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59年理论物理学家理查·费伊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提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1981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子世界从此可见。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纳米技术正式诞生。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铁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1993年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9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纳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  相似文献   

2.
纳米大事记     
1959年 理论物理学家理查·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提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 1974年 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 1981年 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子世界从此可见。  相似文献   

3.
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理查德·费曼1959年对纳米技术的最早梦想。从此,人类就开始了对  相似文献   

4.
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成功地制取第一盏碳丝白炽灯的时候,发现了神奇的"爱迪生效应",并为此申请了专利。1904年,利用"爱迪生效应",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支电子管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正地球上海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6.5%左右,而可食用的淡水资源不到0.01%。试想,如果能够将海水简单而快捷地提纯供人类引用的话,那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2017年4月,英国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人在著名的世界学术期刊《自然·纳米科技》公布了他所在研究团队的最新发现,即他们所发明的"大规模抗盐新武器"——环氧树脂"加固"  相似文献   

6.
伯诚 《今日科苑》2004,(6):18-18
布拉格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明用X射线研究晶体内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对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而荣获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7.
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理查德·费曼1959年对纳米技术的最早梦想。这是一个光辉的起点!从此,人类就开始了对纳米世界的探求。 20世纪后十年,以纳米计量的系列新品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些小得难以想像的新产品的问世,将对前沿科技的多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说不定还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呢! 用原子排写的广告1990年,美国商业机  相似文献   

8.
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了"飞行者一号"飞机,实现人类首次载人动力飞机飞行.虽然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对于"飞机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不少人仍然持有不同的观点. 发明飞机的是德国人吗 在最新一版的英国《简氏世界航空年鉴》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早在1901年8月,德国航空先驱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就驾驶自制的飞行器飞上了蓝天.如果这一情况属实,人类首飞的纪录或许可以提前两年.  相似文献   

9.
刘锦超,1988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物理系(获杜邦奖学金),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H·P·凯利教授并取得博士学位。1982年开始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在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电磁场对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分子的光电离过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飞机百年     
2003年是飞机发明100周年,谨奉献此文作为纪念就在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原籍波兰的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因发现针和镭而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年——1903年,美国的两兄弟维尔伯·莱特(Wilbur Wrighi,1867-1912)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1948)使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成功地飞上了天。论其对于人类的贡献,飞机的发明并不逊色  相似文献   

11.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21,(22):22-26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只有1米的十亿分之一.1纳米中只能排三四个原子,比单个细菌、红血球和病毒的长度还要小得多.如果我们做成一个直径只有1纳米的小球,将其放在一个乒乓球上,从比例上看,就相当于把1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有了纳米技术,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认识世界,改善人类的整个生命系统.纳米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在医学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目前,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已成功将微纳米机器人应用于生物探测、智能载药、可控药物释放、血栓清除、杀死肿瘤细胞、环境污染物监测、环境治理、微纳米组装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些领域取得的部分进展.  相似文献   

12.
纳米(NANO)其实是一种度量单位,而纳米科学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到10亿分之一米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学问。 在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伊曼指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这一设想令人兴奋之处在于,它尝试着以技术的方法改变物质本身。尽管纳米技术操作于微观世界,但它的影响却可以被扩大到宏观的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26日,是第八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是创新.为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社与中国发明网联合推出2008年4·26专题活动--知识产权状况社会问卷调查.欢迎大家积极登录中国发明网(www.cainet.org.cn)参加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寻找希格斯粒子》【美】肖恩·卡罗尔著向真译希格斯玻色子被视为自原子结构揭示以来我们对字宙认识的最大突破。它是理解"为什么存在质量"和"原子如何是可能的"等问题的关键。在人类投入了90亿美元,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运行后,经过6000多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终于被发现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希格斯子的三位物理学家。《寻找希格斯粒子》不仅解释了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性,而且详细介绍了大型强子  相似文献   

15.
由《科技日报》编辑部评选的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近日揭晓.它们是:一、首次产生具有相干性的原子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沃尔夫冈·凯特等人根据量子理论,在科学史上首次用钠原子产生与普通光子激光相似的相干原子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核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门崭新的核科学应用技术——纳米技术越来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一个纳米“时代”即将到来。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客观世界,使之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nm)尺度范围研究和应用原子和分子现象,并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多学  相似文献   

17.
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高新技术,它是研究包括从亚微米、纳米到团簇尺寸(从几个原子到几百个原子以上尺寸)之间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内容还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随着科技发展进步,人类对纳米科技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纳米技术也已开始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并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想,而对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影响则更多地体现在各国间对纳米科技及其应用的激烈竞争上。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个谜近年来一直居于原子的"心"中,赶之不去,物理学家对此不知所措。这个谜团始于2010年。这一年,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对质子半径做了迄今最精确的测量之后,发现它比原先一贯认为的要小4%。你或许认为,这点差异算不上什么。但要知道,粒子物理学被认为是人类迄今最精确的科学,在那里,有时候理论预言和实验测量能够相符到小数点后面第10位。而现在,小数点后面第2位就出差错了。你说,这不是太丢脸了么?  相似文献   

19.
纳米技术是一种尖端技术,它将领导下一声产业革命。纳米原来只是一种计量单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一个中等原子的十几倍。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例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国际上确认,当物质的粒径在100纳米以下时,这种物质就可以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机器。物质加工到100纳米以下尺寸时,往往产生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超常规特性。纳米技术是一种材料技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将尺寸向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所以,纳米技术正吸引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注意力。纳米技术不光改变着或即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且纳米技术还将使我国的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0.
正1959年,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做了题为"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虽然没有使用纳米这个词,但他实际上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1974年,日本教授谷口纪男在一篇题为"论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科技论文中,给出了新的名词"纳米"。时光飞逝几十年,现如今的纳米技术已经从当初的伟大设想变为了现实,并有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在医学、航天、航空、环境、生物技术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