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精确农业的产生、概念及其内涵;综述了精确农业采用的基本技术及其功能;阐述了发展我国精确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精确农业的发展应用状况;并提出21世纪发展我国精确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明》1998,(2):24-24
据美刊报道.全球定位卫星(GPS)系统应用最新的突破是农业生产应用。年利用该技术,农业人员与卫星保持实时联系,可测定农作物收成及其它有用的收割敷据,数量精度可选40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精细农业技术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传感器及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器及变量执行设备等信息技术,对大田农作物生产和畜牧生产实施监控,从而提高作物和畜牧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功能和特征以及GIS的发展过程、应用领域,讨论了G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管理、农业区划、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农业灾害预防、农作物估产及精确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阐述了GIS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及在推广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并对GIS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粮食作物,是人们得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保障。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农作物产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农业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音响,尤其是来自气象灾害的破坏面积与程度更严重,会造成农作物产量的波动,需要在生产中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应的防御与治理措施。本文主要从农业气象灾害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探究如何有效减轻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平 《科技广场》2004,(7):68-71
本文通过解读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简明的阐述"3S"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运用"3S"集成技术打造 精准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并指出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精细农业技术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传感器有检测系统、计算计控制器及变量执行设备等信息技术,对大田农作物生产和畜牧生产实施监控,从而提高作物和畜牧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国内外“精细农业”技术的构成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8)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以农业为主,而水利工程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县水利工程的发展运行情况来看,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实施过程中技术不到位,工程验收不符合国家的标准等,因此,我们必须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进行改革,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危险品道路运输是道路运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本文应用3S技术研究与设计的危运车辆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集车辆状态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控、车辆定位和跟踪、应急管理与调度等功能于一体。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车辆及危运品的状态,并进行动态监控与预警调度;GPS技术应用于车辆定位功能、GIS技术完成车辆定位的地图显示与操作,同时也集成了车辆、车主、危险品的信息。有效解决现有监控智能化与数据整合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仓库是指用计算机控制巷道式起重堆垛机搬运货箱,并管理库存信息的立体仓库。仓库实现自动化不是上述两个环节计算机化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地集成。它不仅是硬件设备的集成,更主要的是体现以信息集成为特征的软件技术的集成,是仓库管理过程的集成,也包括人与机器的集成。但是有的立体仓库在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时,没有用系统工程的集成化技术进行指导,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李文华  刘某承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15-102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物安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后期,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知识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高校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的内涵,分析了农业高校对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及其产业冬展所具有的优势.在分析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借鉴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对农业高校应如何服务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蒲成毅 《软科学》2008,22(2):97-103
认为金融业务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已成趋势,农业保险的世界性难题已有解决的物质技术和组织制度环境的支持。如果利用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间的互动,就能设计出有别于传统农业保险的新产品,让农业风险在更广阔的范围得到削解。  相似文献   

14.
以信息化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文戈 《情报科学》2005,23(10):1481-1484
本文从农业专业化、农业市场化、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化以及区域农产品供应链构建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产业化的支持作用,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农业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控制管理技能都属世界最先进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与经历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积极的公共政策密切相关。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政府在对关键问题如农产品剩余、食品安全、支持与补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管制作用。对美国的重点农业政策进行理性的研究,对于优化我国的三农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两个大国间进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行的,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必须研究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对农业制度的多方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物经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对农业的概念进行了新的拓展,揭示出生物经济时代农业新的功能与使命,研究提出了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和基于生物经济时代的新型农业体系,旨在为从根本上缓解当前中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一个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是甘肃乃至全国的粮仓,是甘肃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最好、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农业发展贡献最大的地区.文章分析了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贡献、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河西地区农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新发展必须重构发展的指导战略,即由"商品粮基地建设"转为"阳光绿色高水效农业基地建设",文章还分析了河西阳光绿色高水效农业基地建设的优势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与走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化是一种制度变迁的过程,在WTO框架下通过政府与农户的多重博弈,将形成一种更为理性而有效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制定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走向与选择。  相似文献   

19.
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刚刚起步,构建智慧农业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是智慧农业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在公共治理理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农业发展驱动模型,剖析其发展驱动的机理,进而构建政府和市场的双向驱动机制,即规划引导机制、平台汇集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政府为市场创新提供支持,市场主体创新推动政府智慧农业项目的实现,两者之间围绕农业产业链和项目进行双向互动。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机制,资源共享,利益分享,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关于“小农经济”合理性长期存有争议,“家庭农场”这一兼具小农经济和集体农场优势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这一方式的提出肯定了马克思辩证看待小农经济发展思想的正确性。文章通过从马克思“小农经济必趋向衰亡”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以及前提条件这两方面.深入透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小农经济的看法.得出了不应盲目地建设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以全面替代小农经济.而是应辩证地看待现代化农业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在具备一定条件的适宜区域才建立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