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众多的研究者对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研究热情,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当前的研究缺乏基于内容的分析,在考察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现状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对国内137篇论文和国外65篇论文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直观形象地揭示了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物流企业知识共享的内涵、特点及其当前所处的Web2.0环境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物流企业知识共享模式,提出了一个Web2.0环境下基于Onto Wiki框架的Onto Wiki移动知识共享模式,并提出了物流知识表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归结了新的共享模式对促进物流企业知识共享的作用,以期为物流企业知识共享的研究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是其成员企业进行知识联盟的根本目的。由于虚拟企业具有工作方式虚拟化、组织的动态性临时性、成员差异性等特点,使得隐性知识的共享更加复杂与困难。Web2.0的出现为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SECI为原型对知识螺旋模型进行补充,分析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从制度、组织、文化等方面指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讨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入手,指出了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探讨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隐性知识管理平台、制定激励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构建隐性知识库和提供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5.
Web2.0技术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也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Web2.0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Web2.0技术在个人信息组织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基于Web2.0的个人信息组织方式,并进一步指出了Web2.0 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Web2.0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的时代,大规模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因此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并运用知识成为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相应的,个人知识管理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Web2.0时代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问题,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个人知识管理起的支持和帮助作用,并列举了信息技术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魏白莲  郑建明 《现代情报》2010,30(5):170-173
Web2.0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的统称,以其技术优越性被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个人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从知识获取、知识加工、知识交流与共享3个方面总结了Web2.0平台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的技术支持,提出并论证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并且论述了基于Web2.0个人知识管理的优越性以及Web2.0时代个人知识管理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雷宏振  李清  常小鑫 《现代情报》2013,33(7):134-137
借鉴协同理论探讨Web2.0环境与企业内部知识协同的关系,深入剖析企业内部基于Web2.0的知识协同问题。研究发现,由于企业内部用户群体具有相同的目标、拥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拥有自愿参加的动机,因此Web2.0环境下,企业内部知识协同效应的发生机率较高。基于Web2.0的企业内部知识协同过程由知识可视化、Tag聚类、基于Web2.0的知识重构与整合以及基于Web2.0的知识创新4个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Web2.0以用户参与为核心、以网络为平台的特点,本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Web2.0技术和ZLMS学习管理系统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提出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交互环境对知识进行获取、讨论和共享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式,对基于Web2.0的ZLMS网络学习平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As a Web 2.0 technology, blogs are gaining attention as useful 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 collaborative work environm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and bloggers’ knowledge sharing practic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results from the 485 survey respondent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re i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ggers’ trust and their knowledge sharing practices. This study explores trust in multiple dimensions including economy-based trust, trust in bloggers, and trust in the Internet and trust in blog providers. The detail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Hendriks(1999)的研究表明知识交流工具在组织内的应用,会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本文主要探讨在WEB2.0环境下,特别是WEB2.0典型技术的运用,因其具有与传统信息交流技术不同的特征,对组织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是否与前述研究一致。经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在WEB2.0环境之下,WEB2.0典型技术的应用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由于web2.0技术发展的速度较快,对于WEB2.0中典型技术的认知与运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又与成员知识贡献和知识获取行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全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91-1699
无纸化信息传播的广泛应用为科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各种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交流与共享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网络环境下的科学知识交流与共享模式较之传统模式存在着交互性强、低成本、高效率等众多优势。Web2.0时代的到来使网络环境下的大规模协同工作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和协同科研需求拉动的共同影响下,科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模式将朝着以网络协同工作平台为环境的开放、主动、互动与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企业2.0是Web2.0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交互性、开放性、灵活性、适用性和集成性特征。企业2.0并非第二代知识管理,但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特别是改进企业知识获取、知识组织与知识共享等知识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裘江南  杨畅  王婧贤 《科研管理》2006,40(12):94-104
随着Web2.0的发展,知识建构呈现出新的特征:用户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还是知识“创造者”,知识建构由单向的认知建构向双向的认知和社会协同建构转变。文章在分析了Web2.0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Web2.0环境下的认知系统和知识系统协同建构模型,揭示了其中的认知与社会的协同建构机理。文章阐述了其中知识内化与知识外化的双向建构过程,个体的认知系统是通过内部同化拓展认知结构,通过内部顺应学习改变其认知结构,进而通过外部同化和和外部顺应建构知识系统。其中认知冲突是刺激认知系统与知识系统向前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能够促进内部顺应与外部顺应的发生;而交流与沟通则是两个系统间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解决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冲突的手段。最后,以维基百科为例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陈凌涛  姜道奎 《科技与管理》2012,14(2):112-115,127
利用Cite SpaceⅡ对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的1 156条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团队知识共享的前沿是:"团队领导"问题、"软件实现"问题、"专家系统"问题、"网络"问题、"健康医学"领域的应用问题"、开发成熟度"问题。通过引文作者网络图谱分析发现:Polanyi M在《隐性维度》、CohenWM《吸收能力:基于学习与创新的新视角》、Nonaka I的《组织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Grant RM《基于知识理论的企业》等对"知识特性""、知识创造与转化"、"组织学习"以及"组织绩效"等方面的研究等构成了团队知识共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傲  刘宝瑞 《情报科学》2012,(9):1328-1333
Web2.0环境下的虚拟社区知识互动交流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个别知识传授者向外传递知识转变为虚拟社区成员全员知识参与的知识共享。本文首先说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形成过程中,知识偏好、知识注意、知识信任对达成知识共享效果的逻辑演绎关系。进而指出知识信任程度成为能否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鉴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不信任、制度不信任和人际不信任等问题,试图提出了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信任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