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光明的前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质上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管理理念的日趋成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科学的发展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总揽全局的战略思想,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久江 《科教文汇》2009,(16):199-19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思想体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贯穿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灵魂和主线。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大政方针,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这既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既要善于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又要善于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凸现亮点,不断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何建民 《今日科苑》2009,(20):16-16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煤炭企业安全转型和谐发展的科学理论,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7.
李爱红  余君琳 《科教文汇》2008,(30):183-184
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阐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最突出的成果。同时,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法律、道德、文艺、哲学和社会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上都有新的思想。理论的创新使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本质、作用领域、实践功能上都具有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在实现强国梦的探索中,马克思基本原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处处影响并指导这我国、我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面总结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做了重大发展,并且付出了中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全球化视野,回顾了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锐意改革,融入全球化的历史选择和过程,阐述了全球化推进对中国的国家利益、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分析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提出了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四个方面入手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穷其一生为之奋斗的根本宗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旧式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化、机械化发展,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片面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的发展也是涵盖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综合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发挥人的首创精神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2):54-5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  相似文献   

12.
张力 《科学中国人》2006,(12):94-9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今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党中央要从实践的层面着力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起全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说,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安全、文明、稳…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同时也是中国治国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工作有高度的热情,因为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人的需求工作,这不同于机械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不仅可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以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一致的。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与发展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人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内涵,对社会主义新时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极具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月字 《科教文汇》2013,(17):10-10,12
近年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落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到新的高度。在高校环境下,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对策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陶万轮 《华夏星火》2003,(12):65-66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这既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时代体现,本文全面论述了"八荣八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出发,论述了"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真正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才能实现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的自由思想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儒家的和谐思想对中国社会与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基督教的自由思想与儒家的和谐思想,坚持自由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陈瑶 《现代情报》2004,24(7):219-220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给21世纪的中国现代大学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现代大学要适应形势,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本土化五种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