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泽川 《知识窗》2011,(10):47-47
人们经常用“黎明前的黑暗”来比喻取得成功之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而在自然界中.黎明之前的确会有一段短暂的黑暗。细心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清晨本来已经露出鱼肚白的天空会突然变得黑暗.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自我发现之旅——《黑暗的心》主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取材于康拉德1890年在刚果的探险经历.《黑暗的心》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整个航行就像是一个梦,并可以被看作是深入人的潜意识的旅程.在发现人性黑暗面的同时主人公马洛完成了他的道德拯救.  相似文献   

3.
黑暗食堂     
彭永清 《知识窗》2010,(11):20-21
如果你被夺去视觉吃东西会怎样? 体验这种“如果”滋味的是日本唯一的“黑暗食堂”。在那里,客人们在将没有确认的食物放进嘴里后发出“这是鸡肉!”“呀!这是鱼!”和“这是猪肉吗?”等等惊叹声,使整个餐厅的气氛充满惊奇与热烈。  相似文献   

4.
孙士超 《内江科技》2006,27(4):76-76,82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从明治维新开始到二战结束以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多次进行了教育改革与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采取了“心的教育”的德育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介绍了实施“心的教育”的社会背景及具体情况,并提出了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从《黑暗的心》的主人公库尔茨出发,他从一个才华出众的崇高英雄堕落为一个道德败坏的无耻之徒,成了当时社会的牺牲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而该形象具有的反讽意义赋予了该书深刻的内涵,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6.
万丽华 《科教文汇》2007,(5S):175-176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取材于康拉德1890年在刚果的探险经历。《黑暗的心》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整个航行就像是一个梦,并可以被看作是深入人的潜意识的旅程。在发现人性黑暗面的同时主人公马洛完成了他的道德拯救。  相似文献   

7.
胡可清 《科教文汇》2007,(2):166-167
《黑暗的中心》以叙述者马洛的刚果之行为线索,探索了殖民主义时期在极端理想主义的诱惑下殖民主义者的道德堕落和心灵扭曲。政治理想主叉和殖民贸易的理想化结合使库尔兹远离故国亲人,蜕变为非洲丛林中的刽子手,最终精神崩溃在孤独和恐惧中死去。理想主义使库尔兹的未婚妻完全与世隔绝,脱离现实,她将库尔兹美化为欧洲文明的光明使者,因过度沉迷虚妄的幻想失去了生命活力,成为病态和死亡的象征,她是理想主义牺牲品的代表。库尔兹的崇拜者一年轻的俄国人为其殖民主义言辞彻底蒙蔽,自愿沦为殖民暴力统治的马前卒,使前者愈加狂妄自大,最终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黑暗的中心》深入分析了蜕变为空想和妄想的理想主义对人生和社会的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中心》以叙述者马洛的刚果之行为线索,探索了殖民主义时期在极端理想主义的诱惑下殖民主义者的道德堕落和心灵扭曲.政治理想主义和殖民贸易的理想化结合使库尔兹远离故国亲人,蜕变为非洲丛林中的刽子手,最终精神崩溃在孤独和恐惧中死去.理想主义使库尔兹的未婚妻完全与世隔绝,脱离现实,她将库尔兹美化为欧洲文明的光明使者,因过度沉迷虚妄的幻想失去了生命活力,成为病态和死亡的象征,她是理想主义牺牲品的代表.库尔兹的崇拜者-年轻的俄国人为其殖民主义言辞彻底蒙蔽,自愿沦为殖民暴力统治的马前卒,使前者愈加狂妄自大,最终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黑暗的中心》深入分析了蜕变为空想和妄想的理想主义对人生和社会的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姚丽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42-242,246
短篇小说《过桥》是格雷厄姆·格林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极具象征意义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是值得关注的。从象征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作品中的桥、狗、小镇、诸多人物及特定的人的行为等等的意象,并论述了这些象征对于深化主题,有效地展现作品意蕴的深刻作用。为更全面地解读该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张松玲 《科教文汇》2009,(36):245-246
《船讯》中各种“绳结”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分别象征着主人公奎尔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段。本文分析了一些主要“绳结”的象征意义,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创作智慧和意图。  相似文献   

11.
张罗 《科教文汇》2008,(9):160-160
以往评论中,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指责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脏》中有意维护男权的中心话语地位,将女性角色置于边缘或他者的位置。本文认为,康拉德在小说中并没有贬低女性的用意。他将女性角色和欧洲的殖民思想联系起来,赋予这些角色严肃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暗与谎言     
遮蔽心灵的黑暗众所周知,黑暗会赋予我们恐惧感,这正是黑暗的力量之所在。可是,黑暗的力量却绝不止这一个:在黑暗笼罩之下,人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不仅会使人谎话连篇,还促使人走向犯罪。黑暗能够让人变得不诚实?让我们来看个实例。这个实验共有84名学生参加。他们被研究人员分成两组安置在不同的房间里,一间光线明亮,而另一间光线暗淡。不过,尽管暗间里  相似文献   

13.
从短篇小说《大双心河》的环境书写探视海明威的环境困惑,进而为颇具争议的小说主题提供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黄小平 《知识窗》2011,(9):61-61
那是他人生的黑暗时期。他在自寻短见时被人解救。救他的人了解他的境遇后.把他带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说:“你用手掂量掂量,黑暗有重量吗?”“没有。”自寻短见的人回答。“黑暗没有重量,但当你人生处于黑暗的时期.又为什么会被它压垮呢?”自寻短见的人寻思起来。  相似文献   

15.
哪怕世界只给了她一片黑暗,她也时刻不忘——  相似文献   

16.
黑暗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给人带来恐惧,降低人们的安全感。世界上,很少有人一点儿也不怕黑。但是,男女双方约会时,环境暗一些反而会提高约会的成功率。在这种情况下,黑暗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男女双方的安全感,这又怎么解释呢?心理学家认为,男女之间的约会本身就是快乐的、愉悦的,这大大冲淡了他们对黑暗的恐惧,因此,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约会男女连陌生的黑暗地带也敢去。而且,黑暗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淡化了他们之间陌生的  相似文献   

17.
夏希 《科教文汇》2008,(13):176-176
在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中,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主题,即隐现于冷洌之中的温情。本文便以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为例,感受他藏匿在刚硬之下的缱绻爱意。  相似文献   

18.
黄橙 《科教文汇》2009,(34):254-254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被称为“20世纪以来最深刻有力的一部中篇小说”。本文旨在从文学的语言角度解读这篇在学界颇有争议的小说,以期回味文学巨匠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9.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鲜明特征就是使用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该小说中红字“A”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最典型的象征。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字母“A”象征意义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这种变化也正反映出作者本人态度的转变。继而剖析了作者创造此作品的观点及态度。  相似文献   

20.
即使在白天,天也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中午吃饭也要点灯,出门也要打手电,24小时的“不明城”(不再是不夜城)。于是你吟唱着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