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红燕 《科教文汇》2011,(34):31-31,38
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对目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缺失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提出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几方面,探索与实践了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转型发展,为专业的转型发展及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有一批杰出人才以及人才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加强了管理创新:从保护人才个性、激励创新精神、加强复合性人才培养以及科技人员人文家质的强化等方面努力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从改革人才业绩评价模式,为杰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展示学术成就方面强化激励机制;从促进人才协作、建立和谐的人才组织结构等方面力求进一步发挥个人及团队的作用。通过上述努力,使河北医科大学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学科竞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制定保障制度、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开设创新班、构建竞赛平台、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创新训练及开展竞赛项目。实践证明,该模式成效显著,有利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双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双创型人才,高校不断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政教学改革也在改革之列。由此本文试图在高素质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下,从双创教育和思政教学的交互融合中,探究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拔尖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尖人才的显著标志是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是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校是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高校创新教育一项主要任务。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应注意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品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立创新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机械工程基础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将机械基础课程划分理论教学系列课程模块,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模块,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模块。三者既紧密联系,而又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自成体系、单独记分,形成新的机械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赵玉 《科教文汇》2012,(6):47-47,5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服装专业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注重教师知识、技能更新,参与教改,抓住创新型教师培养这个关键所在;在教材内容改革上突出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改革评价体系注重即时评价、多次评价、教考分离、多人评价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周海燕 《科教文汇》2009,(29):37-37,72
培养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审计教学的根本目标,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审计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张益德 《大众科技》2012,(2):151-152
培养既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品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数学建模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方式,诠释了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构成,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