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单(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的行业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群发性危机的行业负面溢出效应比单发性更强,企业声誉和伤害程度在单(群)发性对行业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但调节方向不同.在单发性危机中,企业声誉对行业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差异较小,伤害程度的影响差异较大;而在群发性危机下,企业声誉对行业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差异较大,伤害程度的影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检验"市场换技术"政策入世十年来的经济效果及其对产业安全的可能影响,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利用中国2004—2010年30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考察"市场换技术"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吸收环节的内外资技术差距、研发强度等因素对内资企业绝对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而竞争效应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这是外资企业市场不断扩大,而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吸收环节的通道不畅通是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3.
当外资企业在华的新产品研发周期确定时,FDI溢出效应越明显,我国相关竞争企业的模仿或自主创新能力就越强。外商为了谋求垄断地位,其在华开发新产品则倾向于短周期产品,并且主要倾向选择那些位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中、下游产品。企业的模仿或自主创新能力也受到我国引进外资政策的影响。引资政策越优惠,我国的模仿或自主创新能力就越受到抑制。模仿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东道国,流向该国的FDI技术溢出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9-2005年省际工业面板数据,对外资企业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外资企业对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经济发达程度也对技术溢出产生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当中外企业技术差距大于临界值时,技术溢出效应无法发生,而在技术差距小于临界值时,技术差距越大,溢出效果越显著;人均资本小的民营企业能从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中得到更多好处,原因在于这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变化,通过与外资配套加快了技术的溢出;外资参与程度越高,技术溢出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市场视角,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企业社会责任(CSR)负面事件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缓解效应。研究发现:CSR负面事件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道德型负面事件比能力型负面事件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消极影响更强;CSR负面事件对竞争行业企业产品市场的消极影响比垄断行业企业更为明显;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可以显著缓解CSR负面事件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BVD子数据库Zephyr2006-2014年数据,统计OECD35个成员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研究企业海外并购与母国技术进步问题,得出结论:母国技术进步源于本国人力资本存量、研发资金投入与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企业海外并购通过逆向研发资金溢出与逆向人力资本溢出方式带动母国技术进步,实证检验得出企业海外并购对母国技术进步影响显著,并发现母国人力资本存量与研发资金投入和企业海外并购之间存在"门槛关系",当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和母国研发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本存量跨越"门槛"后,母国对并购目标企业获得的先进技术存在"同化吸收"作用,反之,当其低于"门槛"要求时,母国对并购目标企业获得的先进技术存在"异化排斥"作用,因此,企业海外并购受到母国固有研发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致使企业的RD投入低于期望的最优水平,政府应对其进行补贴,但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存在明显差异,政府应制定差别化的最优补贴率,并引导企业在RD竞争或RD合作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主要采用博弈论的方法,以企业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市场结构的差异,着重考察4种不同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及其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为1,不管企业之间的研发方式如何(RD竞争或RD合作),都不会对最终的研发投入水平产生任何影响;而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为0.33,由于市场上仅有1家企业,因此不存在RD竞争或RD合作的选择问题。(2)在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应随企业数量的增加、溢出效应的增大而增大,即竞争越激烈、溢出效应越高,政府越应提高补贴率;而企业之间的研发方式选择主要与溢出效应有关,若溢出效应小于0.5,则企业应选择RD竞争;若溢出效应大于0.5,则企业应进行RD合作;若溢出效应等于0.5,则两种研发方式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10,32(3):478-484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富集省份,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文选择我国西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产业为研究样本,对我国西部能源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虽然都对关联制造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石油天然气产业对关联制造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是煤炭产业的5倍;②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同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影响是正的,煤炭产业的影响是负的;③能源产业的繁荣不可避免的对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以及科技的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但是能源产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会带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只要能源产业对制造业正面的技术溢出效应超过负面的"挤出"效应,能源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陷阱还是可以规避的。  相似文献   

9.
