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在进行工业生产.发展经济。用快速翻新的科技手段培人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给自然造成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合理而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防治大气污染,以人为本,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问环境,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子刊、后代造福。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进行工业生产,发展经济,用快速翻新的科技手段给人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给自然造成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合理而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防治大气污染,以人为本,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环境,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子孙后代造福。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水资源危机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生存,本文就如何利用经济手段高效配置水资源和水资源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来临之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为规划出一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道路,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然而人类对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约束自己的行动,改变传统的观念,探索科学的途径,创造全新的技术,以使自然资源得到正确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决定,在环发大会后很快编制了《中国21  相似文献   

5.
张文开 《资源科学》1997,19(2):67-73
武夷山市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久负盛名。本文根据自然资源的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的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的关系等,在武夷山市划分出旅游资源保护核心区和旅游资源保护相关区,并提出以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定义社会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实质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杜绝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为人类的世代生存和文明进步奠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已成为21世纪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管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综合管理的必要性来源于农业自然资源的自身特性、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基本方式以及人们管理资源活动的错综复杂性。本文讨论了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的具体内涵和实施的相关问题,管理的要点是掌握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生产能 农业自然资源、资源管理、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云南省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傣族,通过对动植物的崇拜以及受民族宗教信仰、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伦理道德等的影响,产生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生态意识,形成了具有鲜明传统民族特色的人工种植农林生态多元组合结构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类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但近年来对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垦,已对其传统农林生态结构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亦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环境要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社会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土壤这种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壤学科的老师们多年来致力于森林土壤与生态研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他们心目中,苦心钻研是为了环境的保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现在的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势,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于繁衍,所以保护与发展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协调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保护环境中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森林资源是现在不可缺失的自然资源,由于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导致很多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已经成为缓解资源危机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目前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他们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从保护对象,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等方便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并得以接受的背景下,自然资源法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法律"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海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海岛地处我国海域的北端,受沿海区域开发的影响、海岛自然资源的开发正全面开展,其中海岛的旅游的资源独具珍奇性,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的生态旅游内涵,海岛生态旅游的群体性、互补性明显、在海岛旅游开发的初期阶段,通过逐步引导、规划,形成海岛生态旅游体系,这对海辽宁海岛、生态旅游、开发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中国湿地类型多,包括《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另外还包括青藏高原湿地,共计38种。湿地面积大,据最新统计,总面积约7 969 ×104 hm2 ,包括人工湿地3 447 ×104 hm2 ,自然湿地4 522 ×104 hm2 ,居世界第三位。湿地中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水资源,而其本身又是重要的土地资源。湿地在调节环境,保持小气候稳定,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湿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珍稀动植物种类、数量不断下降,湿地污染、破坏严重。湿地资源到了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的时候。本文在全面研究中国湿地资源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最后提出湿地保护及其对策。意在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使得湿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造福于后世。  相似文献   

14.
略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吉义 《资源科学》1998,20(2):28-33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经济等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转、资源开发伦理等指导思想与原则,系统的区域开发布局与战略部署等总体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开源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保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完善配套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系统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明森 《资源科学》2000,22(4):78-82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地势高亢,生态环境独特而又脆弱。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其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弱,故高原原始自然面貌基本完好。但是最近数十年间,局部地区的水、土、生物与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使部分资源质量下降,也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趋于恶化,诸如草场退化、森林减少、荒漠化土地增大以及一些主要城乡的三废污染日益严重等。所以,适当控制人口、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乃是协调人地关系,保护高原资源与环境,促使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青云  李金华 《中国软科学》2004,(7):157-160,116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环境和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经济要素,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思想或理念,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目标指引下,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了初步探讨。“粗放型”增长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不良后果,决定了它的“不可持续性”;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和基础条件。针对我国的国性,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的两个方面是: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科技进步能够解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本、人造资本相比,人力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根本、更有效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吉林省西部的天然草场是我国的优质草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草场面积在不断减少 ,平均年递减 4 5× 1 0 4hm2 ,而且草场的退化程度逐渐加剧 ,重度退化草场大幅度增加 ,产草量降低 ,草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不同年代草场资源调查 ,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草场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场综合治理与恢复应采取的政策、牧业管理、生态建设措施。通过对草场的科学利用、合理保护 ,可使退化草场得到改良 ,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生态学现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溥发鼎 《资源科学》2000,22(5):83-84
岷江上游按行政区划包括汶川、茂汶、理县、黑水、松潘5县,是羌族的集中分布区,藏、回兄弟民族聚居区,区内广漠的森林,本是岷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大自然保护屏障,然而这些林地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坡面上,由于长期过伐,森林的蓄水保水性能降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滑坡增加,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自1998年森林禁伐后,为该区生态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西部大开发中,区内的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有了好的机遇,但仍是一项长期系统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