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何推进国际气候进程仍是摆在政治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被称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B计划的地球工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地球工程的可能影响、风险、伦理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在国际上引起很多争论.本文就地球工程的概念、特点、伦理问题和全球治理进行初步讨论,并提出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形势十分严峻,全球性环境问题与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围绕应对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各种制度安排迅速发展,对国际政治外交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全面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影响,讨论了科学技术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并结舍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科技应对策略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全球气候变化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就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随后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过程,最后,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碳税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碳减排问题,中国参与战略的立足点必须放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上,争取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气候变化作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环境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它不仅事关人类生存环境、经济发展,更是各国争夺未来发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     
《百科知识》2007,(12X):I0001-I0004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幅度已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将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将导致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和沿海陆地,大量的物种消亡,极端气候频发,沙漠化加剧,疾病流行等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是世界极端天气不断打破历史记录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我国能源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评价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政策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客观效果,并对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排放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未来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可能面临的压力,以及未来可能采取限控措施的代价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对我国能源战略有关政策提出了一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郑国光 《科学中国》2007,(10):17-20
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全球范围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中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明显增加,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很严重,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以IPCC为主流的观点认为,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但国际学术界对IPCC的理论和数据一直存在诸多质疑。本研究综述了当前对IPCC主流观点的主要质疑,希望可以辩证地看待气候变化,谨慎考虑CO2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从而对将来气候变化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估,采取更正确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9.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9,(10):102-103
全球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大气组成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3个方面。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球变化研究有四个国际科学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这四个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具有科学支撑的严肃事实,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巴黎协定》是国际合作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重要进展,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共识。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要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快低碳创新发展。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不断强化和实施,从而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全球增暖及其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全球变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剖析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适应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协调与系统性。依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系列国家报告,对近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有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镭  钟帅  胡纾寒 《资源科学》2018,40(1):1-10
近10多年来,全球变化已经成为了地理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全球变化影响下的资源利用问题对于资源科技工作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阐明了全球变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提出:① 全球变化不仅仅指气候变化,而且涵盖了由自然和人文因素所引起的全球尺度地球系统功能变化,存在极其复杂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过程;② 全球尺度上的变化过程已由过去的单一经济格局变动演变成经济、社会、政治、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多要素之间耦合或胁迫的复杂过程;③ 全球资源利用面临着七大共同挑战,新的全球资源格局逐渐形成;④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应对全球变化下资源利用挑战,应采取内外并举的双向战略,即对外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取得重大突破,力图构建新的全球资源治理体系,保障国际资源供给安全;对内积极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挖掘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的新动能,保障国家资源需求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如何理解全球化下这种新的全球分工体系,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基础上,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就浮现了出来。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从全球的视角来研究产业链条的空间配置,而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在空间上的分布又具有很强的地理集聚性,从而大多以地方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由此全球价值链对价值环节之间关系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各个地方产业集群之间关系的研究。地方产业集群之间的等级体系实际上是由全球价值链各个价值环节的等级体系所决定的。同时全球价值链条又有着不同的动力来源,而处于不同驱动力价值链条中某个环节的地方产业集群只有遵循该驱动模式下的市场竞争规则,才能获得正面竞争效应。最后本文还指出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地域差异性又为地方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托。  相似文献   

1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召开了"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为主题的第71次双清论坛。会议围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重要选择、全球实现控制温升2℃的目标各国面临排放空间不足的严重挑战、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凝练了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不确定性下的决策选择方法和评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技术创新、转移和竞争的规律、能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内在影响机制、低碳发展的规律性研究等,并就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中管理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建设能源与气候经济的基础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技术链的一个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荐其 《科研管理》2007,28(6):85-92,107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的发展逐渐由国内延伸至全球,全球价值链的出现是发达国家整合全球要素的结果。然而全球价值链背后隐含的是全球技术链,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智力资源,却又控制着技术链的高端,执掌产业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壁垒。全球技术链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呈链状分布。产业升级实质上是技术升级,分析技术链的分布与技术升级路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技术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产业技术水平,缩短产业技术差距,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7.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小成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09,27(7):1080-1085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区域响应机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可以从构成要素和网络结构两种视角进行分析,并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关联模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结构-功能模型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构建低碳知识生产机制、低碳创新学习与服务机制、低碳创新信任与宣传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全球变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海洋作为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起着关键作用。印太交汇区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热动力引擎所在地,其海洋状态及其变异在调节全球热量分配和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际海洋观测计划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在印太交汇区开展的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方面的国际计划,梳理该区域已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进一步量化我国自“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的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和丰硕的科研产出。结合近10年我国在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及科考调查取得的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未来在该区域加强深海观测,开展多圈层、多学科领域交叉合作的国际观测计划框架,突出顶层设计和中国在其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25-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66期"双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来自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名知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这一主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深入研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凝练和提出了"十二五"我国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研究中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