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看,任何组织的知识实际上由四类知识构成,除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还存在模式知识和关系知识。以各类知识的流动和相互转化为基础,知识创新的过程可以分为生成、转换和集成三种路径及多种具体途径。对这些创新路径及其特性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企业合理选择知识创新的具体战略。  相似文献   

2.
论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建梅 《情报杂志》2004,23(9):27-28
知识转换是知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知识转换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分析了知识转换的内容及意义,提出了知识转换的三种形式,并对影响知识转换的因素作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践社团,提出了一个知识转换与知识共享、创新的分析框架和方法.首先在综合国内外实践社团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践社团与组织持续学习力,以及影响知识转换的关键因素,结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知识转换、流动的生态空间模型,并引入生态能值作为实践社团知识转换测算因子,从而为组织知识转换与学习能力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知识创新、知识整合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组织内部知识创新与知识整合的关系;指明了组织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特征突出表现为复杂性、分散性和粘滞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面向知识创新的组织内部知识整合具体动因主要有三点:知识整合是组织知识创新得以持续的根本保障;知识整合是组织知识创新过程实现协同的关键;知识整合是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团队知识交流的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俊  朱小梅 《科研管理》2005,26(3):121-128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知识转化的基本途径是知识交流。知识交流大量存在于企业的基层团队组织中,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和情感理论分析了团队组织中的知识交流的实现机制,对Druskat的情感作用模型进行了完善,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交流的团队组织知识转化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
关于专业虚拟社区中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管理是促进知识生产和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专业虚拟社区鲜明的专业特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便利的交流协作平台实现了个人知识管理虚拟与现实的充分结合.以"博士部落"为例,阐释了专业虚拟社区中个人知识管理以个体知识的构建和积累为基础,通过知识需求分析与表达、知识的获取与组织、应用与验证、重组与创新,最终实现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而交流共享的理念与技术平台是个人知识管理实现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创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的知识创造分为个人、团队、企业和企业间环境四个层次,个人知识具有专用性、动态性、互补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企业员工是企业知识创造的主体,个人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源泉。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三要素,SECI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换并形成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基础,知识场的存在为知识创造活动提供了共享的场所,知识创造过程的投入、产出和中介因素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产,并为进一步的知识创造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另针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从个人知识角度来认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从知识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有别于西方学者的理论体系。我们认为,该理论体系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与隐喻认知密切相关。首先是关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论假设问题。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理论基于"组织即有机生命体",与西方学者基于"组织即信息处理机器"的理论假设不同。然而,两者都是隐喻性的假设。其次是关于隐喻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问题。他们认为:我们是在暗默知识到形式知识的转换中实现知识的创新,而这种转换离不开隐喻认知。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结合现代隐喻认知理论的最新成果,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不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并深入探讨隐喻认知为什么能够实现概念创新和知识转换。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创新资源集聚度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借助野中郁次郎的SECI螺旋型知识转换生成模型,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4个知识转化阶段中知识从个体到个体再到组织的转移过程。最后提出重视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隐性知识的挖掘、促进成员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注重对成员显性知识的汇总、监督成员对组织整体知识的学习以及关注成员共享意识和信任感的提高等促进知识转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知识管理的知识转换模式与保障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毅  何俊梅 《情报杂志》2004,23(9):19-20,23
在探讨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供了基于决策的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转换模式,并讨论了实现知识转换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与关键技术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发酵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回顾有关知识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创新中知识的生息特征,并提出了知识创新的知识发酵理论。用以揭示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活动的核心过程,指导组织知识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个人和组织,以及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讨论来,明确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关系,确立一个在组织知识管理的环境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于个体的以知识为表征形态的组织记忆复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也壮  方淑芬  张莉 《情报科学》2001,19(3):255-257
组织记忆是以知识的形态存在的。组织记忆的生成与复制实际上都是知识形态的转化过程。本文对知识原型转移的组织记忆复制过程、知识管理模型与组织记忆以及组织记忆中的时间、行动与知识动态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实践共同体支持下个人知识吸收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吸收能力是知识创造和转移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载体和环境,其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践共同体是知识创造的引擎.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知识转换模型、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实践共同体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模型,并分析了其中的认知情感、知识流程、环境场和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运用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及知识创新入手,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及其管理进行研究。组织知识创新由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创新过程(SECI)、"ba"和知识资产,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进行管理,必须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知识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提出企业知识创新的过程,并对其中产生知识创新障碍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从组织文化、知识发展愿景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企业知识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纪人与组织知识创新:基于知识发酵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发酵的视角探讨了组织知识创新的过程,揭示了知识经纪人在组织创新中的酶合作用,并详细分析了知识经纪人在不同组织知识创新类型中的功能角色.最后,由此提出知识经纪人为促进组织知识创新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时企业知识创新研究的历程进行了分析,涉及知识及其创新过程、知识创新的技术工具、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指出企业知识创新是一个系统和集成的过程,信息技术工具和组织管理的有效结合时企业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具有关键作用。企业开展知识创新时,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知识创新过程各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知识战略远景,进行组织结构优化、企业文化创新,尤其要强化信息技术工具与组织管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跨组织的管理模式,其知识转化和学习模式与传统的组织有所不同。本文在知识转化模型—SEC I模型基础上,将其扩展建立了虚拟组织下的知识转换和学习模型,分析了在个人、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知识转换和学习模式,提出了促进知识转化和学习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知识演化的企业知识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流的循环流转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及知识价值的实现.本文在回顾知识流与知识演化文献的基础上,从知识演化的逻辑来分析组织知识流的过程,建立了基于知识演化与学习的知识流模型,以此寻找知识创新的演化路径.其中,知识演化的过程伴随知识的流动,遵循知识演化的路径,以实现知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