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入探析政府财政支持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影响机制。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9-2020年的相关面板数据,构建以企业技术获取能力为中介变量的回归分析模型,对财政支持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支持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仅在东部地区由于区位优势而存在较高促进效应,而企业技术获取能力在财政支持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统筹区域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和重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对策建议,为支持与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成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从内涵、构成、特征和竞争优势四方面进一步界定了产业集成的概念,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集群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体现的特征,以竞争优势为度量指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规划出高技术产业集成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技术产业已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并日益发展。我国高技术发展虽说起步不晚,但是产业化进程缓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拉大。如何加快我国高技术发展的步伐,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美国、西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分析我国的高科技发展的实际后认为,建立以高校为中心的高技术产业集团是发展我国高技术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以高校为中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集团的基本条件。高技术产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理论、工艺和技术,是人类大量新知识和高技术的结晶。高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几项产品之间的竞争,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企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转化:技术战略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江  方新 《科研管理》2005,26(4):52-57
传统的企业战略研究集中在国家或产业层次上基于比较优势的竞争分析或者基于竞争优势的战略,而对于发展中大国场景下的高技术后发企业,如何把基于区位特性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基于企业特性的竞争优势的过程研究方面存在某种理论研究缺失。对中国本土高技术企业,从技术战略视角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理论缺失。研究表明,正确的技术战略分析、选择和实施架构,可以帮助本土高技术企业构筑、开发、部署和整合自己的技术资源,从而将在局部市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并进行有效战略管理,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产业情境和数字化情境的充分关注。基于综合优势理论,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探索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综合优势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系统经历数字化创新“蓄能期—赋能期—扩能期”演化;基于我国制度、技术、市场情境的特色驱动机制,系统沿着“主导优势选择—核心能力培育—综合优势形成”的战略路径循环发展;伴随主导优势“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生态系统”动态选择,系统依次培育了分布式创新、重组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并促进综合优势同步形成与持续演化。研究旨在推动本土战略管理理论创新,丰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竞争战略研究,并为新兴产业创新战略及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增加值贸易(TIVA)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的方法,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角度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计算增加值贸易核算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内增加值贡献度、RCA指数和GVC参与指数,以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GVC地位指数,更加准确地分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和文凯  曾晓萱 《科研管理》1996,17(5):53-58,64
大公司在成熟阶段的半导体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在专用集成电路方面中小型创新公司发挥其创造性设计及制造方面小批量、多品种和快速反应的竞争优势而蓬勃发展富有生命力.硅谷的的社会网络系统对中小型创新公司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时,既要建立规模效益好的大公司,也要注意发挥创新小公司的作用及培育社会网络,使高技术产业既获得规模效益又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郭庆兰 《软科学》1989,3(4):63-67
<正>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已将高技术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军事、政治、经济竟争的主要手段。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可以看到:今后世界各国军事的对抗将转移到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的竟争实质是技术的竟争,创造力的竟争,而且突出表现在高技术的竟争方面。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取得优势,就必须在高技术上占有优势。而高技术优势的获得,势必要有资金的有效推动。因此,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高技术产业金融机制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一、我国国情分析高技术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的。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点。其中主要不同点之一是:高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型企  相似文献   

9.
方毅  林秀梅  徐光瑞 《软科学》2010,24(3):56-59
通过相对出口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衡量了我国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位置,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评价了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找出影响竞争力的三大因子:规模产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通过对比与发达省市的差距并结合东北三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为全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与学术研究的热门。为了探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本文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以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三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大学科技园的有机联系,论述了产业集群在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优势和意义,并以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以产业集群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利用2008-2012年的数据测算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分析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情况是合理的;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动态变化,变化情况受周边地区的影响;广东省是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江苏、山东和河北次之;沿海三大直辖市在高新技术竞争力方面表现平平;浙江、福建、辽宁、广西四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研讨会围绕产业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范式、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推进了产业哲学研究的进展,开拓了产业论与产业创新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为案例聚焦城市尺度分行业高技术产业集聚机理研究,对分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创新地理视角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经验研究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与空间依赖效应,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城市创新型空间出现网络化布局的新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与经济基础、劳动力规模等传统区位因素有关,创新氛围、协同功能对创新集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应当更加重视城市高技术产业微观集聚规律,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与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火炬统计以及广东省高新区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经济、产业、科技、企业等方面对全省2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云  杨宇  刘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96-1806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不足,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产业创新需求。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促进科学研究基础与产业创新需求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对大湾区科技、产业和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0个产业的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协调数据集和关联度指数、相对发展度指数等,厘清了199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演变和交互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的协调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各产业的协调水平呈现出差异性。文章关注的10个产业中,通信技术、集成电路已达到优质协调水平,海洋工程装备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他产业均处于良好协调水平。科学研究的规模优势与竞争优势对于协调水平提升具有动态性,这启示要注重结合创新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高度关注原创性和引领性,着力形成区域科学研究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