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亚娟  林爱文  张二申 《资源科学》2021,43(7):1428-1439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宅基地大量闲置,合理重构宅基地完全价值,完善退出补偿定价机制成为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助推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从宅基地退出成本的角度构建了宅基地价值认知—边际机会成本分析—完全价值重构的价值评估体系。结果发现:①农村宅基地价值由自身价值、开发价值、权益价值与代际价值构成,宅基地退出时所失去的价值部分即农户损失成本;②利用成本损失来测算宅基地的价值,以边际生产成本测算宅基地开发价值,以边际使用者成本测算宅基地自身价值,以边际外部性成本测算宅基地权益价值和代际价值;③不同类型宅基地在退出时损失的价值不同,在退出补偿中需根据成本损失进行相应补偿;④宅基地边际生产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损失多以货币手段进行补偿,边际外部性成本以货币手段结合非货币手段进行补偿。基于此,探索了一种新的宅基地定价思路,提出了宅基地退出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曾先峰  李国平 《资源科学》2013,35(2):439-446
对使用者成本的准确估算与补偿是非再生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本文对传统的使用者成本法做了两方面修正:一是考虑了资源开采中的耗损问题;二是强调了通货膨胀对使用者成本的影响.采用修正的使用者成本法计算了1985年-2010年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使用者成本.研究发现,现行的资源税费仅能部分补偿使用者成本,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存在严重的跨代负外部性.要完全内部化使用者成本,煤炭的资源税费总额应由从量的9.2元/t提高至42.7元/t,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税费总额应提高至从价的21.06%.要对矿产资源的税费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在不增加矿业企业总体税费负担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税费的征收标准,以实现对跨代外部成本的充分补偿.  相似文献   

3.
资源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思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谷树忠 《资源科学》1998,20(1):16-22
资源经济学是资源科学中最富活力且仍在迅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它是边缘性学科,是典型的公共或政府经济学。具有人本主义色彩,在经济科学和资源科学体系中均占重要地位。资源经济学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和动态发展的哲学思维,注重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伦理思维,问题导向性的逻辑思维,以实证分析、规范研究和合理预期为特征的经济学思维。资源经济学具有以最优耗竭理论、稀缺理论、产权理论、代际分配、核算理论和资源效率至上论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资源经济学将朝着市场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的价值补偿模式及国际经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国平  张云 《资源科学》2005,27(5):70-76
清晰界定的产权是矿产资源价值补偿的前提条件.矿产资源所有者、矿业权人和资源所在地居民共同构成矿产资源的产权主体.矿产资源的价值由边际使用者成本(所有权价值)、边际直接成本(矿业权价值),以及外部损害成本(矿区居民环境权益)3部分所构成.矿产资源不同产权主体所代表的各价值组成部分的有效补偿,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补偿的主要形式是矿山地租,具体形式有权利金、矿地租金、资源超额利润税等;探矿权价值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补偿模式,加上政府的财税扶持,保证了矿业权价值的补偿.按照"污染者付费"规则,矿产企业负有向资源所在地居民进行环境损害补偿的义务,这种义务的履行依靠行政监管与金融安排等手段.  相似文献   

