静、动态角度,对上述国内外优势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差距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上述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拉氏指数(Laspeyres)分解模型,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投入总量效应、投入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并在行业划分的基础上对中国2005-2018年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变动进行结构分解和定量测算。结果显示:投入总量效应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关键因素,要素投入的低碳偏向具有明显的政策滞后性;技术进步效应波动较大,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投入结构效应与高耗能产业比重有着极强的相关关系,最终对碳排放影响为正,但2013年开始逐渐转变为负向效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控制高耗能产业比重上。为此提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革新、转变要素投入模式、加强碳排放规制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本文运用完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中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分解为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选取1980~2005年样本区间数据,建立了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模型,对各因素的影响份额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使效率因素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导性因素,相对于效率份额,产品结构的变化对能耗强度降低的影响不大,甚至总体结构份额呈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企业治理结构匹配与否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修正了Kitschelt模型,并通过对美、日IT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变迁关系的实证研究加以验证。我国企业应根据技术变迁和市场变化情况,灵活改变企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简洁的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研发投资各个策略效应,研发投资具有替代、互补和挤出三个基本效应,并以此来分析企业技术竞争和研发中择时、专利行为、溢出效应等行为特征,这在微观机制上深化了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并由此分析国家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位势的测度基础上,区分低位势企业-高位势学研机构、高位势企业-低位势学研机构两种类别,构建混合回归模型及个体效应模型,运用我国制药企业1995-2012年的产学研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对不同类别组合和同一类组合内不同影响时期技术势差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短期效果显著优于长期效果,而合作主体双方技术势差对企业技术能力成长存在长短期上的异质性,并受到双方相对技术位势关系的调节。在低位势企业-高位势学研机构合作中,技术势差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其中短期效应达到显著;在高位势企业-低位势学研机构合作中,逆向技术势差的存在会显著抑制企业技术能力的长期成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VAR模型,以我国1985-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构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表明发明专利对其他类型专利的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发明专利能够较好地促进我国的技术扩散;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但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4-2005年面板数据,从FDI企业角度全面实证中国汽车产业FDI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企业的确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当然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FDI也不是理想的,其具有挤出效应的一面.同时,FDI企业的溢出效应与技术缺口有较大的关系,FDI企业对技术缺口较大的改装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技术缺口适中的整车制造业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技术缺口最小的零件制造业的技术产生挤出效应.本文认为"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的且不可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多元竞争关系对其战略选择和知识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与合作伙伴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之间呈倒U型关系,技术竞争强度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产品竞争强度的增大;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倒U型关系,稳定的产业环境能够缓和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具有较强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中国区域技术合作演化路径,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91—2010年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综合研究中国大陆区域技术合作网络特征、空间结构、区域个体合作模式的演化。结果表明,过去20年,中国区域技术合作网络越来越复杂,空间发展不均衡;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中东部各地区的合作模式已趋于稳定,西部地区还未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检验"市场换技术"政策入世十年来的经济效果及其对产业安全的可能影响,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利用中国2004—2010年30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考察"市场换技术"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吸收环节的内外资技术差距、研发强度等因素对内资企业绝对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而竞争效应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这是外资企业市场不断扩大,而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吸收环节的通道不畅通是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创新质量动态分析不足,在中观区域视角下,基于2007-2019年我国3类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偏移-份额分析法,综合考虑区域发明专利占国家总体和本地区比例情况,分别计算出我国31个省份创新的国家平均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考察各地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同时基于一般生产过程理论分析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对于区域创新质量,以结构份额来衡量更加合理;R&D经费投入、R&D机构课题数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均在“专利倍增计划”实施前更加显著;R&D人员投入的影响呈正“U”型趋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越高反而影响越不利;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市场的影响不尽相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实施高质量创新战略、加大R&D内部经费的投入、优化R&D人员投入和建立高质量技术市场等促进区域创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