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社会。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发展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初步研究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社会。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发展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初步研究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倩 《中国科技信息》2008,(11):302-3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重大任务。高等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输送各类人才、促进和谐文化的形成及自身的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重要内容是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积极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选择。要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得以实现。不同交往方式下人的发展的形态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交往方式起到推动作用。当代中国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不仅仅是某些方面的和谐,而是在追求整体的、全面的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普遍建构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主体际性交往,以促进人的平等、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我们的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能力的发挥和人的需要的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生命线作用。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能力的发挥和人的需要的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主张,不仅强调人的自我的身心和谐,而且重视个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相契合。本文在分析研究儒家和谐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整合儒家和谐思想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学理解生态自觉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自觉是指人们科学理性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其自觉地外化到立法、制度制定、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自觉的前提是生态理论的自觉创新和生态意识的自觉建立;生态自觉的基础是生态法律、法规、制度的自觉制定及执行;生态自觉的核心是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的生态实践;生态自觉的终极价值指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的现状迫使人类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进行着深刻的反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模式,也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最高目标的道德规范,从中寻求可资借鉴的深刻启迪,对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寰 《科技与管理》2003,5(3):20-22
针对环境恶化已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全球范围内已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同时就中国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发展出"天人合一"的有机宇宙观,其本源、演进与功能均体现出一种有机的特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和方向。具体来看,表现为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强调万物的系统思想,重视直觉与体悟的直观作用。文章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但其有助于解决当代的生态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5.
绿色财政是指国家在调节经济,争取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维护社会长远利益及长久发展,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它强调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这些观点与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满足人类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等理论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推动实现绿色财政,践行生态社会主义的观点,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规范、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在提取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维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阈值、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可持续能力建设方程、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GDP度量,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和行动,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7.
嵇康美学本质上是一种建基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上的和谐论关学观。嵇康美学融合了儒道思想的精髓,以“和”作为关的本质,以生命的和谐与充盈为美,以“至和”作为美的最高境界,强调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塑造,始终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言与行、内与外、情与理的全面的和谐,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的传统关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绿色管理内涵拓展及其目标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绿色管理思想自上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不断发展、补充和完善,现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通过对理论界和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发现到目前为止对绿色管理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局限于环保与生态),而未能挖掘出绿色管理的本质内涵———和谐。首先对绿色管理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拓展,然后在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态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两个方面对绿色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为绿色管理的全面发展和深层次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城市物质与精神的结晶,先进的城市文化内涵深厚,反映了城市的品质和追求,推动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缩影和窗口,以文化为媒介把城市与体育联系起来,形成了互动与和谐的发展.通过对西安城市文化与体育文化全面审视,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城市与体育在特色、传统与区住优势中实现创新与共赢,促进人与城市、人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技术是具有生态性质的技术,它是从天然自然到人性自然的一种技术应用,是人、技术、社会、自然作为整体生命存在的澄明。生态技术表现为三个层次:从技术自身来看,生态技术具有自我协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来看,生态技术就是人诗意的实践方式与生存方式,是人、技术、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从天地人的相互关系来看,生态技术是与天地人相协调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