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于金红 《科教文汇》2012,(31):69-69,97
本文从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理论出发,以霍桑的《红字》为研究目标,探讨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对自己“罪行”的态度及其后来以一颗勇敢而坚韧的心去面对苦难,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2.
刘丽 《科教文汇》2012,(29):76-76,101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杰出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霍桑和清教主义传统有着复杂的关系。他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清教主义宗教色彩。因此,基于清教主义“原罪”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和牧师丁梅斯代尔这两个主要人物犯下罪行,接受惩罚最后获得救赎的过程,探讨小说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3.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鲜明特征就是使用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该小说中红字“A”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最典型的象征。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字母“A”象征意义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这种变化也正反映出作者本人态度的转变。继而剖析了作者创造此作品的观点及态度。  相似文献   

4.
邹星 《科教文汇》2008,(10):176-176
霍桑的《红字》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从其象征手法入手,深入地分析了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红字A丰富的内涵,将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命运与红字联系起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引出故事发人深省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霍桑在《红字》中把基督教所渲染的罪恶统治天下,世人带着原罪作恶多端作为小说的背景。然而,研究《红字》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作者写《红字》的最终意图在于对罪恶的救赎。小说中不同人物对自身罪恶的态度和反应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结局。本文揭示了《红字》中基督教的世界观——罪恶与救赎。  相似文献   

6.
霍桑代表作《红字》,塑造了一位饱受歧视与迫害而坚强不屈的勇敢的女性形象--海斯特·白兰.白兰挑战了根深蒂固的道德与文化,渴望自由与爱情,然而却受到了社会舆论与道德的沉重打击.白兰最后不得不担负起"通奸"的罪名,成为公众的替罪羊.文章通过原型分析的手法,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分析了替罪羊形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它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黄春兰 《大众科技》2009,(6):219-220
有关《红字》的评论文章,主题多以霍桑的写作目的是在于揭露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迫为主。文章通过将霍桑的一生和《红字》一书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作者力图通过其作品《红字》隐喻早年与俗世的隔绝,小说中有关清教徒的生活和宗教色彩是作者创作的工具和小说背景。  相似文献   

8.
郝春梅 《科教文汇》2007,(2X):179-179
霍桑代表作《红字》,塑造了一位饱受歧视与迫害而坚强不屈的勇敢的女性形象——海斯特·白兰。白兰挑战了根深蒂固的道德与文化,渴望自由与爱情,然而却受到了社会舆论与道德的沉重打击。白兰最后不得不担负起“通奸”的罪名,成为公众的替罪羊。文章通过原型分析的手法,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分析了替罪羊形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它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孙伟 《科技风》2011,(17):214
《红字》是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整篇作品包含了很多意味深远的象征。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红字"A"本身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而且其象征意义不断地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解析红字"A"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来加深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杨紫瑜 《科教文汇》2010,(32):68-68,70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品,叙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清教禁欲主义统治背景下的故事,男女主角因恋爱(那时叫"通奸")被揭露而被判罪和迫害.虽然以此为题材,这部小说却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小说,作家实际上探讨的是人类的"罪",并试图从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面、人性和道德的弱点上来寻找原因,以及如何赎罪,使道德改善和升华.本文将从以上方面对小说进行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其不朽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无情的鞭挞了清教法规对人性的践踏,更重要的小说中所隐含的早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红字》中,霍桑也将这种意识融入到反派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内心世界。霍桑通过揭示海斯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待遇。从女性阅读的视角,来对《红字》中三个刑场的场景及海斯特和婚姻爱情、女儿、女红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作了具体的分析来表现这种女性意识,从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Pearl是霍桑代表作《红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通过人物Pearl在与文章之主线红字“A”的关系,对于文章主人公Hester的意义,其处于清教主义背景下的特殊社会意义,和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几个方面,分析该人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霍桑巨著《红字》中珠儿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探颐索隐的发掘,以期以全新的角度来探究珠儿的身上浓重的神秘色彩。她象一个小精灵一样有着无法用理性看待的莫测的感知,她的神秘特性使得她完成了一个普通的尘世孩子所不可能担负的使命,担当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精神导师和爱情的守护神,从而也完成了霍桑在小说中赋予她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李慧莉 《科教文汇》2009,(4):217-217
在废名的小说创作中,他运用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文修养,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小说,使小说有了美的气息。本文对废名的小说如诗的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展示他在现代小说发展中对小说诗化所作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颖 《百科知识》2021,(21):34-35
明代民歌在小说中的出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俗文学盛行;二是小说的受众大部分是粗通文墨的市民阶层,小说作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取向,在写作中加入深受普通市民喜爱的民歌.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和民歌从相离到相交,经过不断磨合取得了意外之喜,民歌自带的韵文特点使小说得以更好地抒发情感.除此之外,在帮助小说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进程和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为十七年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显得有那么点特别。相对于十七年小说中的其他作品来说,它比较贴近日常生活,更人性化一些,尤其是第一部。本文就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为例,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对革命与生活、理想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处理,从而使小说在表现革命主题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兼顾人情人性,从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十七年小说粗糙化、概念化的通病。  相似文献   

17.
前景化是文学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在文体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前景化特点能够使我们更好得理解文学作品。几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能够找到前景化的痕迹,但前景化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首先讨论了前景化与小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探讨两种类型小说的前景化特点:现代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8.
王春 《科教文汇》2011,(34):88-88,102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被傅雷先生赞誉为"是张女士到目前为止的最美满之作"、"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小说中丰富的意象使用,特别是"月亮"意象的使用,使读者既领略了小说文学文本的优美意境,又体会了小说深刻的思想涵义。小说借"月亮"这一意象,不断变换视角:时而是洞察苍生的智者,时而是人物命运的化身,时而又是社会环境的象征……小说在月色的掩映下,深刻而隽永,浸润了说不尽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万丽萍 《知识窗》2009,(7X):56-57
《飘》中美化美国农奴制度的内容,使这部作品的地位居于一种尴尬地位,但小说和电影却在中美两国得到了相当的肯定。作品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女性主义符号,对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具有"弥补"性的作用。但小说的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主义却是"异质同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深受加尔文教影响的美国作家霍桑在自己的创作中同时流露出对当时美国新思潮超验主义的影响,并突出地体现在其长篇小说《红字》中。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各具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性格心理特征。本文对其中丁姆斯代尔和珠儿这两种极端性格进行了分析,他们正是作者本人思想冲突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