5.
使用者成本法及其在煤炭资源价值折耗测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国平  吴迪 《资源科学》2004,26(3):123-129
自然资源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因此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对其资本价值的损耗进行计算,这样才能得到反映国民经济真实水平的GDP,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得到的GDP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GDP。随着“绿色GDP”观念的深入,用于测度资源价值损失量的方法也逐渐成熟。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度量资源价值折耗的“使用者成本法”,并讨论其在实务上的应用。以我国1981年--2000年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作为对象,利用使用者成本法对其进行实证计算,分别计算了0%、2%、5%折现率下中国煤炭资源的资本价值损失量,并作图讨论了资源价值折耗变化的趋势,发现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价值折耗而未得到补偿,据此得出加快我国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的结论。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使用者成本法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资源科学》2011,33(4):736-742
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计算是绿色GDP核算中环境成本的关键部分。本文以黄河三角洲2003年-2008年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为对象,选择在贴现率为0%~6%的情况下,利用使用者成本法计算石油资源的价值折耗,研究发现使用者成本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使用成本对贴现率的选择比较敏感,随贴现率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在贴现率为3%和4%时,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折耗价值分别约为180亿元和122亿元,为使用者成本账户中较贴近现实的价值折耗数值。在贴现率在为3%~6%的范围内,价值折耗占净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30%左右。总体来看,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枯竭成本巨大,开发利用可持续性降低,并且未从国民财富中扣除,掩盖了经济真实的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贴现率计算成为了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在资源税改革中引入资源价值补偿方式,构建资源环境CGE模型,以2005-2009年数据平均值作为基础数据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将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以及我国的资源补偿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资源价值补偿标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相对于国外相对较高资源价值补偿,中国资源价值补偿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体现在资源补偿标准上,应在资源税改革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我国资源价值补偿机制,但同时在合理的资源价值补偿标准下,引入资源价值补偿机制能有效改善中国资源和环境状况,协调中国经济、资源和环境系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价值构成与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由于其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已成为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较高的投资成本使其在市场机制环境下无力与常规能源竞争,定价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自然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资价值的构成要素,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与可耗竭能源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替代条件,进一步论证了可再生能源价值的三个构成要素,并给出了每个要素的计算模型,完善了可再生能源价值与定价理论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飞  陈江龙  朱红云  金志丰 《资源科学》2010,32(12):2364-2370
本文以经典的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岸线资源的自然禀赋、岸线区位条件和岸线产业集聚外部性等表征岸线宜港空间成本-效益因子对岸线级差地租的影响,形成了基于级差地租理论的岸线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和开发与保护目标协调化的原则,以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首先甄别出镇江市岸线资源级差地租为零的岸线,并对其余岸线进行了分级评价,将岸线段依据开发价值进行排序,排序靠前的岸线段近期是建设开发和优化配置的重点,而开发价值较低的岸线段则应留待自然经济条件改善后进行开发利用。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镇江市岸线资源利用的时空系列,将为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依依  宋子千  张敏 《资源科学》2013,35(11):2194-2201
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旅游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将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激励,以调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旅游生态补偿成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较为系统地梳理与评析了旅游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研究内容。进而提出了补偿空间范围及其等级区划、补偿标准及其时空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补偿机制及补偿绩效等旅游生态补偿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可耗竭能源资源稀缺性逐渐被人们认可,征收资源租被认为是增强其开采和利用的有效手段。对能源资源租的归属问题、能源资源价格与资源租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解读;并且基于能源资源市场特征、开采者行为与资源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资源租不同存在情形以及其对能源资源有效开采期的影响,认为可耗竭能源垄断型开采优于竞争型开采,同时,资源所有者应该充分借助资源租的手段矫正开采者的开采动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资源税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立佳 《资源科学》2013,35(1):74-79
资源税的理论依据以及功能定位决定了资源税的改革方向.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对资源税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税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定位.作为税收的一种,资源税应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而不是财产权筹集收入的形式,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分析,说明了资源税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应该是外部性理论,而不是资源租、级差地租等依据财产权取得收入的理论.在资源税的具体定位的分析中,采用了资源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将使用资源的成本分为所有者成本、生产者成本、外部性成本,提出资源税应该定位在弥补资源消费量在不同代际分配不均的外部性成本上,而资源的所有者成本、生产者成本和外部性成本中的环境污染成本应该通过市场手段和完善现有制度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3.
高洪成  徐晓亮 《软科学》2012,26(5):36-40
资源价值补偿和资源税改革息息相关。资源税改革一直受到社会各方关注,但焦点多集中于如何提高税率,扩大税基,而忽视了资源税改革最重要的资源价值补偿问题。本文借鉴国外经验,在资源税改革中引入资源价值补偿机制,并构建资源环境CGE模型,研究引入资源价值补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情况。通过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在合理的资源价值补偿标准和政策下,引入资源价值补偿后能有效改善资源和环境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奕奕  唐培和  刘浩 《科技通报》2012,28(2):104-106
提出一种基于消费代价权衡的网格动态资源分配算法。算法利用模糊选择方法来建立一个消费代价函数计算模型,针对动态网格的拓扑图中出现图形拥塞等现象给出带权值的多参数消费代价函数,和实际数学模型及应用实例。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在网格规模较大且计算量较少的情况下选择一种代价最小的方案给使用户分配资源。  相似文献   

15.
高红蕾 《科教文汇》2011,(30):84-84
在新形势下,减少收费公路直至最后取消收费公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公路行业面临的政策风险很大。"费改税"后,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投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来实现,失去了用养路费收入作为担保向银行贷款的可能。那么如何合理优化公路建设资源配置,合理使用公路建设资金,减少资金使用中的错弊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摆在公路建设者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招投标管理工作和工程监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预算,使财务预算和经济责任有效结合起来,以便财务运行更趋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资源价值流会计是循环经济视角下管理会计学发展的创新。以钢铁制造企业为例,剖析了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准确核算循环经济活动的需要,分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钢铁制造企业的资源价值和资源价值流,建立钢铁制造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完善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理论。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税计征公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资源税改革试点,掀开了我国新时期矿产资源税改革的序幕,但新疆资源税改的计征公式难以推广到矿产资源其它种类,亟需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适意义的矿产资源税计征公式的新方案.论文回顾了我国矿产资源税改的历史,梳理了矿产资源税计征的理论依据和计征方式,评价了新疆资源税改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我国国情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重新设计了覆盖我国矿产资源不同种类的资源税从价计征公式,期望对即将在西部地区并最终扩展到全国的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崔丽  雷婧  张璐  崔敏杰  闫红月 《科研管理》2021,42(4):180-190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价值主张精确地传达产品的价值优势并指导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促使企业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获取竞争地位。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透过企业资源配置现象的典型案例构建理论框架,剖析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的互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理及其演进过程。研究表明:(1)在不同情境因素的诱发下,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快速互动调整达到相适配,进而保证价值主张的有效性并促使能力发挥到极致以完成预期目标;(2)企业依据价值主张提炼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并由与价值主张相匹配的动态能力作为支柱性要素对资源进行改造利用,使资源配置在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的作用下表现为“简单拼凑式-探索开发式-协奏共享式”的演进过程。本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通过清晰的价值主张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以获取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