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从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出发,分析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在长期中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最稳定的;基于企业控制权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认为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从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出发,分析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在长期中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最稳定的;基于企业控制权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认为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顾群 《软科学》2016,(1):14-16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3年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权私有收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阻碍作用;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控制权私有收益越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探索式创新,反之倾向于选择开发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移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灶  余鹏翼 《预测》2007,26(3):65-71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制度背景出发,以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结构、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移的关系,证明了初始股东可以以较低的持股比例保留控制权,获取私有收益,并在经营绩效下降时通过转移控制权获取新控股股东的部分私有收益;潜在的控股股东即使入主后不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可以通过协议转让形式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公司控制权,以获取私有收益。本文还对我国的股权结构从私有收益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5,(7):83-88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采用Matlab仿真方法,探讨了相机控制模式下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企业获得融资额与剩余控制权(λ1)呈正向关系,与特定控制权(λ2)呈负向关系;清算价值、创业企业收益、项目成功概率与剩余控制权呈负向关系,与特定控制权呈正向关系;风险投资家获得的剩余索取权、固定收益与剩余控制权呈负向关系,企业经营状态、共享收益与特定控制权呈正向关系;企业经营状态、共享收益、创业企业家私人收益、风险投资家战略收益与λ1、λ2并非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而是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才能反映其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相关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具有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堑壕效应,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到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实施有力的制衡,股权制衡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理性投资,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顾群  谷靖  吴宗耀 《软科学》2016,(7):70-73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3年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基于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政府财政补贴对创新投入与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财政补贴对创新模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即财政补贴对探索式创新有激励作用,而对开发式创新没有作用;控制权私有收益对财政补贴与创新投入之间有负向调节作用;控制权私有收益对财政补贴与探索式创新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而控制权私有收益对财政补贴与开发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接管中基于控制权收益的控股股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巧平  张彩玉 《软科学》2005,19(6):94-96
关于公司接管动因的研究文献表明,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是大股东出现的主要动力;在市场制度缺陷较大和法律对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单位成本降低,控制权收益发生率提高;结果导致追求股东收益最大化的并购行为被扭曲,低效率的并购频繁发生。因此,规范和制衡控股股东行为应从市场制度缺陷入手,从相应的法律制度规则设立入手。  相似文献   

9.
赵超  王铁男  董雪艳 《科研管理》2017,38(9):116-123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探讨不同控制权分配情况下,合资承诺对公告公司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至2013年间发布合资公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股票市场对合资公告的反应。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对合资公告具有积极的正向反应,股票收益随着投资承诺的增加而增加,但与时间承诺的关系并不显著。当伙伴掌握绝对控制权时,投资承诺对公告公司股票收益的边际贡献率最高,权力平衡的分配模式次之,最低的为公告公司掌握绝对控制权的情况。本研究从控制权分配角度,解释了合资承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合资投入和控制权分配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对不同激励契约进行科学动态整合。立足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在对高管创新激励机制的运行原理以及高管创新收益预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内,高管薪酬激励、声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契约间的互补和互替关系,设计了技术创新导向下高管激励的最优动态整合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成长期,声誉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替效应,控制权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补效应;成熟期,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权激励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之间具有互补效应;蜕变期,薪酬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江西省节能环保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呈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较高,而外资企业产出水平较高;民营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资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2013年我国493家上市公司的1 132组观测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表现以及创新程度方面的差异,再通过一个非平衡面板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显著优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但其研发创新投入却不如民营上市公司;(2)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这种正向影响,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得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识别研发投入中高社会效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社会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13.
刘兰剑  李洄旭 《科研管理》2019,40(10):96-105
政府资助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政府资助下的绩效是否表现出差异性?本文建立回归函数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两种资助方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直接资助对我国内陆企业的创新产出未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与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的关系不显著;私营企业等的创新产出对税收优惠表现出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以2010—2015年421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考察多元化经营、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多元化程度的企业,其股权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基金持股对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董事会规模与技术创新型呈显著正U型关系;不同多元化程度的企业,其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因此,公司治理应该与多元化程度相匹配,只有采取灵活的公司治理,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本数据,使用双重/无偏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为时下进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引入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股东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创新投入强度与改善创新效率两途径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6.
潘孝珍 《科研管理》2019,40(10):48-57
当前关于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结论往往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忽略其他因素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本文基于股权结构视角,在使用交互项的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作为门槛变量的国有股比重、管理层持股比重和股权集中度的门槛值分别为11.13%、17.78%和34.60%,当企业上述指标处于不同的门槛区域时,税收优惠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将会有着较大差异。因此,我国政府在实施并完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股权结构因素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我国34家科技型企业2014—2018年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知识获取、RD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所有权性质和内部治理结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获取能力、RD资本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所有权性质在知识资源获取、RD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内部治理结构在知识资源获取、RD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正向调节效应。企业应通过拓展外部知识获取渠道,提高国际科技合作能力,优化企业所有权控制和内部治理机制,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