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可心 《情报科学》2003,21(4):347-348
科学的有效传播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重要途径。现代传媒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媒形式,承担着更为有效的科学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媒体变革与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可心 《情报科学》2004,22(8):918-920
媒体的变革对科学传播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 ,而科学的有效传播又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重要途径。现代传媒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媒形式 ,承担着更为有效的科学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模式,今日头条对科学类信息的智能分发,改变了以往所谓的"传媒精英"让大众看到什么,大众才能看到什么内容的模式,而是让更多的用户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本文希望能通过对大数据的统计和简单的解读,为科学传播带来新的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浪潮来袭,传媒生态随之发生巨变,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往主要培养传统媒体所需人才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亟待革新。在这种形式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振德 《科协论坛》2007,(12):15-16
山西省科协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整合媒体资源,搭建综合科技传媒平台,不断提高科技传播能力,以需求为导向,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开创了科普宣传的新局面,促进了山西科技传媒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伦理学视角探讨科学传播的问题。首先,提出科学传播是否具有伦理属性这一问题,并给予肯定及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传播伦理的道德责任如何,并在科学家、传媒、受众和政府之间分析其道德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媒理论中,媒体是大众舆论传播的载体,科普通过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为公众所了解和掌握.但是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对科学普及工作既有促进因素,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因素,给科普工作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社会进入信息网络化时代,各种传媒、信息载体高度立体化发展,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获取或传递任何信息。因而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面临考验。眼下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已不太重视载体的差别,而注意信息的有效利用;没有了地域概念,不受时间限制,高效快速地提取信息是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16日,科技传播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论坛设置了7个主题分论坛,其中"国际视野下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主题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专委会(下称"专委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3方共同主办。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  相似文献   

10.
和平时期的军事新闻传播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为了能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播的功能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需要对它作一个多维的剖析。本文主要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了一个较深入的理论探讨。通过文中的论述,作者意在让受众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媒是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世界》是中华自然科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科普期刊,是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重要媒介。《科学世界》以广博的内容,新颖的材料,丰富多样的体裁,传播了大量科技信息,在中国科技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述了《科学世界》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与内容特色,揭示了该刊在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介绍与普及,国民科学化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是科学信息的重要来源,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和创建者,在传播准确信息、避免科学谬误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参与科学传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无论是从行动还是从效果而言,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一直存在着多方面的障碍和问题。本文以科学传播领域近年国际研究进展为参照,对比我国科学家的现实状况,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驱动因素、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情况这三个方面出发,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研究图景展开分析与评述。结果显示,在驱动价值层面,社会责任感、乐趣驱动等内在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群体归属意义等外部激励因素共同作用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结果,但总体看来,时间和经费有限、缺乏同事支持以及科学传播评估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阻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管理体制予以支持;在互动关系层面,科学家通过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来传播科学,科学家的知名度、可信任度、权威性、传播风格、公众感知关系等是影响公众对科学认知的重要因素,然而,尽管科学家主动尝试改善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媒体的分歧和缺乏默契配合也让他们的科学传播努力显得势单力薄;在能力提升层面,相关科学培训项目特别是源自于美洲的培训推动着科学家来提升自身进行科学传播技能,但是一方面,这些项目的效果评估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因而争议不断;另一方面,学者多是将项目培训师的观点、背景及培训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定性分析讨论,未来有待于在参与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培训效果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科学传播工作更显艰难、相关的研究进展也更为滞后。因此,建立详细可行的支持政策、划分科学传播实践对科研事业的贡献比重、打造系统化的科学能力培训项目都是助力我国科学家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总之,立足国际视野下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整体面貌,找寻其面临的阻碍和存在的短板,将为改善我国的科学传播现状提供现实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修辞学的意义:他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是一种给出可信结论的劝导工具,他所运用的数学方法是一种促使受众信服的论证方式,他对其科学论著的修辞学改造是一种推进科学交流与传播的有效途径。所以,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体现了修辞学的特征,也发挥了修辞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分享辟谣信息意愿的影响因素,为辟谣信息的传播及抑制社交媒体谣言提供参考。以社交媒体用户辟谣信息分享意愿为研究对象,选取辟谣主体、辟谣信息内容、辟谣信息传播方式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辟谣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分享辟谣信息意愿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真相陈述、图片、视频、专业人士、定位、政府账号、链接、同步传播影响,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广军  宋珊 《情报杂志》2022,41(2):140-145
[研究目的]当今舆论场尤其是互联网舆论场中难以进行有效、冷静的对话和沟通,互联网媒介及群体传播是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基于媒介环境学和媒介学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等舆论案例分析,研究互联网媒介特性及其传播组织形态的群体化转向,以及由此带来合法化认同向抗拒性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媒介特性构建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的群体传播,互联网群体之间的认同是以抗拒性认同为主,而与传统群体相比互联网群体中个体情绪、意见、观点等情感化因素成为了其主要认同机制,情感认同和情绪表达成为互联网舆论场域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另类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炜 《科学学研究》2005,23(6):811-815
本文对近3年国内发表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论文的作者单位、登载期刊、研究方式和关注要点进行了回顾总结,讨论了高校科技成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术语的概念,进行了中美两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与当前流行观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姜雪榕 《情报探索》2014,(11):41-44,48
阐述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新媒体发展给福建科技宣传工作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对福建公众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加强福建科技宣传工作的对策建议,包括发掘新媒体作用,拓展科技宣传新阵地;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巩固科技宣传主阵地;围绕科技中心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实现科技信息的精准传播;加强复合型科技宣传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影响着大学生。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出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劣势,并指出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