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彩霞 《科教文汇》2011,(29):36-36,42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包头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彩霞 《科教文汇》2012,(3):12-12,2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在全国广泛开展,实现培训的实效性是教育技术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本文从培训管理、培训的方式和考核评价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率,我们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教育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使得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李乐乐  王增虹  杨风梅 《内江科技》2011,32(11):190-191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学员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通过培训将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促进教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本文对聊城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及分析,为以后更好的开展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永贞 《科技风》2023,(20):41-43
随着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推动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课堂的组织者、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实践者、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者,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需求,分析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探讨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方政 《科协论坛》2007,(5):147-148
新课程改革、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现象的复杂性都要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技术,追问教育意义;应根据教学生活世界的问题、困惑,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性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经教育教学一方面对于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在财经教育教学中很多理论需要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高效利用。但是由于各学校、各地区的财经学校教育教学有着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很难形成一个公认的公用的实践体系,而且地区间计算机设备和技术资源的情况受到地区经济等的限制,无法在财经理论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扩大有效教学,其中管理机制等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积极且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资源,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程从建设阶段转入教学应用阶段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安阳、鹤壁等河南省8个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建设与有效利用,加快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进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是21世纪教育所呈现的新特点。网络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这一媒体手段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为什么要建设课程资源管理平台,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内容、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以及研究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构建校园网络 开展师资培训远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资培训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培训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很少,资金欠缺致使山区教师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缓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重组,使广大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接受到最好的培训,又会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减轻教师负担,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师培训形式.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教师进修院校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建网、建站、建库、建队伍"来积极构建自己的远程教育网络,开展跨越时空的师培师训工作.从而,在新时期发挥出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钱瑛 《现代情报》2015,35(3):50-56
在线学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优秀的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学校内到学校外,都史无前例地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如何让在线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以期望确认理论(ECT)框架为基础,整合社会化网络的感知兴趣、感知互动两个变量,加入内容驱动因素和学情定位认识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构建用户持续网络学习的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分析验证,研究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用户持续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目前发展迅猛的在线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砚哲 《科教文汇》2013,(12):162-163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诉求,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正在形成。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本人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结合物理教学实践,浅谈PowerPoint在中学教学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是培养教育技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之一。以CNKI为平台,利用SATI和Ucinet等工具,从基于CNKI的数据分析、文献关键词分析和文献内容分析3个角度,对近十年国内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进行统计及量化分析。针对目前培训现状及存在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模式、效果不显著、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探索有效模式、重视评价多样化、强化管理措施、加强资源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国家投入巨大成本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但就目前情形看,培训的效果却与培训要求结果相去甚远。运用绩效技术对培训过程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设计了一个配合解决方案的EPSS。  相似文献   

15.
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高校科技育人外部环境、政策支持以及校内科技资源,并将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作为案例高校。分别设计教师版与学生版高校科技育人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案例高校教师的科技育人理念认同、教学实践、科技资源教学转化、环境支持相关情况,以及本科生的科研需求、学习方式、环境支持相关情况。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科技育人政策关注度显著提升,但省级层面予以高校科技育人政策支持的细化程度不足,高校层面推动科技育人的措施不成体系,高校内部科技资源较为丰富但教学转化率低,本科生科研实践程度不足。最后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顶层制度设计、整合育人要素、革新组织架构、建设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高校科技育人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来文静 《科教文汇》2014,(18):146-147
农村义务教育存量资源是广泛的教育资源中具有潜在优势的现有资源。激活教育存量资源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使原来属于存量部分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办学效益最大化。农村义务教育存量资源激活目的便是达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教育存量资源激活必须将教育投入转化为教育产出。农村义务教育存量资源有许多尚未充分激活,如教育教学设施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潜能未发挥充分等。  相似文献   

17.
江勤 《科教文汇》2012,(32):13-13,15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代表和反映着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结构体系中的基石.随着国家“普九”战略的实施和巩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越来越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以之为牵引和突破,推动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围绕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通过对泰州市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和使用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业华  李晓庆 《科研管理》2013,34(8):123-129
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是先进制造技术(AMT)项目投资优化的关键环节。文中针对AMT项目多投入和多产出的特点,分析了影响AMT项目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类因素,构建了AMT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了AMT项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出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状况,并得到可以调整资源投入量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的结果。同时,根据敏感度分析结果,给出了影响企业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给开发AMT的企业提供建设性建议。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