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邵波 《情报杂志》2005,24(10):86-88
明确了数字鸿沟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关系,以中国内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为例说明数字鸿沟的现状,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后果进行分析,指出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数字鸿沟,加快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缩小、跨越甚至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业已存在并逐步扩大的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分别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客观经济基础、市场取向改革、区域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状况及资源转化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指出实际的原因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而且各种因时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区域间的收入差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通过从客观资源、市场化程度以及政策倾向三个因素具体分析造成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提出通过为西部地区提供物质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政策保障等途径缩小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企业信息能力基本框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余彩霞 《情报科学》2003,21(10):1113-1115
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本文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分析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基本框架.它包括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标准,企业信息能力的作用,中外企业在信息能力方面的差距和提高企业信息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比较分析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东西部地区六个方面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西部大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经过量化分析,指出市场政策差异、市场容量差异和市场体制差异是目前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的主要因素。因此,缩小地区差距应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切入点,发挥市场机制在东西部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鑫玲 《情报杂志》2002,21(9):94-96
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中国东西部图书馆发展存在的差距,如设备投资差距、中高级人才差距、服务质量差距、信息技术及网络化建设差距以及综合质量差距等。并提出了如何促进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与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国 《情报杂志》2001,20(B06):218-219
分析了东西部地区存在的信息化差距,依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设想建立西部地区三级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分析与信息扶贫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延平  张莉  张昭 《情报杂志》2002,21(5):96-97,100
对我国西部信息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东西部信息资源的对比,得出了西部信息资源短缺的结论,提出对西部进行信息扶贫将会促进西部经济的大发展。同时对进行信息扶贫的模式和策略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加强东西部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协作,是促进西部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对东西部高校相关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逐一对比,论证了东西部高校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东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协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业已存在并逐步扩大的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分别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客观经济基础、市场取向改革、区域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状况及资源转化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指出实际的原因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时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郑凌燕  俞立平 《情报杂志》2012,(3):198-201,156
为研究科技创新的地区差距和影响因素,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选取R&D经费、R&D人员全时当量、信息资源作为投入变量,论文、专利、技术市场成交额等7个科技产出指标经TOPSIS评价后作为产出变量,基于面板数据采用岭回归分析科技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地区差距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D研发人员对科技产出的贡献最大,其次是R&D研发经费,信息资源的贡献最小。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地区差距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维持不变。R&D经费的地区差距基本不变,但由于R&D人员全时当量变化的地区差距拉大,从而稀释了信息资源地区差距缩小对减少地区科技产出差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缺陷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与其他省份经济增长的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形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甘肃产业结构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主观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寅峰  刘德海 《预测》2004,23(6):43-45,9
本文运用主观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根源。社会弱势群体考虑对收入差距敏感程度这一私人信息后,其行动策略集合发生变化,运用前向归纳法对弱势群体采取非子博弈纳什均衡的斗争策略具体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条件取决于弱势群体对博弈收益差距敏感程度、自身收益的变化率和现存社会体制下各社会阶层采取不同策略的预期收益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相互间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本文基于GLOBE项目的数据和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大陆与儒家文化圈内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文化现实差距和文化价值观差距。研究发现,韩国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差距最大,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现实距离小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大,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距离则是文化现实距离大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小,日本与中国大陆在文化现实和文化价值观上比较均衡。最后,本文以一家中国船运公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合作的经历为例,分析了一些特定维度在跨文化组织沟通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系统发展的认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志伟  张忠衡 《情报科学》2001,19(3):314-318
图书情报(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21世纪图书情报系统的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我国图书情报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图书情报系统的发展战略:1.跨越式战略;2.一体化战略。并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源的价值及其价值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赵奎涛  彭洁  胡克 《科学学研究》2008,26(3):461-465
 本文在剖析科技资源的内涵及分类的基础上,从科技资源具有的稀缺性、资本属性和商品属性等不同角度分析其价值来源,开展了科技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增值(殖)过程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科技资源横向价值和纵向价值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差”,以及从价值属性角度表现出的科技资源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税收对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资源税率、税收返还和税收优惠这三项税收制度不仅没有起到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还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利用制度变迁理论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东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不仅仅是税收问题,其背后还与经济体制变迁、发展战略选择和民主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主要有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无形资源包括知识和信息资源,知识包括技术进步与管理要素,一般难以直接进行定量分析,而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信息资源不均衡系数分析了地区信息资源现状,发现江苏省内地区间信息资源不均衡状况有轻度拉大的趋势,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差距较小,县市的差距较大。城乡基本信息资源差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总体信息资源差距是在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城市有着相当的差距。影响信息资源的主要因素有地区科技教育水平、经济实力、职工收入等因素。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发挥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同时调整信息消费价格,缩小地区信息资源差距,大力开展信息资源替代有形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Web站点站内搜索引擎的调研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良道 《情报科学》2002,20(9):946-948
站内搜索引擎是充分利用网站资源,迅速提供有效信息的最佳工具,是查寻风锌内部信息的密钥,本文在调查了10所高校图书馆Web站点站内搜索引擎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站内搜索引擎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0.
刍议文献保障系统的资源共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文德 《情报科学》2002,20(8):835-837
本文论述了文献资源保障建设所涉及的共享范围,通过对当前在图书馆间共享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文献保障系统建设中所需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