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动态能力的维度: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态能力的定量分析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难点议题。本研究依据相关文献,设计了一套动态能力测量量表,并以此检验了本研究所构建的动态能力五维分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可以划分为动态的信息利用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内部整合能力、外部协调与资源释放能力这五个维度。在对动态能力构成维度之间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动态能力培育的路径,以期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知识获取与感知适应能力、知识整合与动态学习能力、知识创造与持续创新能力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知识流动与企业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模型。通过苹果公司案例,证明知识获取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来源,知识整合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导向,知识创造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4,34(2):18-2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知识整合日益成为CDRS组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CDRS知识整合和动态能力理论分析,构建基于动态能力的CDRS知识整合模型,详细地探讨动态能力、知识整合平台、知识整合能力和运行机制诸要素间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动态能力、CDRS知识整合与服务创新绩效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获取动态能力和全面提升CDRS组织绩效提供可供选择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22,(1):126-131
结合质性和量化方法对平台生态系统健康性进行测度研究。首先,运用扎根理论、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方法,基于理论抽样原则选取移动通信服务、电商及高技术制造业的15个平台生态系统,获取一手和二手数据,界定平台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内涵,提取其刻画维度和题项,开发测量量表。进而,基于324份问卷调查数据对初始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4维度、15题项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5.
 知识获取、整合、创造等知识管理活动对新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学习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保障机制。构建了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新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东北三省的290个新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对新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正影响,组织学习对知识获取、整合和创造均具有显著正影响,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正向影响知识创造。但知识创造对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未被支持。说明在强化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同时,新企业急需提高知识创造能力,并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组织学习的相关文献梳理,并结合集群企业的实际状况,将集群企业组织学习按照逻辑顺序划分为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消化以及知识创新。采用多个集群企业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18.0和AMOS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对集群企业组织学习中知识获取、知识消化及知识创新3个变量的划分与测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胡钢  曹兴 《科研管理》2014,35(9):98-105
以知识观理论为出发点,研究动态能力对企业多元化的作用,并建立二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动态能力对于基于创新的多元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对基于复制的多元化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与知识创造能力对多元化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对知识整合能力间接起作用。特别的,知识吸收与知识创造能力对基于复制的多元化没有直接作用,必须通过知识整合能力对基于复制的多元化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天颖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51-1556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初步确立了员工知识学习绩效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结合访谈及开放式问卷所搜集的员工知识学习绩效测度条目,编制了员工知识学习绩效问卷。该问卷在5家企业中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修订问卷,重新选取73家企业的员工进行了测试,获得了517份有效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员工知识学习绩效结构模型是由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吸收以及知识创造构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认与完善了该因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驱动的视角,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环境下大数据能力、知识整合对公司创业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310份公司创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大数据资源获取能力与分析整合能力对公司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大数据洞察预测能力对公司创业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大数据资源获取能力与分析整合能力对知识获取、知识融合、知识重构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大数据洞察预测能力对知识获取和知识重构没有显著影响,对知识融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知识获取、知识融合与知识重构对公司创业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视角下知识融合在大数据能力各维度与公司创业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知识获取与知识重构的中介效应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员工个体的视角,对知识工作结构进行量表开发和验证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征求专家意见和员工访谈,将知识工作结构的构成维度分为完备度、精细度、有序度、创新度和有效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开发知识工作结构量表,共包括20个题项,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评估等验证量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沈克慧 《科技广场》2012,(6):165-171
