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在科学创新诉求下,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基本保障制度、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完善,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变革的外在表现是各大学纷纷建设新校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大学功能的发挥。新校区校园文化是指大学人在新校区内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校园生活方式以及所具有的追求、价值观、信仰和情感表达。新校区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它们可分别概括为“意”、“雅”、“和”、“真”四字。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四个方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方式,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新校区物质文化的理想是将校园建成园林,追求高雅、深刻、博大;行为文化方面应尽量克服新校区只住一二年级学生和无教师居住的问题;制度文化方面应有创新地复制原有制度;精神文化方面应创新地继承学校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抓手,本文拟从校园科技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科技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究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特别是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依托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梅  李东升 《现代情报》2002,22(5):115-117
新时期企业生存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文化呈现创新性、包容合作性、内外形象统一性等特征,以“三个代表”来指导企业的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努力塑造公民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行为文化中进行柔性、团队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中创新经营理念来适应变化。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中必须寻求精神与物质、企业与员工、企业家形象与制度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建设创新文化,需要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科学精神,既需要唐诗宋词和儒家伦理精神的陶冶,也需要牛顿、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和首创精神;古今中西融会贯通,方能培育学问大家,成功铸造我们时代需要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区学院文化本质上是学校文化,其内涵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其功能有社会沟通功能、质量提升功能、心理凝聚功能、文化感染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社区学院文化建设的策略为加强文化建设规划、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创新文化建设内容、营造文化建设特色、建立文化服务队伍和挖掘文化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创新的触发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基石。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创新的动力效应,它可以营造创新的氛围、可以调动员工的创造力,并以CQGPE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为基础,总结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中心、四根支柱、四大任务的轮式发展综合策略机制模型,并阐释了其中间主体层面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一个涵盖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系统工程。文化全球化在这三个层面上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要应对挑战,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就必须进行合理地策略选择:物质文化层面上,关键是要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制度文化层面上,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安排;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坚持主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张向向 《科教文汇》2012,(11):19-20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协调共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推进高校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要着力于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弘扬校园精神文化,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彰显校园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创新文化的缘起、内涵、作用与意义,把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制度体系等4个方面视为创新文化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回溯了中国科学院4种创新文化要素的发展情况,指出"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学强国"是中国科学院的价值理念;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是中国科学院的思维模式;创新科技、支撑发展、服务国家、造福人民是中国科学院的行为规范;科技体制不断创新是中国科学院的制度优势。最后,文章还就中国科学院未来的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林杰 《科学学研究》2004,22(6):652-657
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力方面的理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海尔作为实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激励和支持,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四个方面影响和促进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起着绝对的推动作用。在文章的最后,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2.
建国70年来,我国创新文化的演进脉络始终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从创新文化的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在创新文化发展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作为引导我国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可将我国创新文化战略进路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观念文化的引领战略、制度文化的保障战略、环境文化建设与不同子文化的织就战略及评价文化的导向战略等。  相似文献   

13.
徐晓 《科教文汇》2011,(6):157-157,165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型社团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强调应立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技术创新型社团的角色定位。同时,结合所在院校实例,从扶持政策、制度体系、平台搭建等多方面构建科学规范的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型社团,为广大青年学生实践专业技能、科技创新,更好地实现顺利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正向交互促进的变迁历史,证明长期系统的科技立法变革能引领、建构、保障和跟进科技创新范式的进化并形成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我国因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立法史短而法律量少且有空白,所建构的科技创新主体缺乏多元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不足、创新环境开放协调度不高,迫切需要尽快推动科技立法的变革,加大科技立法资源投入,通过法律促进创新主体的多样共生化和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明确政府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具体职能并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的开放协同度,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范式向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的进化,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子闯 《科教文汇》2014,(9):104-105
现代生活中,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打造丰富的精神生活层面。广场舞作为现代新形式精神文化,逐渐成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民健身的推进和城镇形象的提升以及居民对多元文化的需求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广场舞健身文化内涵基础上,指出其发展意义和改革创新的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创新文化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创新价值观念、创新制度体系、创新行为准则以及创新环境的一致性认知。运用多层次组织行为问卷对创新文化多维结构特征的概念构思进行了实证测度,并检验了创新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机制,研究指出创新文化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借由组织制度理论视角与典型组织的调查,研究科技服务组织的制度系统特征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市场双重主导逻辑提供组织服务创新的依据和原则,并渗透进入组织场域;不同服务类型表现出双重逻辑差异化的作用形式与冲突强度;将4种典型服务产品与模式纳入一个组织响应制度系统影响的二维理论化模型,可有效解释当前科技服务组织及其服...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的协同创新需要制度予以支持,而现有研究鲜有从制度支持这一“帮助之手”视角展开探讨。因此,本文依据二分法制度理论,在将制度支持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就2010-2016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探究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并考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以及产学研合作紧密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帮助之手”,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增强了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但却减弱了非正式制度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支持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从制度支持视角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建议,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章芬  原长弘  郭建路 《科研管理》2021,42(11):43-5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当今重要而又缺乏探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典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式案例深入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剖析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密码,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本文开启了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拓展了产学研融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