王军  青平  李慧超 《软科学》2015,(2):126-130
研究提出产品伤害危机后负面溢出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证实竞争品牌间负面溢出存在的非对称特点,并且验证了导致非对称效应的3个前置变量:品牌地位、品牌卷入度、品牌-自我概念一致性,消费者思维方式起到了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专利产出影响效应的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显示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通过竞争、示范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专利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高端技术的垄断,导致这种溢出会对我国企业的专利质量产生负向的竞争效应,从而阻碍了我国企业专利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1999-2007年制造业27个行业样本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的行业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的投资效率较高,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系数为正,但是其技术溢出能力水平低,容易形成技术壁垒,不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国内投资对行业生产率提高虽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其技术容易扩散,溢出水平高,有利于行业生产率进步;另外,FDI对行业生产率水平较低的行业正面作用明显,而行业生产率水平较高的行业,国内投资的负向作用降低效果大。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技术溢出通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滞后性的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通过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就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跨国公司的技术示范效应是一个逐渐递减的过程,而竞争效应则是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吴晓波  黄娟 《科研管理》2007,28(5):18-24,51
本文从技术体制这个新的视角,分析了影响FDI行业内溢出效应以及FDI技术扩散的因素。基于对我国28个制造行业1999年到2002年面板数据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对于FDI总的溢出效应,行业技术机会越少、知识基础越倾向于应用科学、行业的技术轨道流动性越弱,FDI溢出效应越容易发挥;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对FDI溢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独占性和外部知识可获得性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结果中并不显著。而技术体制对FDI技术扩散的作用则略有不同:技术机会、创新独占性和技术轨道流动性的反向作用在统计结果中十分显著,其他技术体制因素对FDI技术扩散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分析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一结论对我国的引资和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ODI与中国自主创新: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DI对母国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中国"走出去"过程中国家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ODI与母国自主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ODI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1991—200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ODI在整体上对中国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面的反向溢出效应,ODI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而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效应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ODI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提高我国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经典的AJ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引入滞后效应模型对其进行扩展,分别在古诺竞争和伯川德竞争情形下,对企业之间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和滞后效应进行对比分析。以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为样本,建立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就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企业存在同期正向溢出效应和滞后的正向溢出效应,而且同期效应要大于滞后效应,但滞后二期效应并不弱于滞后一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
马晶梅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97-1403
本文基于行业增加值数据,构建技术复杂度指数,将我国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及低技术行业。结果显示,仪器仪表、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通常意义的"高端"行业在我国实际上属于低技术行业。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2004-2011年全国、美国及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及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与国内非外包企业相比,外包企业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美国外包企业优势大于日本外包企业。此外,在低技术行业,美国、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低于其它国家外包企业;但在高技术行业优势却更强。(2)总体上,我国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且美国外包企业效应低于日本外包企业。在低技术行业,两国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其它国家外包企业效应为负,对非外包企业生产起到"挤出"作用。(3)我国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在低技术行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夏晶  牛文举 《科研管理》2022,43(2):108-117
    考虑两个竞争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非对称溢出效应时的最优研发投资策略问题。运用博弈论构建有无研发投资的模型并求解分析,揭示不同强度的研发投资溢出、吸收能力和研发成功概率等因素对竞争企业研发投资博弈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企业的研发投资溢出均较弱时,它们都会投资;一方的溢出较弱而另一方的较强时,双方将分别成为唯一的投资方和搭便车者;溢出效应中等时,它们或者都投资,或者都不投资;溢出效应均足够强时,二者都不投资。敏感性分析显示,企业会依据不同水平的产品差异度、吸收能力和研发成功概率调整最优研发投资策略。此外,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在两个企业都投资时最优,单一企业投资时次之,无研发投资时最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浪微博,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X银行信用卡"负面网络口碑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口碑传播者间的交互,不仅对口碑当事者带来负面影响,还会波及其所在行业与其他机构;中间中心性高的用户在负面口碑传播中具有"控制力";发表的微博数、关注的用户数、粉丝数越多,其在负面口碑传播中的控制能力越强,所起到的桥梁作用越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应对措施,如关注具有"粉丝数量多"等特点的重点微博用户等,为企业处理负面网络口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需求函数以及博弈理论,以"合作社+超市"为例,构建了分销契约和平台契约下的市场均衡结构,分析了市场竞争程度、溢出效应和平台使用费对契约选择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溢出效应的影响不同,当市场竞争程度增加,超市的偏好从平台契约转向分销契约;平台使用费是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如何将政府有限的R&D补贴资金在创新“主力军”(企业)与创新“国家队”(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最优”分配这一重要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构建涉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部门的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理论探寻政府补贴最优分配策略,探究行业规模、产研合作、技术溢出等一系列因素对政府R&D补贴制定和实施的影响。研究证实:只有当溢出效应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时,政府才会对企业实施R&D补贴,并且伴随溢出效应的增大,政府会提升补贴预算资金中向企业投放的比例;产研合作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的意愿,还有益于企业利润、消费者福利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较高程度的产研合作会增强政府向科研机构实施R&D补贴的意愿而降低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