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以下简称为"海北站"),始建于1976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区门源县境内。1978年,该站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属台站,2000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试点站,2002年加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2006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研究站,2013年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和高寒网。海北站代表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强  相似文献   

2.
民航导航台站地处航线上,严格按照场地环境的保护标准进行选址和建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经常发生影响导航台站场地电磁环境的事件,严重影响了航路上的飞行安全。本文从基层员工的角度,从民航导航台站场地电磁环境的破坏特点谈到了台站电磁环境保护的措施,提出了重意识、抓管理的思路,对民航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地铁站点选址具有较大的意义,好的站点选择对乘客人流的分配、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交通的缓解等具有较大的优化。本文以实际案例分析,根据站点的详细概述,确定站点具体位置的选择,做好相应的线路规划,通过换乘站选址方案量值计算,将数值标准化后对构建的地铁站点选址进行模型的评价,以此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即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是我国历史最长的专门以冰川为主要观测、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该站的基本站地处中国天山中段北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境内。天山冰川站于1959年由已故知名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创建,1982年进入世界冰川监测中心(WGMS),198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对外开放台站,1999年经科技部遴选,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野外试点站,2006年经认证后进入大气本底与特殊功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列,在国家站系列中的名称为"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13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创建的全球冰冻圈监测网络(GCW)的首批站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要地阐明了生态研究网络、网络信息系统、台站信息系统的提出背景及其基本含义,介绍了几个与此有关的国际项目,然后着重探讨了台站信息系统的特点、功能、结构、建立模式以及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在此基础上,以千烟洲农业生态站为例,建立了一个农业生态站信息系统的系统原型。由于台站信息系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简称"高原冰冻圈站")于1987年由中科院正式批准,由原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所和原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联合筹建,当时定名为"青藏高原综合观测研究站"。2001年成为中科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网络野外台站;2004年,由中科院批准更名为"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2005年经科技部遴选,成为国家级特殊环境与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被命名为"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9年度荣获第一次"全国优秀野外科技工作集体"表彰。高原冰冻圈站是全球针对高海拔多年冻土监测研究的重要平台,也是"国际全球监测系统"中"多年冻土温度监测网"(GOSGTNP)、国际多年冻土协会活动层监测网(CALM)以及国际雪冰冻土数据网络中心的相关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邓坤枚 《资源科学》1997,19(1):61-66
本文阐述了研制“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台站森林分布图编制范围”的重要意义与途径,同时,以鼎湖山站为例,依据“规范”对图例系统和森林分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神东圣圆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海勒斯壕集运站为例,对煤炭集运站设计工作中建设规模、工作制度、选址等问题做了简要的介绍,对集运站中受煤、储煤、装车等几个主要的作业环节进行了方案对比。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呼和浩特区域自动站统一数据收集平台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处理方法,为台站业务人员准确判断故障现象并排除故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地铁站点客流的需求特征,是是进行客流组织、提高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望春桥站和西门口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站点周边用地和客流调查,得到了该地铁站点区域的客流吸引特征,主要包括地铁客流产生特征、地铁客流接驳方式选择特征、地铁站点客流吸引范围特征等,以期为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客流提升策略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解决大学校园公共自行车站点选址问题,分析和总结校园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影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通过结合实例,运用模糊评判法对预设站点进行评判。本文研究内容为今后校园内部区域规划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提供可靠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研究员立足构建青藏高原多圈层、立体式研究的野外监测平台和有特色、高水平的实验分析平台,克服高原艰苦的环境条件,开展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取得了大量丰硕成果,为推进我国青藏高原研究学科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他不遗余力开展青藏高原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建设工作,为促进青藏高原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研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科协最新一届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中,朱立平研究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信息环境和数字科研模式下,野外台(站)研究领域知识信息环境急需得到改善和提升。本文针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野外站(点)集成知识平台建设必要性、意义、内容、目标、团队、子项目建设、建设成效等进行了论述。期望呈现给大家一个全新野外监测站群组集成知识环境,为今后更好地在野外台站开展学科信息服务提供参考,为生地所的"一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工作分析、职位评价和职位分类同属工作研究,都是现代企业建立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平台,是现代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但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各自的工作重心和侧重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散客化潮流中,充分利用地铁交通以缓解城市客流拥堵,对于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城市空间网络分析,以南京主城区为例,探讨散客化背景下,地铁线路与站点在旅游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发现:①地铁更适合市内短途自助游;②线路与站点的布局满足散客在老城区与过渡城区的自助游需求,但难以满足外围城区;③吸引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人口密集、旅游资源富集的老城区,中介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浦口与六合交界的过渡城区,紧密度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鼓楼、玄武与秦淮交界的老城区;冗余度较大的站点位于过渡城区中走向较为曲折的地铁线路上。④中转站的吸引力、紧密度与冗余度普遍优于一般站,部分一般站中介力较高。据此提出建议:①外围城区开通地铁站点与景区间的公交专线;②旅游旺季增设旅游专列地铁,充分利用公交的分流作用;③配合使用非轨道交通,避免冗余地铁轨道,缩短行程;④将部分一般站升级为中转站,减轻热门线路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由中科院组建。CERN的建立是我国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工作的一次飞跃,它克服了单个生态站监测和研究的局限,使得在国家尺度开展生态学对比研究和综合研究成为可能,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科学数据。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CERN的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CERN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我院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共同发展的成功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日益显著,多年冻土变化对生态、水文、气候和工程建设的影响日渐突出,多年冻土的长期定位监测和大范围野外调查已经成为冰冻圈、生态、水文、气候和寒区工程建设等方面深化研究和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大需求。中科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简称"高原冰冻圈站")自建站以来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进行了长期连续的监测和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多年冻土水热状况的变化机理、模型模拟和生态效应综合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高原冰冻圈站积极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规范了多年冻土野外考察和定位监测的方法,建成了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年冻土综合监测网络;系统地开展了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温度、厚度和地下冰空间分异规律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和多模式比对,发布了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高原多年冻土温度、厚度和地下冰的空间格网数据。基于长期监测数据,构建和改进了适合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一维热传导模式和陆面过程模式,定量评价了过去30年来高原尺度多年冻土的变化及物理机制。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青藏铁路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域气候模拟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同时也面向国家需求和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推动决策咨询服务。有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生态和土壤有机碳氮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为未来地球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和地球系统模式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本底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研究武汉轻轨一号线客流量分布规律以及运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对采集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轻轨沿线25个站分为大站、成长型站点、中站、小站四类,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其次,根据客流分布规律,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以乘客等待时间总和的期望值最小化为目标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研究得到不同时段的最优发车间隔;再根据搜集站点不同时段的乘客全部完成上下车所需时间的数据,建立了基于区间估计理论的估计模型,求得高峰段和平峰段停靠时间的置信区间来估计停靠时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般站自动站单轨运行期间的报表预审,分析其预审特点,根据台站工作实践,介绍地面测报月报表预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