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家高新区产业积聚度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独对国家高新区或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很多,但用产业集群的思想和理论研究国家高新区产业积聚度的文献却很少。本文首先回顾产业集群测算的常用方法,然后根据高新区的产业特点和测算目的,选择并修正了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区位熵系数法LQ (Location Quotient)。随后,分四步对高新区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1)选定测算聚集度的产业范围;2)明确四类测算产业的权重;3)计算产业积聚度;4)采用0-1方法处理,并排序。最后,根据积聚度的计算结果,把高新区分为四个等级,在每个等级中选择比较典型的高新区,重点分析影响高新区排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我国区域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的空间集聚和分类评价对区域经济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了有效的空间集聚和分类评价,得到了较SPSS聚类分析更为科学合理的结果;并将国家级高新区划分为四个高新区集群,针对每个集群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1,32(11):52-5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影响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发现科技投入支出强度等7个变量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产业集群度、高新区规模等5个变量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这种分析为通过影响相关变量的水平来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23,(11):76-77
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景德镇高新区”)成立于1994年,位于景德镇市西城区,是江西省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城市向西发展、工业向南聚集”的发展格局,高新区成为承载景德镇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力模型”的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构建了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模型,并对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我国国家高新区已进入六层分化的非均衡异动阶段,呈现出“三力”同步非均衡异化、发达→次发达城市依托选择、沿海→内陆空间层级异化布局的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均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我国高新区产业集聚内涵与实质的界定,引入带有科技进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的地理集中及其规模收益递增入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判定的模型框架,对我国部分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已具雏形并呈不断加强的趋势,但部分高新区产业集聚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力模型”的国家高新区发展非均衡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发展非均衡评价模型。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对54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国家高新区已进入五层分化的内外非均衡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高新区强弱水平空间非均衡的背景下,从国际创汇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四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分异评价模型,并对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已进入六层异化“橄榄式”非均衡发展阶段,整体呈现出东部一西部的空间强弱异化和高新集群带的区域联动集聚两大空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空间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司增绰  曹露玉 《科研管理》2022,43(5):113-120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整体看高新区设立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据高新区所属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所在地区和高新区自身所处生长周期不同,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二线及以下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显著,一线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不显著;初创期和发展期高新区设立有效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成熟期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加强高新区质量建设,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能仅依赖高新区政策,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知识产权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并在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体现较为明显。依据汤森路透全球创新100强报告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报告,亚洲的知识产权创造更加活跃,我国高新区的知识产权表现相对突出。基于2012年度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对知识产权与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初步判断其中存在相关性,但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充分释放知识产权这类智慧资产有利于更好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集群构建的广东高新区和专业镇提升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广东高新区和专业镇具有产业集群的特征,但与创新集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主要是分析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关系,借鉴美国硅谷创新集群的产业聚集互动、创新互动、价值链互动的特点,对照创新集群的标杆,提出广东高新区与专业镇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创新集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熵理论的高新区发展不均衡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从熵理论出发,把我国高新区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引入Theil不均衡指数,在高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定量评价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评价结果显示,在最初几年,我国各高新区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有较大改善,但从1998年开始,不平衡度又逐渐增加。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国外经验,就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当前经济地理、产业组织、战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剖析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过程,提炼出部分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过程模式———平行过程主导的产业集群创新过程模式,并总结出该模式下集群的三大特征:产业梯度分布呈梯形或金字塔形;集群产品具有强系统集成性;价值链为主导的联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品耀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企业都有充分的激励去建立和维护区域品牌,从而有效防止“柠檬”市场的出现,利用索洛模型,可以解释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航空产业与集群的内在创新特征出发,探讨了航空产业与集群式发展模式相耦合的内在属性及其治理逻辑,进而对航空产业集群的治理主体、边界、结构、机制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演进具有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基本单元,其群体行为主导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这种群体行为就是企业衍生和企业并购,构建企业衍生和企业并购的双螺旋机制模型,论文重点研究该机制对延长集群生命周期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根据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特征制定匹配政策,保证政策的阶段性、动态性、灵活性及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18.
苏李  臧日宏  田国英 《软科学》2011,25(3):84-87
借助空间集聚指数、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对2003~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集聚程度及集聚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集聚度较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各行业的集聚状况差异明显。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及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高且明显上升,而原材料密集型和原材料及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低且下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绩效呈两极分化特征,中西部地区明显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吴杨  倪欣欣  马仁锋  张文忠 《资源科学》2015,37(12):2362-2370
以城市工业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方法和GIS的最邻近点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通达性指数测度上海市64家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联动特征。这将为城市工业旅游景点开发模式选择和旅游线路设计提供空间决策依据,同时又有助于完善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工业旅游景区与毗邻地区的综合规划策略。研究发现:①上海市工业旅游资源总体呈弱集聚分布,旅游网络趋于环网型;②不同类型的工业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程度与连接程度不同,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度与连接度比工业企业景点、工业博物馆高,说明创意产业集聚区工业旅游发展成熟度要高于工业企业景点与工业博物馆,而后两者相较之下存在较高开发潜力;③上海市核心区工业旅游景区通达度较好,具有良好的联动条件与联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孵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协调的过程。阐明不同类型集群孵化创业人才的协调机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创业人才的成长,还可以使产业集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本研究结合产业集群各主体的作用特点,将集群创业孵化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三种类型,在武汉、温州、比利时鲁汶三个地区分别选取相应的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孵化系统的协调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系统协调的整合模型。研究结论为制定有效政策激励集群创业人才快速成长,加速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