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常见部位,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发病年龄多是20~30岁的青年患者。其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如诊治不及时,极易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由于脊柱结核致残率高,患者多是儿童及青年,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可造成沉重的负担。因而全面、规范、科学的护理尤为重要。我区是脊柱结核的高发区。我院骨科自2009年4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48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进行手术治疗13例。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系统规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喜荣 《大众科技》2015,(3):111-112
观察保守治疗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胸腰椎MRI、腰椎CTQ诊断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保守治疗组30例;B组:椎体成形术治疗组30例。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VAS评分,并对以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分组,无神经损伤、大出血及死亡病例,随访半年后,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在A组、B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终末随访VAS评分,住院时间在A组与B组方面对比,提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方面,两者均能起到满意治疗效果,但椎体成形术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西藏地区晚期脊柱结核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2009年至2011年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晚期脊柱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81例晚期脊柱结核患者都采取了严格药物化疗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均痊愈或好转。结论晚期脊柱结核患者经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内固术与短节段内固定术之间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的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综合骨科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80名资料完整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段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平均15.5个月),以及对两手术组的术中时间、手术前后、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最后一次随访矫形丢失度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观察的80名患者均得到随访且无受试者死亡或者失联,其中长节段内固定有38名患者,短节段内固定有42名患者。但有1例出现断棒(长节段组),1例出现断钉、有6例出现螺钉松动及移位情况(短节段组)。术后立即透视及术后1周拍片检查显示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之间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再次对手术的80名患者逐一随访发现,长节段内固定与短节段内固定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矫正度丢失情况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后方入路短节段内固定与长节段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术中均能得到很好的复位及畸形矫正,但短节段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容易出现矫正度丢失、螺钉松动或移位、椎体前缘高度(%)再次发生丢失以及Cobb角(°)再次增加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的骨科脊柱疾病。多是由于受驱体重力影响以及腰椎反复过伸,因此增加腰椎峡部应力而发生疲劳骨折,使椎体滑脱,致脊柱处于失稳状态。对于非手术治疗3月以上无明显疗效或有神经压迫症状采取手术治疗,使被压迫的神经得到减压松解,并纠正滑脱恢复脊柱稳定。以往传统的单纯植骨融合并辅以内固定的各种植骨融合术的治疗峡部裂性腰椎Ⅰ-Ⅱ°滑脱后,容易出现腰椎活动度减少或丧失以及加快临近椎体节段退行性变等并发症。然而非椎间融合术在使椎弓峡部骨性愈合的基础上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脊柱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杨高杰  苏之盟 《大众科技》2014,(11):151-153
腰椎失稳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主要包括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ISS)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S)两种类型,后者又被称为非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此类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恢复椎间高度和腰椎生理前凸、重建脊柱的力学稳定,从而达到临床治愈或缓解,是获得临床远期疗效的关键。王岩[1]认为脊柱融合术具有防止内植物失败和维持长期疗效等优点,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脊柱疾患的金标准。文章旨在总结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有关文献,探讨各种术式的利弊,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27)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分析评价,以便指导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之前大量数据库。最终纳入相关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研究。根据Cochrane手册,所纳入文献质量由2位评价员根据手册内容标准独立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上用RevMan 5.3软件,以获得分析结果。结果与结论:(1)最终11篇符合要求文献被纳入研究,患者一共有1209例,包括604例单侧穿刺患者和605例的双侧穿刺患者;(2)Meta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医生在操作时间、患者在术中接受X射线的时间、术中患者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使用体积、术后骨水泥泄露发生人数上有明显差异(P0.01);但术后随访的患者中,两种入路在手术后VAS评分、恢复的椎体高度、后凸角、再次发生相邻椎体骨折、ODI评分等方面从统计学上看无意义(P0.05)。(3)结果表明:两种手术入路术后效果大体一致,但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接受辐射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单侧入路应作为治疗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标准入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微创、精准医疗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普及,脊柱微创手术飞速发展。精准安全的椎弓根置钉直接影响到脊柱手术成败。传统徒手置钉的准确率不高,C臂透视时间长,多次反复穿刺易破坏椎体正常骨质。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拥有无限想象前景,不仅提高了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度和手术安全性,也可以节省医师培训时间,缩短操作熟悉过程。同时,ERAS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的运用,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术后恢复率。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加快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进程,与ERAS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已经成为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上颈椎是指寰椎、枢椎(包括与襄椎相连的枕骨部分)及其相互联系的关节、关节囊和韧带等结构。该部位位置深在,周围结构毗邻复杂,手术暴露困难,技术要求高,对外科医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掌握该部位的解剖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手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大体分为经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本文通过追述上颈椎前方各种手术入路的提出、发展及各种改良技术的优缺点,给外科医生手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对70例(72眼)外伤性白内障分别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白内障手术后矫正视力0.8以上者3眼,0.5-0.8者15眼,0.1-0.4者45眼,0.1以下者9眼。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