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利用1953-2008年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大气环流指数资料、浙中地区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对浙中前汛期(5~7月上旬)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偏多年南压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弱,高层气流辐散偏强,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明显偏西,纬向环流偏弱.经向环流偏强,印度西南季风和...  相似文献   

2.
嘉兴8~9月台汛期降水与台风影响关系密切,台风影响多,降水正常到偏多,台风影响少,降水正常到偏少.利用NCEP 500 hPa月平均高度资料对大气环流进行合成分析,发现副高偏强(弱),有(不)利于台风影响嘉兴,台汛期降水和副高正相关,与乌拉尔高压反相关.由此建立了嘉兴台汛期降水的大气环流模型,该模型可概括历史降水的大致情况,概括率达94.2%.  相似文献   

3.
对1954至2005年嘉兴汛期降水,包括梅汛期和台汛期降水做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发现嘉兴汛期梅汛期降水,在降水偏多的50年代和80~90年代都存在着3~4 a周期变化,而台汛期降水存在5 a和9~10 a的周期振荡。台汛期降水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出现增多现象。汛期梅汛期降水年代际振荡周期有14 a2、0 a,台汛期周期自20 a向36 a转变。对梅汛期台汛期降水分别做降水异常偏多(少)年合成分析,发现影响嘉兴梅汛期降水的主要环流系统是贝加尔湖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高,欧亚大陆经向(纬向)环流发展,副高偏强(弱),降水偏多(少);8~9月影响嘉兴降水的主要环流系统是西太平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位置偏北(偏东),有(不)利于台风影响嘉兴,从而台汛期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4.
毛燕军 《科技通报》2001,17(1):28-34,40
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成因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汛期6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之时,副高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999年汛期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高一直处于偏东偏弱状态,副高的位置和强度的偏差对浙江省汛期天气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1993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不明显,持续时间长,副高的偏弱和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呼和浩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7月呼和浩特降水大部地区偏少,且7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500hPa高度纬向环流为主,呼和浩特地区为正距平;西太副高偏强,位置偏北,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7月降水偏少。7月低层风场以辐散为主,不利于水汽辐合,也对降水偏少有一定的影响。整层水汽条件较差是降水偏少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南地区1961~2006年夏季(5~9)的逐月降水资料,分辨率为2.5×25度的500hpa高度场、向外长波辐射(OLR)和分辨率1×1度的海温资料,利用d指数方法找出山南地区夏季旱涝指标并划分等级;通过对旱涝年份环流形势分析,发现山南地区旱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南,印度季风低压和新疆高压偏弱,西藏高原上低值区偏东偏北,乌拉尔山东部和鄂霍茨克海北部有较强的阻高.涝年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位置偏北,印度季风低压和新疆高压偏强,西藏高原中东部有较强低值区,乌拉山西部和鄂霍茨克海一带为负值区.  相似文献   

7.
杨金虎  孙兰东  林婧婧  杨建玲 《资源科学》2015,37(10):2078-2085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分析江西的汛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本文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赣北、赣中、赣南降水分布的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结果显示,赣北、赣中、赣南汛期降水线性趋势呈下降趋势。江西省汛期降水变化包含了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目前及今后2~3年内赣北、赣中汛期降水呈偏少的趋势,赣南降水有偏少的趋势。利用mann-kendell方法检验了江西汛期降水的突变,赣南汛期降水的突变点发生在1978年。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年-2008年青海南部牧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整理了地表积雪序列和雪灾年表,并对积雪、降水的变化趋势和雪灾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2008年青海南部牧区春季共有25a发生积雪灾害,占总年数的52.1%。积雪量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偏少期,80年代-90年代为偏多期,近8a维持在偏少阶段。当春季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偏大、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偏小、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偏小、印度副高脊线偏南、北半球500hPa高度场遥相关欧亚型(Eu)为正值时。高原高度场易偏低,青海南部牧区春季积雪容易偏多。反之,在上述关键因子相反的配合下,高原高度场易偏高,青海南部牧区春季积雪容易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逐月降水、气温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局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1951年—2013年发生干旱的时空特征以及黄河流域干旱的夏季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月尺度SPEI指数表征旱涝效果不佳,黄河流域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干旱时间变化明显,黄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以及中等以上干旱的频次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黄河流域少雨年500 hPa高度场上,我国北部中纬度长波脊偏强,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西移,西太平洋副高偏弱;850 hPa风场上,东亚夏季风风速显著减小,在中高纬度,纬向环流明显,经向环流较弱;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蒙古低压的强度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印度低压偏弱。  相似文献   

11.
泾河上游固原地区的NDVI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广猛  谢高地  甄霖 《资源科学》2007,29(2):178-182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本文使用2000年与2004年250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NDVI),分析了泾河上游固原地区植被和降水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情况有较大好转,NDVI在0.2~0.4之间的地区减少了31%,而NDVI在0.4~0.6的地区增加了67%; 同时该地区的降水利用效率也有所增加,从平均0.53增加到0.65。原州、彭阳和西吉3县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从0.27、0.58、0.50增加到0.83、0.92和0.95。研究认为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在年内分布与植被生长配合较好,而不是由于退耕还林政策所致。分析表明当生长季内降水小于450mm时,NDVI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较慢,当降水大于450mm时,NDVI增加较快。生长季降水量小于450mm的地区以草地为主,大于450mm的地区以林地为主。所以生长季450mm降水可以看作是降水影响森林和草地一个临界点,在这一阈值之上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应以还林为主,在这一阈值之下以还草为主。  相似文献   

