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国锋 《学会》2006,(10):3-13
2006年7月17日至29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率领代表团一行12人出访日本,围绕中日政府间技术合作项目——“日本NPO法律制度研修”,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一系列考察、学习活动。访日期间,代表团聆听了部分日本专家学者的讲座,与部分日本政府官员、民间非营利组织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现场考察了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支援机构。这次考察、学习,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体系、法律框架、发展状况等方面有了较多的了解和把握。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公益法人制度改革、当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益信托与公益事业捐赠制度的衔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4月28日通过、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确立了我国的公益信托制度。公益信托是为公共利益目的而设立的信托,是我国公益事业的应有组成部分。作为舶来品,公益信托法律制度如何同我国既有的公益事业捐赠法律制度相衔接,是值得探讨的法律问题。该文通过比较两种法律制度,并基于对公益信托实践的分析,认为应当促成两种法律制度的良好结合,实现公益事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强 《学会》2007,(3):13-17
日本的非营利组织种类不一,数量众多。日本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日本社会的特点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日本经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产生、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而且非营利组织从产生之初就与政府有着复杂的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并将继续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同样作用于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4.
公益与效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亚平  陆明远 《学会》2006,(5):9-14
公益性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根本价值准则,是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核心能力,而公益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检验非营利组织实际状况的基本标准。中国非营利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由于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减轻了政府与企业的压力。但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仍然出现了“公益腐败”“、公益低效”等不正常现象,严重破坏了公益事业的形象。究其原因,在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笔者提出引入效率目标来完善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体系,通过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手段来推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陆明远 《学会》2009,(12):3-8,54
公益社团的发展能够对政府、企业和民众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公益社团都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公益腐败、低效等丑闻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这不仅破坏了公益社团自身形象和社会基础,更危及到广大民众的合法权利,将严重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治理公益社团中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对公益社团的各项监督,真正实现中国公益社团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大学生志愿者凭借自身优势逐渐成为社会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志愿活动无法形成常态化、无法持续性发展,也成为高校社团发展的瓶颈。笔者通过对甘肃省34所高校的公益类社团的各类志愿活动进行调研与分析,对高校公益社团志愿服务活动如何持续性发展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庄爱玲 《学会》2005,(2):40-43
任何一个组织要想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必须与社会进行互动。企业要获得利润,就必须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以换取顾客的消费支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简称NPO)的公益使命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手段的不同以及社会互动对象的不同。NPO要想实现其公益使命,满足社会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只有使命和目标还不够。它必须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黎青 《学会》2013,(5):5-17
非营利组织在美国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乃至非营利部门,是在法制的保障、规约、支持与激励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公民的结社自由权不仅由宪法予以保障,还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落实。针对非营利组织,美国建立了由各州与联邦两级政府实施的规制与监督的公共管理体系。美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依法进行规制的指导思想是保障公民自由结社权的实现,支持公民结社与激励公益事业发展,同时监督非营利组织活动以抑制不良行为。联邦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机制实施对非营利组织的规制,体现了保障公民结社权利与积极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立法意图。税收优惠机制通过年度报表制度构成公开、透明的低成本的但相当有效的监督体系。美国的相关法律根据组织创建与运作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该目的而开展的活动,将非营利组织定义并划分为宗教组织、政治组织、互益组织以及公益组织四大类别。根据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不同性质与职能,美国政府的规制与监督在宽严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徐珊 《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12-212,214
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的公益捐助和公益事业无疑是一次大的考验,单一的救灾捐助渠道和巨大的监管成本,也促使探索新的方式和制度来发展公益事业.2008年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鼓励信托公司开展公益信托业务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公益信托开始进入操作性阶段.一种可行的、更加透明和规范的救灾捐助途径,即公益信托,将为人们提供救灾捐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首都圈为例对日本的区域创新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日本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向网络化和地方政府主导转变,科技和产业领域的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在首都圈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科技中介作用,最后针对中国京津冀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升区域内各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合理调节首都和周边地区的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中介组织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尹增宝 《学会》2010,(8):16-19
社会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在公益性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度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陷入了困境。该文在概述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玉苗 《学会》2013,(10):24-33
受内外环境的制约,中国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其成长和壮大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各地广泛兴起的“政社合作”模式大都以纯粹新办的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为综合培育的主体,这些新创办的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也面临合法性、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瓶颈,影响了草根公益组织的培育效果.而以具有一定规模、资源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运作成熟、管理规范、理念先进的公募基金会作为“政社合作”模式的媒介可以充分地利用其“官民二重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新建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的不足,提高草根公益组织培育的效率和质量,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政社合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准政社合作”.“准政社合作”培育模式具有过渡色彩,可以作为“政社合作”模式的有益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益环境的改善以及来自民间的支持性公益组织的成熟,公募基金会逐渐去行政化和社会化并向资助型转型,“准政社合作”培育模式可能会逐渐向“政社合作”演变.  相似文献   

13.
李莉  舒菲 《学会》2013,(1):9-16
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呈现。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复合性的社会责任,它包含了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行业责任和社会公益责任。在社会现实中,非营利组织由于价值失范导致了对利益相关者责任失衡,由于目标失范导致了行业责任与行业使命偏离;由于行为失范导致社会公益责任倒置。对此,需要建立良好的自律机制,奠定其社会责任的发育基础;需要建立规范的行业互律机制,推进非营利组织行业使命的勇于担当;还要加强外部的他律方式,形成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正向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玉苗 《学会》2013,(2):18-25
社会公益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益事业发展。文章论述了云南公益组织通过与香港公益组织的合作,引进并创新徒步筹款模式,成功地塑造了云南公益品牌的过程。分析该公益品牌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认为云南徒步筹款公益品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云南公益事业"引入外援、提升自我"的借力发展,以及"公益事业与地方产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合作共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邓国胜 《学会》2009,(11):5-7,25
文章回顾了中国社会组织实施公益项目和开展项目评估的历史,并将中国社会组织的项目评估分成三个发展阶段。项目评估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但是,目前国内开展的项目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齐海丽 《学会》2011,(8):18-23
在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和倡导管理重心下移的今天,"政府中心论"的价值理念正在悄然变化,政府不再是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惟一主体,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落到了第三部门肩上,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苗 《学会》2014,(3):14-23
21世纪以来草根公益组织迅猛发展,成为公益事业的生力军。作为真正的民间组织草根公益组织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领域的建设和发育、政府职能的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内外环境制约,草根公益组织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亟待理论研究。文章对涉及草根公益组织发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冠 《学会》2009,(12):9-14
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念是学者很少关注的问题。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念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它是建立在多因素的基础之上的。而当前非营利组织价值观念的传递机制存在问题,应注重非营利组织的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价值理念的传递与价值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