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劳创”)融合育人中不想“劳创”、不会“劳创”、不能“劳创”的难点,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同轴互融”的融合育人创新模式,以培育“劳创”文化、构建“劳创”学习、激发想“劳创”的动力;以培养“劳创”教师、开发“劳创”课程、培养会“劳创”能力;以打造“劳创”空间、建设“劳创”社团、打造能“劳创”平台。为解决高职“劳创”融合育人难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琰秋 《科教文汇》2023,(23):29-32
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的理念更新和模式转变,其最终的人才培养目的使得二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教育目的的互促性、教育方法的交融性、教育内容的互通性为二者的融合共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夯实国家创新基础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基于这一认识,以培育时代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建构了“三大任务体系”“三大实施体系”和“四大保障体系”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3.
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通过探索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产学融合等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失效分析”的各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引领作用,开展创新教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行动计划。以创新教育引领专业教学为切入点,深刻阐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的发展路径,将“专创融合”模式创新嵌入教师与学生成才成长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楹林  冯珊 《科技风》2024,(8):43-45
在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定位,分析了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二者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方面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认知融合、构建以“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的融合实践平台等路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以此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郑楠  王家烈 《科技风》2024,(8):46-48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专创”背景下重构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对于完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都有积极影响。文章通过论述专创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专创融合理论,结合高职专业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和强化教师培养等展开研究,旨在推进双创与高职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未能有效地融合专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尚有差距。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从3个角度提出了加强融合效果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刚  沈雨樨 《大众科技》2021,23(1):88-90
通过对旅游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资源及师资不足、创客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文章在厘清创客2.0概念及创客和创新创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共享、融合思维探索了“互联网+旅游融合创客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思维融合、平台融合、共享融合和内容融合的创客教育创新路径.本研究可为旅游本科院校创客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育人方式.”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杜占元:“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为基本方针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以充分确立,保障条件进一步夯实,公共服务的水平大幅度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基本形成.教育信息化对引领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十二五”末,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7%,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到80%,超过36%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化”,“化”就是重组与再造.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对教育的流程进行再造,对教育的体制进行重组. 2012年我国发布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各省市区也制定区域性规划进行落实.我们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在应用驱动方面,我们创造性地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机制创新方面,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形成了多方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灵活机制. 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定位在哪里?应该是“融合”,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不够等问题,分别研究机械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开展“互联网+制造”与机械类专业教育融合实践,提升机械类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项目质量,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选题向制造行业集中,助力制造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1)
在我国高校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还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尝试开展融合型的教育实践,这样才能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切实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现实问题,找准两者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付宗国  张译匀  吴宇 《科技风》2023,(14):59-61
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分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解决教育认识上淡化、实践上弱化、制度上僵化的难题,探索提出涉海高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路径:制定服务海洋战略的教育目标、构造海洋特色的培养方案、建立蓝色底蕴的课程体系、实施海洋风味的活动内容、建设海洋品格的师资队伍、搭建海纳百川的教育平台等,实现教育上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资源整合优化,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重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实践基地的先锋阵地作用,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教学项目“融合”“反思”“创新”的三要素和实施路径,真正实现了以“劳”育人、以“劳”树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有政治逻辑、教育逻辑和实践逻辑.两者融合是政策合理性和策动性的应有之义,是教育对象和作用相统一和互促进的内生动力,是实践上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外在表征.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系统,坚持教育定位与理念的相融相通、教学内容与评价的相互支撑、机构设置与师资的共建共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进路.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有政治逻辑、教育逻辑和实践逻辑.两者融合是政策合理性和策动性的应有之义,是教育对象和作用相统一和互促进的内生动力,是实践上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外在表征.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系统,坚持教育定位与理念的相融相通、教学内容与评价的相互支撑、机构设置与师资的共建共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6)
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从教育理念的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实践平台的搭建四方面展开研究,对促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莉 《科教文汇》2021,(11):13-15
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两种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实施路径。打破两种教育理念既有的藩篱,促进两种教育理念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各自的发展困境,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该文拟从二者的历史区隔、二者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二者融合的价值和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二者融合的理论和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网融合”战略促进了视联网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视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把IPTV应用到教育信息化项目中,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源源不断的渗入我国,而我国又缺乏系统的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及多元化思想教育方式。为了解决这一亟需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多元文化的创始者和推行者,特此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实践突破创新的策略,促使教师的标新立异完美地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的风范立足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世界。西方认定的“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相比对,两者虽都是“全球教育意识的产物”但又存在着个别的差异。随着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融合改进,试图通过本文对比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深入反思,以便更好地运用优势、摒弃劣势,并总结出融合两者优点的教育理论推行于新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模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