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结合,决不能视为技术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知识兼并,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论点,真正中西医学理论层面上的结合不但有待于现代基础科学前沿的发展,更有赖对科学哲学的再认识:认识到人类科学体系发展的多元性结构,承认至少它有东西方的两个源、两个流,摒弃以西方现代分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评估科学发展取向的唯一标准.唯其如此,东西方科学文化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才能成功地构筑互相结合的“融通走廊“,建立公平、兼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才有可能熔东西方医学为一炉,在新的世纪里,创建人类统一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乾利 《大众科技》2008,(2):135-136
从东西方文化发展历程、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中、西医发展历程及方向的不同,分析、总结出导致中西医学差异的文化、环境、历史原因及正确评价中医、西医的方法论,并借此进一步展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较深刻的揭示了中西医学差异的本质,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点,充分的吸收我国医学的有效之处,也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在近五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和普及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都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认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寻找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推动中西医结合教育逐步发展向更成熟、更规范化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才能稳步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4.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5.
思维科学与认知科学的汇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继承、发展恩格斯提出的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建了现代思维科学。几乎同时西方心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也创立了认知科学。这两门科学都是以内部宇宙——即装有词汇和想象力的人类的思想宇宙为研究对象。东西方两位著名科学家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同一目标上,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呈现出汇流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体系和以中医学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医学体系,是当今世界上两大医学体系。而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把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和精华交融互补成的一种新的医学体系,即第三医学或新医学体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传统的学科融合研究中较难建立统一的知识与认识体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健康数据科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为变革中西医融合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健康数据科学、环境健康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跨学科背景出发,在宏观视角下运用“三因制宜”的观点,论述多疾病谱与多维度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问题,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发展与知识融合提供新模式与新途径,也为健康数据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可推广范例。  相似文献   

8.
1972年12月29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N.洛伦兹教授的"蝴蝶效应"把人们带入了混沌时代.时至今日混沌学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混沌现象的研究重要不仅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更好的观察、理解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给僵化的科学传统理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拟在简要叙述混沌现象及东西方传统科学思维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世纪下东西方科学观走向统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系统生物学范式:中西医结合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问题一直是医学界焦点,但由于基本理念和具体实践的差异使二者很难结合。系统生物学既有西方现代科学基础,又与中医基本理念相契合,使中西医结合成为可能。系统生物医学可以成为贯通中西医之桥梁,前景广阔但还存在一定局限。中医学应该融合系统生物学和现代西方医学的理论成果,向“未来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医前途的讨论,基于对中医本质和中西医关系的认识之上。中医的概念基础在于其形神身体观、失衡疾病观、协调治疗观、摄食平衡养生观以及天时对应生命活动观。在中西医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中医终将融入现代西医,以及中西医不可通约或仅具弱不可通约性三种观点。相应地,在中医现代化问题上,存在着将中医改造成现代西方医学,以及保留中医的概念基础借助现代科学将其现代化,分为两种不同的看法。文章比较科学哲学、大众文化、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用于研究中医,为我们描述和理解中医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李恩 《科学中国人》2011,(4):78-80,F000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12.
张乐林 《百科知识》2021,(27):32-34
中西医结合是人类科技发展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中西医历史文化、思维方式和对物质认知的差异性,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关于"主与次""优与劣""重与轻"的争论.从诊断侧重点来看,中医主要善于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把握人体的宏观表现,其学术理序往往需要靠悟性和意会;西医则主要侧重于针对局部结构和微观层面,其微观方向已经深入到分子层面.然而,现有的科学研究并未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揭示中西医的同一性,各种研究的结论虽见仁见智,但缺乏系统性的解释.在从生理、药理和病理三者之间的同一性关系来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方面还存在学术空白,导致目前医学界无法进行完整的中西医集成论述,临床上更无法进行合理、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平与战争问题比其它问题更能揭示出科学之社会应用的深刻性,也更能促使人们对科学的价值问题做深入反思.20世纪科学以及科学家在进步人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事业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科学在战争中的毁灭性应用却暴露了西方文化中技术理性的恶性膨胀.现代人还没有学会把科学技术力量和道义责任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现实地结合起来,全面审视技术理性的得失,更没有把价值理性自始至终贯穿在科技创造与应用的全过程.当21世纪末叶的人类回首地球的往事时,科学是作为拯救人类的元勋而永垂青史呢?还是作为毁灭地球的祸首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个问题只能由进步人类自己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5.
医学物理发展的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6.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体系的发展演进,是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日益增长的基本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如同生物的进化一样,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进化也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根据对统计资料所做的分析可知,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总量大约每隔十年增长一倍。从本世纪初算起,现代自然科学仅有约八十年的历史,然而,至今却已经形成包含两千余门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研究自然科学体系的进化过程及其一般规律,是科学体系学(或科学结构学)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刘廷元 《情报科学》1991,12(6):39-42,16
本文根据西方情报经济学和西方信息经济科学的专题文献,对国内情报学者的两大认识问题进行了辨析,从而明确了只有西方情报学中的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术语才能理解和翻译为“情报经济学”,西方情报经济学与西方信息经济科学的区别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19.
元极学是东西方文明的结晶,是东西方科学体系相互结合极化的产物,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特征为:学术体系的整体性与发展性,元极学概念具有关联性与互容性,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体系;研究的重点是无形无象的物质;思维方式是主客一体的多因素思维时空观,讨论了元极学体系的6个构成部分,指出元极学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智慧宝库。  相似文献   

20.
“本草物质组”设想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本草物质组",深入分析了其背景、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从而完整系统地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建立我国完整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可持续、高效的重大创新中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为创立融合东西方医学的新医学提供基础.该设想的产生源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药药效组分的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