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钕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149-149,151
电视是声像兼备的传播工具,是最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电视画面的纪实性、可视性、同步性、现场性等特质,大大地缩短了新闻报道和实际生活的距离感,使观众的疏离感大大降低,这是其他新闻媒体无法做到的。电视新闻的制作包括记者采访、画面编辑、解说词等几个方面,只有各方面协同合作才能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本文介绍了在电视新闻制作的过程中,记者采访、画面编辑、解说词等几个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地方,表述了新闻制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思扬 《科教文汇》2014,(29):40-41
如今,随着电视媒体的迅猛发展,传播形式和分工种类越来越多元和细化。其中现场直播报道成为各大电视媒体在竞争中至关重要的方式,而在报道的过程中,出镜记者与观众进行最为直接的交流,是报道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出镜记者的多能化和实用性,出镜记者专业在各大高校应运而生。而很多高校出于不同的招生模式和学科发展等情况,对于出镜记者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方案都还在探索和实验当中,但对出镜记者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了一致的共鸣。本文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就出镜记者专业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为出镜记者专业学生在业务基础以及学科能力的培养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综观2008年的电视节目,特别是其中的电视新闻报道,似乎承担更多的是"铁肩担道义"的角色,而电视新闻记者发挥了积极的关键作用。2009年,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比如央视实行的"出镜记者中心制"等,将电视新闻记者推到到媒体的前台,让以往幕后工作者变成新闻报道的门面工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4.
方静 《科教文汇》2014,(17):120-120,122
博学谦逊是出镜记者的基本要求,增强语言、形象、行为的表现能力是出镜记者的更高要求,而提高自信力、把握应变力、掌握现场控制力则是作为一名优秀出镜记者的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电视新闻传播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要想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分工与合作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从摄像记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下在电视新闻采访的各个阶段,摄像记者应该如何加强与文字记者的配合,以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视频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电视新闻、广播新闻、报业新闻的全新的新闻样式,它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从技术特征、感知特征等方面看,视频新闻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应对新的媒体格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只有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强化新闻公信力和权威性,淡化宣传色彩,推进新闻直播常态化,并联姻互联网构建新媒体产业链才能化危为机,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是当今世界最具典型意义的战争模式,但战争中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更是引人瞩目:参与战争报道的媒体数量和记者数量,全程直播战争的媒体数量,美军采取的“嵌入式”的媒体管理形式,全球接受媒体宣传的受众数量,包括移动短信和互联网传播在内的传播形式之多,对战争现场的传播速度之快,“伪事件”新闻发布数量,强弱势媒体的持久对抗等等.介绍美军战时新闻传播的定位,分析当代新闻媒体的特点,探讨伊拉克战争美军战时新闻传播的运用特点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新闻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新型网络新闻媒体发展冲击了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这时为了确保电视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则应有效确保电视新闻本质特点,从而提高电视新闻采访实际性、有效性,电视新闻采访应本着新闻真实还原,以提高观众对新闻的认可度。本文探讨了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有效性提问对策,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电视新闻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唯珊 《科教文汇》2008,(14):155-155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媒体独享新闻资源已几乎不再可能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就显得异常激烈。而电视新闻作为各媒体的重头戏,自然也就成为了业内竞争的焦点,近年来新闻策划备受关注,亟须进行探讨。本文就当前电视新闻策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在分析了当前电视新闻策划中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媒体独享新闻资源已几乎不再可能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就显得异常激烈。而电视新闻作为各媒体的重头戏,自然也就成为了业内竞争的焦点,近年来新闻策划备受关注,亟须进行探讨。本文就当前电视新闻策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在分析了当前电视新闻策划中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春晓 《科技风》2011,(12):160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视听兼备的特点一跃成为传播新闻的第一信息媒介,吸引着亿万观众,新闻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听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与电视新闻的画面、解说等元素一起承担着传播功能,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变焦距镜头的拍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焦距镜头是电视拍摄中最常用的拍摄手段之一,但在实际运用中,尤其是电视新闻的现场拍摄中,却有一定的操作困难.了解变焦距镜头的优势和不足,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有利于对电视新闻内容的充分表达,并达到最佳的新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就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健 《中国科技信息》2008,(4):152-152,155
电视和广播新闻播音从表面形式看有鲜明的共同点:都是运用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的;都是运用现代的电子手段进行传播的;都要求所播的内容真实、准确、生动;都要求播音员口齿清晰、音色优美、语音规范、表达准确。 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在速度与节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电视新闻的速度与节奏比起广播新闻来要快一些。 电视新闻同广播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在收看电视新闻时,观众既看又听,视听两种器官同时并用,观众在听新闻语言的同时,也在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视听互补、互释,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单一听觉器官的信息量、受传播媒体特点的制约、电视新闻的速度和节奏要快于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5.
从1G到5G,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都会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基于5G技术下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路径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电视媒体实现媒介融合的需要.本文以央视《中国舆论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5G技术下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中国舆论场》在5G技术下的实践现状与挑战,并从节目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分析、交互设计四个方面探索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的生命在于吸引观众注意力。新闻工作者的劳动已不仅仅是采集和挖掘,前期的策划,后期的包装都已成为新闻采编播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这是电视新闻自身发展的结果,是媒体之间激烈竟争的结果,也有赖于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为包装策划新闻提供了空间。只是包装策划必须遵循新闻本质的特性,不能因包装而失真,避免过分追求华丽而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7.
李玫燕 《科教文汇》2008,(20):211-211
电视新闻的生命在于吸引观众注意力。新闻工作者的劳动已不仅仅是采集和挖掘,前期的策划,后期的包装都已成为新闻采编播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这是电视新闻自身发展的结果,是媒体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果,也有赖于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为包装策划新闻提供了空间。只是包装策划必须遵循新闻本质的特性,不能因包装而失真,避免过分追求华丽而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在直播的过程中,机位的调度直接关系到新闻现场信息的有效传递。本文从现场直播的场面调度和机位调度出发,对目前主流的电视直播机位设置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电视新闻直播的信息传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电视媒体诞生至今,新闻播报含量一直占据重大份额,成为受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首选媒体。但近年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采编的行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么,电视新闻采编应该如何去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媒体争中永操胜券呢?本文认为,电视新闻采编要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通过更加新颖活泼的视角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受众,方能变挑战为机遇,化问题为活力,不断展现自身优势,不断赢取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可以在各种场合,各种载体上听到、看到电视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但是在更多的时候,电视新闻媒体的画面、声音和节目常常只体现出各级领导的意图和形象,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很少听到、看到人民群众所思、所盼,这种偏颇最终不仅损害了媒体在受众当中的收视率和美誉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如何解决这个业界的“顽疾”,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把握电视新闻媒体意识定位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还原新闻媒体的定位意识,坚持做到以受众意识贯穿新闻采制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