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图书馆馆员特别是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现有知识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混沌理论探索当前Web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管理的特点,尝试建立Web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行为模型和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动态管理模型,针对高校图书馆个体馆员智力向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管理转化过程,提出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管理实施策略,力争有效提高Web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组织的知识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职业阅读效用的定义,从其定义出发,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阅读效用的因素。并从馆员和高校图书馆两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馆员职业阅读效用的措施,以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知识转移机理与方式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洪升 《情报杂志》2007,26(1):94-97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转移对其增强竞争力变得十分重要。分析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形成机理,探讨了知识转移在馆员个体、团体、组织之间的活动方式,指出了传递媒介的正确选择也是影响图书馆知识有效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服务与读者互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应全  吴晓英 《现代情报》2010,30(3):142-144,147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不变的宗旨和永恒的主题,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环境下,构建馆员的知识服务与读者间和谐互动关系尤为重要。馆员和读者作为互动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只有达到传播知识服务目的的互动才是可行有效的。本文借助分析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特点,为推动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服务与读者间的和谐互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服务观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西明 《现代情报》2011,31(7):17-19
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真的会威胁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吗?本文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此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环境,使得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由文献组织观向知识服务观变迁。而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能力。只要高校图书馆适应图书馆环境的变化,确立正确的核心竞争力观念,引进学科馆员制,进行制度创新以培育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被互联网淘汰。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管理,要进行知识组织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化。  相似文献   

8.
安娜 《情报杂志》2015,(3):196-202
利用LIRSEL结构方程对陕西省高校509名馆员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图书馆组织支持感、高水平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馆员工作倦怠负向相关;女性馆员、青年馆员与图书馆领导更容易形成低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引发工作倦怠;从工作倦怠的视角揭示了图书馆2.0背景下陕西高校图书馆组织内社会交换关系的内涵。据此提出提高图书馆管理层专业技能素养,增强对馆员的工具性支持;为馆员营造支持性创新氛围;根据陕西省实际情况和本馆具体情况,构建积极的高校图书馆员2.0情绪管理体系等具体改善馆员情绪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究社会环境新变化对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环境扫描法,对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发展现状,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设计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白庆珉 《情报杂志》2005,24(4):30-32,35
分析了图书馆管理的环境因素,指出与知识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知识管理将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主导模式;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了设计,指出图书馆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目标,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管理分组织、团队、个体三个层面,通过馆员队伍建设、基础结构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四个业务过程来实现,实现知识管理有知识生成、存贮、转移、共享、创新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邹波  张巍  王晨 《科研管理》2019,40(1):32-41
吸收能力是如何从个体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直是理论关注的焦点。与既往研究采取相对静态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基于个体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个体间知识共享是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275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本研究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知识交流平台和组织共同愿景正向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组织决策集中化程度负向影响组织吸收能力。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的组织记忆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田也壮  齐中英 《情报科学》2005,23(9):1297-130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的有效管理在未来业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组织所拥有的知识资产的总和可以被看作是其组织记忆。本文研究了组织记忆与知识管理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组织记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知识管理可以推动组织记忆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从管理与知识有关的事务、管理与人有关的事务和管理与组织有关的事务三方面来提升组织记忆。  相似文献   

14.
知识治理是指从组织战略出发、运用一系列治理手段作用于知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安排,其强调提升知识过程的组织能力。知识治理超越了知识管理的范畴,为组织与知识之间的衔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当前知识治理仍处于研究初期,急需对知识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理论架构形成一致认识,以搭建知识治理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知识治理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知识治理的源起、理论基础以及内容要素方面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知识目标、知识治理手段、原则、对象与绩效的知识治理研究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知识治理研究的深入探讨提供导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项目导向型企业知识共享主体以及共享路径的基础上,对其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导向型企业的知识共享障碍主要表现在个体与个体、团队与团队以及个体、团队与组织等3个层面。为解决项目导向型企业中知识共享的障碍问题,从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制定制度保障和营造欢快、信任与合作的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魏江  刘洋  赵江琦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37-1245,1172
服务模块化推动了企业知识显性化与个人知识结构化,进而推进了专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研究并没有指出什么情境下模块化主要促进企业知识显性化,什么情境下主要促进个人知识结构化。本文基于知识创造理论,在专业服务业情境中探索了服务模块化与知识编码化的影响,以及组织整合对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业服务业的层级整合会正向调节模块自律性与个人知识结构化的关系,而功能整合会负向调节模块自律性与企业知识显性化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用户在数字图书馆情境下知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我国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促进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用户的调查数据,借助二元Probit模型,通过设定假设变量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从个体特征、组织特征、环境特征和要素特征四个方面分析团体科研用户和单体科研用户在科研过程中知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两类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内在异同。[结果/结论]两类科研用户知识采纳行为都受到个体受教育程度、科研活动的研究范围、组织的研究预期以及技术环境的显著影响。基于加强科研创新角度提出提高科研人员受教育程度,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保障科研团队人员的流动与更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郭文臣  陈安琪 《科研管理》2022,43(11):191-199
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组织人力资本近年来得到持续关注。为了厘清组织人力资本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本文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147项研究、151个独立样本中的606个效应值。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以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组织特征(包含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支持),团队特征(招聘实践、培训实践、竞争性薪酬、绩效反馈、内部晋升、员工参与、共享机制),个体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态度);组织人力资本也从两个层面对组织和个体产生影响,即组织人力资本在组织层面推动组织绩效、组织创新、组织学习、竞争优势,在个体层面助力个体行为、个体绩效、职业生涯发展等。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组织人力资本形成、发展与转化的作用机理,由此推进个体与组织之间良好的正向动态循环,持续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为组织人力资本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创造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对创造动机在组织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传导过程进行分析;借鉴知识创造的转化模型,构建了个体想法产生向组织想法产生的跃迁机制;依据组织创造力的交互作用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创造力形成的主要组织及环境因素,最终系统性地构建了组织创造力的余弦式周期形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席酉民  郭士伊 《预测》2008,27(2):1-7
不同的组织成员具有怎样的结构关系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创新的组织——这一经典的组织管理问题,在当前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下需要重新思考,因为由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成员的传统结构成员关系模式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下日益限制成员潜能的发挥和影响组织性能的改善。本文利用"质"和"构"等概念,先重点分析了组织的成员要素与成员间要素及其各自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然后把结构和成员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明确地区分为:同质异构、同质同构、异质异构、异质同构等四种基本要素配置类型,初步分析了每种类型对组织协调性和创新性的影响。最后说明了这种分析对组织研究的意义,以及未来研究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