12.
岔巴沟流域不同下垫面对降雨径流关系影响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不同下垫面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选择黄河岔巴沟流域,采用野外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降雨实验,针对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下垫面覆盖度以及不同的处理方式等情况下进行了水文过程的实验研究,并对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耕作措施、降雨径流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下垫面对径流系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黄土沟壑地区的降雨径流关系有很大影响,其中耕作措施的使用对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远大于地表覆盖率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地表覆盖率单因素变化时,稳定产流时的产流量变化不超过10%,而当采用耕作措施进行单因素分析时,稳定产流时的产流量大于20%。在相同雨强下,草地与裸地的出流量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草地的出流量约为裸地出流量地50%,草地与裸地对降雨径流关系地影响差异较大,在小雨强的时候,草地对降雨有较强的滞留作用,随雨强的增加,这种功能明显减小,而裸地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姜盈 《科技通报》2012,28(3):12-20,93
用1961-2008年的浙江省各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1961-2008年发生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近50年来浙江省持续性暴雨的主要特征。在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造成浙江省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归类和研究,本文将浙江省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分为:(1)热带低压类;(2)西风带类两大类。结果表明:(1)浙江省持续性暴雨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和秋汛期,浙西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多于其他地区;(2)热带低压和西风带低槽、高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是导致浙江省持续性暴雨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其雨带位置的分布与系统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降水强度的分布随着影响系统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台风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浙江省自动雨量站网的分钟资料,用最小二乘法为影响舟山的每个台风降水找到z_R关系,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正.应用此关系对台风"麦莎"和"卡努"影响期间对舟山区域的降水量分布情况进行估测,得到了降水量估测分布图.同时,将台风"卡努"影响期间的舟山自动雨量站网的实况雨量、修正前的估测雨量和修正后的估测雨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Z-R关系.对于雨量的估计有一定的放大,而使用修正后的方法得到的降水量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运用旋转主因子分析(REOF)方法对1961—2005年浙江省38个测站的汛期降水量进行了客观分区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梅汛期和台汛期降水量可分别划分为4个区;梅汛期区域降水分布以浙西南区最多,浙东南区次之,浙北区和浙中东部最少。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且有西部多于东部的分布特征。降水主要由西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造成的。台汛期区域降水分布以浙东南区最多,浙北区和东部沿海次之,浙西南区最少。降水量由西向东有明显增多的分布特征。降水主要由热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造成的;近45年来各区域汛期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梅汛期除了浙北区的降水量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以外,其他区域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台汛期在浙东南和东部沿海区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他区域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9-2011年秋季9-10月陕西96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湾潜热通量与陕西秋季降水的关系,指出了影响陕西秋季旱涝的热源关键区域,并就其影响陕西秋季旱涝的成因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陕西秋季降水与孟加拉湾主体海域的潜热通量变化为显著负相关,当该海域潜热通量偏弱时,乌拉尔山高压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孟加拉湾至青藏高原南侧多低槽活动,形成了有利于陕西秋季降水的环流形势,同时,陕西地区的偏南水汽输送增强,大气辐合上升运动也增强,陕西秋季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孟加拉湾上一年冬季、当年夏季的潜热通量大小与秋季的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该海域上一年冬季、当年夏季的潜热通量强弱可以作为预测陕西秋季降水多寡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主城区降雨侵蚀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根据重庆市自建气象站以来的降雨过程资料(1954~2001),对重庆市主城区降雨侵蚀力(R)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5月~9月,48年里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值变幅均较大,但从整体上来看,趋势保持平稳,其离差系数Cv和变化趋势系数r值分别为0.65和0.061; 研究区次降雨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月降雨量与月降雨侵蚀力均呈乘幂关系,而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呈现指数关系; 为了解决在降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对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文章利用不同的降雨资料与侵蚀力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合研究区的两种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  相似文献   

18.
张晓红  陈兴  罗连升  靳莉莉  王皓 《资源科学》2015,37(10):2051-2058
利用淮河流域1960-2008年141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以及王家坝和吴家渡水文站的日实测流量资料,分析研究时段内淮河流域面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的响应,初步探讨实测径流量与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60-2008年淮河流域面雨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淮河流域面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且年际变幅大,区域差异明显。与面雨量相对应,淮河中上游主要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存在明显年际震荡,这种年际差异在淮河中游更为显著,水资源更加不稳定。近50年来淮河中上游径流量变化趋势和其汇水区域面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降水是影响该区域实测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实测径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丘陵区的油松、侧柏和刺槐等森林植被显著增加了区内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20.
葛小清  王叶仙 《科技通报》1998,14(3):164-169
用线性拟合方法,对1950 年至1996 年浙江省10 个气象代表站的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省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2)3 月的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呈较明显的增多趋势;(3)5 月的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4)7 月的降水量全省部分地区呈较明显的增多趋势⒚总之,浙江省的降水在一年内呈现出一种时间上相对集中的变化趋势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