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并以动态能力作为知识管理和组织绩效中介变量,分析动态能力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揭示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选取了6家电子通讯类企业与6家制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次研究对探讨动态能力培育路径以及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Knowledge assets have become relevant to every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 since they are the most valuable product and production means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But measuring intangible asset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The emerging knowledge-based view is still far from being 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are faced with knowledge-based value dynamics, changing environments and uncertainty. Knowledge assets are embedded capabilities in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or societies.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design of artifacts that enhance Intelligence Capital. Intelligence, understood in a comprehensive manner, is a knowledge asset that leverages adaptive capabilities through information gathering, sense-making and adaptation. From this approach, developing Intelligence Capital means to increase adaptive capabilities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supported 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knowledg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pply the Intelligence Capital framework to 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e at the Tecnologico de Monterrey. It is expected that through this intervention, Intelligence Capital capabilities of this Centre can be assessed and managed. This model is an innovating proposal that deals with Capital Systems, adaptive capabilities and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协同影响,并以知识基础理论为基础探讨知识创造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机制对企业核心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结论对于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知识创造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内外部社会资本、以及内外部社会资本的协同机制对核心能力不同维度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指导企业利用其内外部关系提升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平台主导者的网络效应和赢者通吃效应致使平台依附型创业者在平台演化过程中不断面临角色冲突,创业者角色冲突势必影响到平台依附型新创企业绩效。平台依附型新创企业需要基于知识的关键能力实现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减轻数字平台演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308份调研问卷,运用SPSS25.0和Mplus8.0软件,本文探索创业者角色冲突对平台依附型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索基于知识的关键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业者角色冲突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呈负相关关系;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创业者角色冲突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独占能力正向调节创业者角色冲突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管理能力正向调节创业者角色冲突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新创企业的企业年龄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该研究结论可为平台依附型新创企业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卢启程 《情报科学》2008,26(3):448-452
在回顾动态能力理论发展,研究动态能力的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提出了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活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建刚  吴洁  张青  尹洁 《情报杂志》2012,31(2):114-118,147
在分析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分析得出知识流对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相互促进。三者之间的互动即知识流通过知识创新促进动态能力,动态能力通过反馈机制作用于知识流而对知识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其输出的创新性产出成果及提升的动态能力对企业的绩效和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这为企业如何通过知识流管理来形成与提升动态能力,并为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企业通常会建立不同以知识为基础的外部网络关系,为企业提供互补性的知识资源从而进一步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以创业者为调查对象,基于网络关系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将外部知识获取和反应型市场导向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实证分析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调节了外部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凡  王印琪 《情报科学》2021,39(7):83-90
【目的/意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信息进行聚类及预测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以航空公司客户信息为对 象构建出k-means,BP神经网络模型,对航空用户进行聚类及预测,实现用户的精准营销。【方法/过程】首先,对航 空公司的客户信息进行预处理,并根据信息聚类和信息预测理论,构建出k-means客户聚类模型与BP神经网络的 流失预测模型。【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在聚类模型上,k-means算法将客户聚为五类,实现了不同价值客户的 差异化识别;在客户预测模型上,BP神经网络的准确性更高。【创新/局限】本次研究将LRFMC模型引入到用户聚 类模型的实验中,使得模型泛化能力上存在了一定的局限,但也为该问题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知识、惯例和动态能力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探究知识和惯例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机理, 为组织动态能力的开发和更新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按照“知识—惯例—能力”的研究范 式,构建了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双重驱动下动态能力形成模型。通过剖析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的内在过程,进一 步揭示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结果/结论】在动态环境下,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共同驱动动态能力的形成。知 识创造为惯例变革提供关键知识资源;惯例变革是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创新/局限】本文剖析知识和惯例对 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基于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对动态能力形成的理论驱动模型,未来仍须对该理论 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和检验。  相似文献   

20.
王江 《科学学研究》2008,26(2):358-363
 在定义企业动态知识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分析和识别企业动态知识竞争力,构建了动态知识竞争力的识别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递进层次分析法”的动态知识竞争力识别方法。该方法从企业的价值链入手,从客户价值的角度,首先识别出企业的关键知识竞争力;再以延展性和独特性为标准,识别出核心知识竞争力;最后依据动态性识别出企业的动态知识竞争力。并举实例说明了如何应用该方法识别企业的动态知识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