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荣伟 《科技风》2012,(23):126
义北油田大43区块构造位置为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斜坡带大43-3断块,钻探目的为开发沙二、沙四段油藏,完善注采井网。2010年12月开钻的大43-斜318井二开钻进过程发生漏失,共漏失钻井液约130m3,大43-斜319井钻进过程中也发生漏失,漏失段为2187米~2200米,总共漏失1500方。大43-斜318井三开完钻井深为2674m,地层压力系数高,钻井液达密度1.50g/cm3,井眼尺寸为152.4mm,上层套管177.8mm,悬挂114.3mm尾管,悬挂点在2267m,裸眼封固段为200m,属高压小尾管短封固段固井。由于该区块地质条件复杂,该井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固井质量都不理想。大43区块预计布井10~11口,如何保证技术套管地层低压易漏、油层套管短封固段尾管固井地层高压情况下的固井质量,将对该区块的后期作业、开发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一直是开发过程中的重难点,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的产量和含水率,而要对注采关系作出合理的调整就必须弄清楚注采井网之间的注采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合理的作出调剖、堵孔、补孔等措施,从而提高产量,降低含水率。由于成本和施工条的的限制,很多油田没有动态测井资料或者资料不全,这使得对油田井间注采对应关系的研究更加困难。本文通过油田基本都具备的常规测井资料和生产资料,利用沉积相分析、生产资料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来研究注采井间的对应关系。实践证明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很好的确立了油田的动态生产关系,为油田生产方案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明寨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为国内最复杂破碎的断块油田。近年来井况损坏速度加剧导致局部注采井网损坏严重。目前大修套管修复技术存在技术匮乏,修复成功率低的问题。本文在剩余油研究基础上,通过优选事故井点进行大修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局部差层井网,释放潜力层,大修修复成功率达100%,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研究了新滩油田KD18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水淹状况、地层能量及注采井网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开发的应对策略,部署了该块下步注采井网调整、注水层系挖潜、注水开发蒸汽吞吐引效开采,为油藏良性开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储层精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在平面、纵向的分布规律。认为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井网完善的地区水驱效果好,采出程度高;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水驱效果差。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合理可信的,对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秀民 《内江科技》2006,27(3):136-136
王102断块是开发15年之久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介绍了王102断块基本概况,分析了断决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下步的重点措施是完善注采井网:完善沙一段注采井网,恢复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单产液量;沙二段增加注水井点,改变液流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东英  王强  辛维君 《内江科技》2013,34(5):143+33
利津油田开发已经过47年的历程,随着开发时间延长,许多井井况出现问题,注采井网完善性变差,控制程度变差,影响开发效果。特别是近10年来,措施力度加大,单井作业频次增大,注入水质变差,断层运移等原因加大了套管损坏力度。本文从油田套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阐述,并给出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董燕 《内江科技》2007,28(7):128-128
本文应用了井网密度评价新公式,分析了注采井数比与水驱采收率关系和经济因素下注采井数比的确定,并对孤东油田四区馆上5~6层系合理注采井数比进行研究,同时为四区5-6层系顺利投入注聚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井网基础.  相似文献   

9.
赵澄圣  钱安华  蒋莉 《内江科技》2007,28(11):116-116,146
YJB油田1998年10月投入开发,1991年投入全面注水开发,通过细分层开发及整体压裂改造,油田开发得到改善。2004年油田根据开发中动静态矛盾突出,进行了陀螺测斜,落实了构造及井网状况,此后进行了综合调整,平面上完善了注采井网,纵向上进一步细分层注水,油田开发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水驱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停产停注井引起的注采井网失控的原因研究,掌握注采井网失控单元的基本状况及特征,分析储量失控单元的形成原因,提出治理失控单元的措施方向,为提高已开发单元储量的动用质量、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崔红红 《内江科技》2010,31(3):68-69
目前,胜坨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综合含水越来越高,针对老油田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油田的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注水已成为油田开发补充地层的主要开发方式。为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和注水开发的效果,势必要细分层系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水驱动用状况,只有通过配套分层注水工艺来实现。而注水井注采调整工作已成为老油田高效稳产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非均质砂岩油藏开发后期的注采渗流理论、注采关联性进行研究,根据油田的现场测试结果,应用多井系统中的现代注采关联性试井分析方法解释处理试井资料,将开发单元各注水井组的注水量化到各单层,求得各单层的合理注采比,从而定性定量地指导注采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蔡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339-339,333
油田长期开发造成套管损坏井给井下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各种因素导致的油水井套管损坏日益严重,影响部分油田的正常生产,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和经济效益。利用小套管二次固井工艺,在因套管损坏而报废的油水井上,采取封堵、打通道措施,全井或部分悬挂小套管后,采取延时固井法封固环空,达到恢复油水井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透镜体砂岩油藏是一类非均质性油气藏,各种透镜状、条带状或不规则状渗透性储集岩层四周被低(非)渗透岩层所包围。了解和掌握储层非均质性,明确砂体的展布和组合方式有助于合理而正确的开发油藏,选择合理的注采井网。本文结合玛18区块的基本地质情况,针对不同的砂体组合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理想模型,对各种情况进行具体注采井网类型的优化研究,从中选出每种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注采井网,以达到提高累产油量,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从而为玛18区块及同类型的油田合理注采井网优化提供详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丁文阁  滑辉  袁梅 《内江科技》2011,32(4):150+104-150,104
渤南油田义80块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和水驱动用程度低、目前地层压降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油藏的开发效果,在精细地质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以完善注采井网为主的开发调整。调整后,义80块的开发效果明显提升,储量控制程度及水驱储量明显增加,区块整体产量得到提高,递减减缓。  相似文献   

16.
王克兢 《今日科苑》2009,(24):48-48
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永军 《内江科技》2011,32(1):143+155-143,155
随着孤东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的后期,套管损坏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套管损坏速度明显加快,套损井治理挖潜成了油田增产增注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孤东油田套管损坏井治理技术和挖潜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现场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套损井的治理和挖潜,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注效果,同时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延长油田第一批8个注水项目区在前三年基本没打新井的情况下,实现净增油24. 92万吨。2019年新成立第二批18个注水项目区,随着油田区块注采井网逐步完善,油田对提升开发质量实现效益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关停井排查恢复、套损井治理、措施改造制定下阶段综合治理开发方案,确保千万吨油田稳产一百年。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内江科技》2014,(1):65-66
<正>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于2004年12月开始实施注聚开发,2011年6月整体进入后续水驱阶段。转后续水驱后,单元存在平面层间注水差异大,细分井测试问题频繁,局部井网不完善等问题,含水回返速度快,产量递减大。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实施了调剖、细分注水、完善局部注采井网、注采调配等治理措施,进一步巩固了聚合物驱效果,提高了单元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了CFD2-4-1井五开使用直连管技术的背景,说明了小间隙固井的难度,并结合该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无接箍套管和膨胀式悬挂器悬挂直连型套管技术来封隔高压层。本文还对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通过成功的实践总结出膨胀式悬挂器悬挂直连型套管技术的施工经验,最后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在小间隙下套管、固井作业中有着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